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A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21188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A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A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A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A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A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A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第1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A Word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A一、单项选择题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1-3题1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1)(2) (2)(3)(3)(4) (4)(5)2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尼日利亚韩国 古巴 澳大利亚3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1)(2) (4) (5)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发达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B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为16亿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C不论是以悲观或乐观的观点来评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人口与环境矛盾都十分突出D随科技发展和消费水平的

2、不断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评估,只能定性说明5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6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适宜政治中心的改变经济发展较慢矿产资源的开发7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8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A在

3、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9“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由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10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B影响生育政策、文化和宗教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C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来实现的D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等社会环境来实现的11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4、等政策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122001年11月实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型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黔、鲁、京、浙、苏 B豫、新、京、浙、苏 C渝、琼、京、津、沪 D沪、京、津、浙、苏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B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影响较为明显的是地形、气候、水文C社会经济因素对死亡率影响较为明显的是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医疗条件D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断加深和扩大14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A环境问题 B粮食问题C资源问

5、题 D人口问题15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二综合题16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A印度B埃塞俄比亚C法国D俄罗斯 17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是、和。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3)四川省人口大量

6、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18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_。(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19下图是我国沙漠、沙地的分布,以及内蒙古某县20世纪的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资料,请完成下列要求:(1)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新疆和两省区,在季最容易发生扬尘、扬沙乃至沙尘暴。(2)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该县的人口、耕地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之间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DDDDBACA题号1112131415答案CDBDB16(1)人

7、口老龄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3)C。17(1)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2)矿产资源丰富;(3)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人地矛盾。18(1)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恶化;(2)人口曲线;人口增多导致对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参加国际协作。19(1)内蒙古;春(或冬春)。(2)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都在扩大;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等的需求,导致干旱区的草原被开垦,造成土地的荒漠化。活动安排: 二月份:课例展示交流。王钧、李汪俊、

8、罗建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三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程中华、戴辉文、孙小娟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四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刘华波、曹辉、钱芸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五月份:课题研究小结 2、组织年轻教师开展会诊式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构异教活动,有效,切实提高我校年轻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快速成长。 3、选拔教龄23年新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并做好指导、培训工作。 (三)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 1、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

9、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20XX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

10、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1)备课关。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2)上课关。 (3)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4)考试

11、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5)质量关。 3、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40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

12、内听随堂课。 5、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 10月127四2王志忠生物圈 10月137五4赵夕珍动物的行为 12月114五4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 12月2818四4朱光祥动物的生殖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 xx-9 20X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