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五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10514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五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五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五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五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五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五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设计地理人教选修五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Word版含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学习目标定位1.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2.认识灾前准备主要涉及的问题。3.了解什么是灾中应急以及灾中应急的内容。4.掌握灾后恢复的目的以及对灾民的主要救援形式。一、灾前准备1. 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前者是救灾的物质基础,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2. 储备救灾物资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3. 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1)目的:提高灾害应急能力。(2)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1.灾前准备涉及哪些方面?答案灾前准备涉及三大方面:储备什么,储备多少,由各地的主要

2、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储备到哪里,这主要由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谁去救,一般由各地政府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来承担主要救灾任务,近年来有了专业救援队。二、灾中应急1.概念: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核心(1)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2)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2.在十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救灾物资是否

3、都应种类完全一致、数量相同以便于使用管理呢?答案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灾害种类不同,救灾物品的储备也要因时、因地、因灾种而不同,不能完全统一而忽略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三、灾后恢复1.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未来灾害发生的抵抗能力。2.对灾民的救援形式: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3.我国的救灾工作方针和救灾管理体系(1)方针: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2)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

4、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3.我国为什么选择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10个城市作为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答案这10个城市从空间布局看,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辐射面广,互不重叠,利用空运最远的地方也可以在7小时之内到达,保证及时救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教材P74图3.11“灾中应急行动”。(1)“灾中应急”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2)应急交通线包括哪些运输方式?(3)应急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1)“灾中应急”最关键的环节是应急交通线是否通畅。(2)应急交通线主要有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3)应急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到达灾区抢救生命、抢救财产、

5、抢救设备、发放救灾物资等。灾中应急【迁移应用】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 B.泥石流C.旱灾 D.水灾答案D解析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水灾。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自然灾害的种类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储备基地的位置A. B.C. D.答案C解析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同时还与交通线的通

6、行能力相关。灾前准备是否到位的判断标准灾前准备是否到位主要看三个方面:储备基地的选择是否符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全国主要的灾区;救灾物资数量是否充足,种类是否因不同的灾种、时间而准备不同;救灾人员是否在灾害第一时间到达灾区进行抢险、救灾2016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8周年纪念日。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救援、救助方面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据此回答12题。1.灾后恢复的目的是()A.修复、重建生命线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C.修复、重建生产线D.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答案D解析灾后恢复的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对未来灾害发生的抵御能力。2

7、.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A.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B.依靠群众,依靠集体C.生产自救、互助互济D.加强灾后重建答案A解析我国多年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3. 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是()A.沈阳 B.哈尔滨C.重庆 D.长沙答案C解析我国国家级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有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4.为了提高救灾交通应急能力,我国以10个储备基地为中心建立了应急交通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空运在1小时内可到达全国70

8、%的县域B.高速公路在4小时内可到达全国1/3的县域C.国道及省级公路在6小时可到达全国1/2的县域D.铁路在5小时内可到达全国1/3的县域答案C解析国道及省级公路在5小时内可达全国1/2的县域。5.读“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A、B、C分别表示的是应急预案中的_、_和_。(2)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一旦发生灾害,应_。(3)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目的是_。对于_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4)有无应急预案结果大不相同。若无应急预案会使灾区失去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如_;有应急预案,伤员会得到及时救治,灾民得到很好安置,如_。答案

9、(1)应急机构职责应急救助准备灾害评估准备(2)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3)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不可准确预测(4)唐山地震甘肃定西地震(合理即可)解析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一旦发生灾害,应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救灾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教材P76思考提示:以下三个思考题,答案因地制宜(以华北为例)1.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旱灾、地震、寒潮、沙尘暴等。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前缘,蒸发强烈

10、,且植被覆盖率低,是我国沙尘暴灾害多发地区。2.针对沙尘暴,应储备一些灌溉用的农用和打深井的设施,或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人工增雨;此外还要储备救灾的食物和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华北最靠近的储备基地是天津和郑州。3.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二是应急通信保障;三是抢险救援人员和资金物资准备;四是应急救助准备;五是应急行动方案。教材P77思考提示:“重建家园”的意义与灾后恢复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修复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以达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教材P77活动提示:设计步骤:(1)先以家乡的一种常发灾

11、害为背景,确立演习主题。(2)以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为基础,结合当地情况,加以修改,作为此演习的纲领性行动方案。(3)将班内的一半同学分组扮演不同的应急机构,救助部门,并落实好其在灾害发生中的职责;另一半同学和班内的桌椅充当等待救援的民众和财物,这些民众又可以分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灾民。(4)完成演习后,针对活动中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应急机构、救灾积极分子、最佳群众扮演者等。(5)写出活动总结,并修改应急预案,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基础过关中新社北京2015年4月25日电:针对尼泊尔8.1级地震可能对西藏自治区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4月25日17时,中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此

12、完成13题。1.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A. B.C. D.2.属于次生灾害源的是()输油管水坝核电站堤岸A. B.C. D.3.下列交通线一般不作为自然灾害主要应急交通线的是()A.公路 B.高速公路C.航空 D.水运答案1.B2.C3.D解析第1题,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是灾后恢复。第2题,输油管道属于“生命线工程”。第3题,灾情紧急,时间宝贵,水运速度较慢,会贻误救援最佳时机,一般不选择水运作为应急交通线。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50秒,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源

13、深度12千米。截止2月12日23时统计,地震已造成于田、策勒、民丰、洛浦、墨玉五县6 334人受灾,转移安置925人,倒塌房屋122间,严重损坏房屋160间,一般损坏房屋2 446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 364万元,暂无人员伤亡报告。目前各地救灾物资正在陆续运往灾区。据此完成45题。4.发生地震后,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A.优先调运救灾物资的储备基地是西安B.准备大量的救灾食物和救生圈C.灾中应急时对青藏铁路实行交通管制D.灾后组织募捐活动,恢复生活、生产秩序5.灾后恢复的目的有()A.恢复、重建生命线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C.恢复、重建生产线D.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增强未来灾害发生

14、的抵抗能力答案4.B5.D解析第4题,救生圈应属于发生水灾时准备的救灾物品。第5题,A、B、C三项内容属于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是一种社会性行动,利于减少、减轻以至清除灾害损失。据此完成67题。6.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减少甚至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和杜绝灾害消息的发布和泄露,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灾区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疏散人群,动员灾害多发区人们迁出原居住地A. B.C. D.7.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到达时间的是()A.救灾物资的种类B.救灾物资的数量C.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D.救灾物资的生产答案6.A7.C解析第6题,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是指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存与发展而开展的社会行动。第7题,救灾物资储备的地点直接关系到救援物资到达的时间。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