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数学必修五苏教版学案:第七课时2.3 等比数列(1) .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9573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中数学必修五苏教版学案:第七课时2.3 等比数列(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中数学必修五苏教版学案:第七课时2.3 等比数列(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中数学必修五苏教版学案:第七课时2.3 等比数列(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中数学必修五苏教版学案:第七课时2.3 等比数列(1)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中数学必修五苏教版学案:第七课时2.3 等比数列(1)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中数学必修五苏教版学案:第七课时2.3 等比数列(1)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时 2.3等比数列(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式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回顾等差数列的主要内容二、新课讲解下面我们来看这样几个数列,看其又有何共同特点?1,2,4,8,16,263;5,25,125,625,;1,;仔细观察数列,寻其共同特点.对于数列,an2n1;2(n2)对于数列,an5n;5(n2)对于数列,an(1)

2、n+1; (n2)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第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也就是说,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具有“相等”的特点(1)等比数列定义: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即:anan1q(q0).“等比数列”简记作“GP”,常数q叫做GP的公比; 注意:1.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2.“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成等比数列=q(,q0)3. 隐含:任一项4.q= 1时,an为常数。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2)等

3、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法一:由定义式可得:a2a1q,a3a2q(a1q)qa1q2,a4a3q(a1q2)qa1q3,anan1qa1qn1(a1,q0),n1时,等式也成立,即对一切nN*成立.法二:由定义式得:(n1)个等式若将上述n1个等式相乘,便可得:qn1即:ana1qn1(n2)当n1时,左a1,右a1,所以等式成立,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qn1(a1,q0)注意:等比数列的图象是函数图象上的一群孤立点。三、例题讲解例1(1)求等比数列1,2,第11项,第30项。 (2)在等比数列中,已知,求。 (3)在2与32之间插入3个数,使它们成GP,求这三个数例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与

4、第4项分别是12与18,求它的第1项与第2项例3在等比数列中,求例4有四个数,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积为27,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且和为18,求此四个数四、课时小结: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即:q(q0,q为常数,n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n2)及推导过程.五、作业: 课课练、补充练习 课后思考:已知an是无穷等比数列,公比为q.(1)将数列an中的前k项去掉,剩余各项组成一个新数列,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比各是多少? (2)取出数列an中的所有奇数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比各是多少?(3)在数列an中,每隔10项取出一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吗?如果是,它的公比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