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苏教选修写作讲义:专题十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1336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同步苏教选修写作讲义:专题十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同步苏教选修写作讲义:专题十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同步苏教选修写作讲义:专题十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同步苏教选修写作讲义:专题十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同步苏教选修写作讲义:专题十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同步苏教选修写作讲义:专题十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同步苏教选修写作讲义:专题十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Word版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通过学习,能深入领会语言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形成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通过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手段,进行语言的锤炼。3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专题扫描一篇文章应该是文辞与内容二者的完美结合。只有内容而缺乏文辞的文章会显得粗陋;只有文辞而缺乏内容也会有矫揉造作之感。只有“文”与“质”紧密结合,才能称其为优美的文章。实际上,作文的文辞往往是最重要的评判指标。语言生动不生动,直接决定了作文的得分。可以说,作文语言的层次直接决定着作文分数的层次。故而,我们应当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认真揣摩表达技巧,掌握相应的提升语言的方

2、法,从而提升作文语言的境界。语言缺乏表现力,作文没有文采,这得从我们的表达习惯上谈起。日常的交流对话使我们习惯了直白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在作文中有许多是不能使用的,因为口头语言有些过于散漫、枯燥、无逻辑性,甚至粗糙俗陋,写入作文,别说艺术了,起码的美感都没有了,如何能打动读者,进而获得高分呢?我们常说的语言要生活化,生活化的语言并不是生活中的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有生活性的、典型的艺术化的书面语言。这样的语言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的,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就是锤炼语言。我们要有锤炼语言的意识,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平日作文就从推敲字词、活用句式、巧用修辞等方面训练。作文语言的锤炼绝

3、非一日之功,需要从多读开始,阅读时注意赏析作品的语言,有意识地学习作品中的语言。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部分通过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鲁迅的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的对比,来感受“语言锤炼”的魅力。第二板块“活动体验”部分概述了语言的锤炼的内容。可以“推敲词语”,可以“活用句式”,可以“巧用修辞”,要“有情趣,有理趣”,“能大气,有灵气”。第三板块“写作实践”通过几道题的设计,训练学生从拟题、开篇、行文、结尾等各方面锤炼语言的能力。第四板块“资料链接”部分列举了世界名家关于锤炼语言的名训,感人肺腑。对应学生用书P861荷塘月色和拿来主义两个片段各是从哪几方面来

4、表现其情感美和思想美的,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加以探讨。从中有何领悟?互动交流_明确:(1)荷塘月色片段从以下方面表现了情感美:作者善于运用叠词,如“田田的”“亭亭的”“层层的”“一粒粒的”“缕缕”“密密地”“脉脉的”等,这些叠词不仅形象地将画面的层次、数量、质地、情感等再现出来,而且使文章无形中拥有了节奏感、音乐感。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如写流水般的月光,用一个“泻”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一览无余之状;再如,写叶子和花在皎洁的月光中沐浴,用一个“洗”字,便将月光的无华、叶子的清新、花的娇媚完全呈现了出来。作者善于交错使用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比如将出水的叶子,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将裙

5、的形态、动感、姿态,舞女的柔美,全写进叶子中了。用通感借歌声模拟清香缕缕,借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模拟光与影的和谐,更是写活了景物的神气、灵气。拿来主义从以下两方面表现了思想美:用词幽默、犀利,“徘徊”“勃然大怒”“欣欣然的蹩进”等词形象而极有讽刺力。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毒又有用须批判地继承的部分,用“烟枪烟灯”和“姨太太”比喻毫无作用且危害极大的部分。这样写,一目了然,如何继承文化遗产就不言而喻了。(2)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语言密不可分,思想情感是作品的灵魂,语言是载体。要想增加作品思想情感的厚度,需要从词语提炼、句式选择、修辞运

6、用等方面努力。2诗话总龟中记述的贾岛月下推敲的故事与咬文嚼字中郭沫若一字之改的故事有何共同之处?互动交流_明确:二者蕴涵着一个共同的道理,字词的推敲直接关系着表情达意,字句的锤炼有助于思想感情的提升和意境的呈现。文章的意趣、情感的力度、意境的描摹,有时候,一字易而动全局,所以,作文中,选词造句,不可随意而为,需“劳力劳心,需要殚精竭虑,甚至呕心沥血才行”。3两滴水上楼眼镜这三篇选文,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中的妙处。互动交流_明确:两滴水运用比拟的手法,“像河边裸着的孩子,翘着白亮的屁股,在河边站了一排,嘻嘻哈哈笑着,嚷着一、二、三,看谁先跳下去”,将可爱的雨滴写得活泼,充满童趣。上楼采用

7、对比的手法,把懵懂幼儿不能深入理解老人深切的爱的漠然神情和老人尽管爱意不被感知但仍感到幸福的苍老的脸并列放置在一起,含蓄而鲜明地突出老人的爱。眼镜则用反复的手法,在“戴上眼镜”“摘下眼镜”的重复动作中,诠释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读。摘下眼镜所见的,是平时静态下的景象,而戴上眼镜所见的,则是换了一种眼光的新发现对父母之爱的感知、发现和体悟。4现代艺术充满了情趣,活着充满了理趣,分别体现在何处?互动交流_明确:现代艺术通过一连串充满揶揄色彩的比喻渲染和动作描写,描绘了所谓的“现代音乐”。歌声“仿佛寺庙中喇嘛念经一般,更是一个字都听不出”,歌手上场时“拿了话筒在场上来回地走,像头笼中的狮子”,伴舞是“长

8、发披肩,不知是男是女,在不停地抽搐着,像中风患者”,作为主角的歌手“并不急着先唱,而是拿了电吉他像猫追着尾巴一般不停地转圈”,演唱到最后是“歇斯底里吼了一声,像狼嗥”这些幽默风趣的比喻和动作,都具有浓郁的讽刺意味,令人捧腹,是文章的情趣所在。活着以人为核心,表现了不同物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这里有艰辛,有收获,有痛苦,也有满足,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有其活着的价值与意义。作品通过四种生命太阳、蚂蚁、桃花和赵莉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一个厚重的话题“活着都很有意义,又都很艰辛”。文中有个性的独白富有哲理,这些都是文章的理趣所在。5我辈岂是蓬蒿人充满了大气,慈悲的眼睛充满了灵气,分别体现在何处?互动交流

9、_ _明确:小说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主人公是一个带有象征意味的跋涉者形象。从这一强者形象身上,我们能看到国家、民族甚至人类的影子。旅途中有艰险也有诱惑,面对艰险与诱惑,他也曾犹豫,也曾困惑,也曾畏难,但他以执著的信念战胜了心中的动摇。作者要表现的不是他如何战胜了自然而是如何战胜了自我。在停下脚步还是继续前进的矛盾中,跋涉者作出了勇敢的选择。本文带给读者的是精神的震撼,这就是大气之所在。慈悲的眼睛用抒情的笔调议论,写巴以战火中那凛然伫立的墙;人们举着护照,立在枪林弹雨中岿然不动;写老太太坚定的眼神和风中飘飞的白发;写特瑞莎修女眼里明亮刺眼的慈悲之光,这些都充满了无限美感。作者还运用比喻,慈悲像“美丽

10、的白鸽一样,衔着绿色的橄榄枝在世界的上空飞翔”;慈悲是“灵魂的最美的音乐”,这些语句充满灵气,令人感觉出慈悲的内在韵味。 对应学生用书P87有文采考点要求“有文采”,属于发展等级。考点诠释“有文采”即“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语言标准。用词贴切,是指用生动流畅的文学语言和事理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句式灵活,就是说句子要有变化,即能根据所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言环境变换不同的句式。一般来说,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长句的特点是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整句的表达功能是气势贯通、形式对称、音节和谐

11、。散句的功能是灵活自然,能加强表达的亲切意味。在写作中,可以力求在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就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反复、对偶、借代、双关、反语、设问等修辞格,可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以达到生动传神的目的。文句有表现力是指语句能给读者更深层的意思,写文章时不能把话说尽,不要把意思全部浮露在字面上,应该在必要的地方含而不露,以给读者强烈的感受。例文一成长,是苦难的历程(新课标卷云南满分作文)华君武先生有一幅漫画,题字为“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处襁褓”。襁褓里真好,软绵绵,温融融,因为永不走路,所以永不摔跤。可是,我要说,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12、因为担心摔跤而永不走路,因而永远不会走路。凡人,必须长大。我国古代男有冠礼,女讲笄礼。礼记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冠礼是男子的成年礼。而女子15岁时家里就要举行仪式,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表明她成人了。成长,任何人都无法拒绝。你要成长,你就不能迷恋襁褓,你就不能害怕摔跤。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是的,地震时,没有喊晕的权利;失火时,没有喊熏的权利;成长中,没有永远赖在襁褓中的权利。只有不喊晕的人,才能逃离危楼;只有不怕熏的人,才能逃离苦海;只有甩掉襁褓,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经历是一笔财富。料峭山风,吹醒了竹杖芒鞋的苏子;飘零小屋,唤起了沉醉于闺阁

13、的李清照。只有自己经历过人生的苦难,才懂得人生的真谛,没有经历风雪的果实不会甜美,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不会完整。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经过挫折,怎知道生活之艰难;不经过创伤,怎知道命运之真谛;只有当生命与苦难结缘,才知道苦难其实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我们常常与生命中的痛苦、厄运不期而遇。逃避者,脆弱地挽起沧桑的皱纹,委顿潜伏的热情,沉寂一生。挑战者,弹开蛰居的勇气,如黄山松那刚毅的根,与石融洽,汲取风雨霜露的精华,于是坚韧,于是挺拔,于是在断崖绝壁亮红了目睹者的眼。沉湎于古道柴门的人没有宽广的胸襟,沉溺于“圆荷啼小叶,细菱落轻花”的人不会有成功的希望,请解开我的襁褓,让我到大地上闯荡。也许前路茫茫,摔跤一定在所难免,但请你们让我自己去闯荡,我会在跌倒中积累行走的经验,我会在行走中体验人生的风雨,体验生命的辉煌和苍凉。人生苦短,要想有丰厚的人生,你就应当勇敢地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