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选修一 4.15 戊戌变法 课件(27张)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9364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选修一 4.15 戊戌变法 课件(27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岳麓选修一 4.15 戊戌变法 课件(27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岳麓选修一 4.15 戊戌变法 课件(27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岳麓选修一 4.15 戊戌变法 课件(27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岳麓选修一 4.15 戊戌变法 课件(27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选修一 4.15 戊戌变法 课件(27张)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选修一 4.15 戊戌变法 课件(27张) .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1515课课 戊戊 戌戌 变变 法法 两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 甲午的震撼一 甲午的震撼 1 1 中日战争的失败中日战争的失败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中日甲午战争形势 18941894年年甲午战争前 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 甲午战争前 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 没把日本放在眼里 没把日本放在眼里 他们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他们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 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 许多清朝官员许多清朝官员 认为中国必胜 纷认为中国必胜 纷 纷要求李鸿章火速纷要求李鸿章火速 出兵 先发制人 出兵 先发制人 他们认为日本

2、不自他们认为日本不自 量力 如果与中国量力 如果与中国 交锋 必败无疑 交锋 必败无疑 一 甲午的震撼一 甲午的震撼 1 1 中日战争的失败中日战争的失败 2 2 马关条约 的签订 马关条约 的签订 思考 思考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及其影响及其影响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一战 中国甲午一战 中国 被日本打败 在谈判被日本打败 在谈判 中 日本又以战争威中 日本又以战争威 胁 迫使清政胁 迫使清政政府签政府签 订了丧权辱国的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签约地点日本签约地点日本 马关春帆楼 马关春帆楼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马关条约 的内容 中国 马关条约 的内容 中国 承认朝鲜独立 向日本赔款

3、白银承认朝鲜独立 向日本赔款白银 2 2亿两 割让辽东半岛 将台湾亿两 割让辽东半岛 将台湾 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 永永 远让与日本远让与日本 允许日本在中国 允许日本在中国 内地设厂 增开通商口岸等 内地设厂 增开通商口岸等 日方保存的 马关条约 可见伊藤博文和日本外务大臣陆奥 宗光的签名 李鸿章伊藤博文 一 甲午的震撼一 甲午的震撼 二 维新思潮的兴起二 维新思潮的兴起 1 1 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 思考 代表人物及思想思考 代表人物及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 产生产生 1919世纪世纪6060年代以后 年代以后 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伴随着西

4、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一些知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一些知识 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 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主张主张 要求发 要求发 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兴办学校 建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兴办学校 建 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其中郑观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其中郑观 应还提出著名的应还提出著名的 商战商战 观点 观点 局限性局限性 这些思想还很零散 这些思想还很零散 还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还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王韬王韬 郑观应郑观应 一 甲午的震撼一 甲午的震撼 二 维新思潮的兴起二 维新思潮的兴起 1 1 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 2 2 康 梁的维新思

5、想康 梁的维新思想 思考思考 代表人物及思想代表人物及思想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康有为 在维新派代表中 康有为的思在维新派代表中 康有为的思 想影响最大想影响最大 被称为 被称为 思想界之大思想界之大 飓风飓风 康有为将西方进化论和自 康有为将西方进化论和自 由平等的观念与中国的传统今文经由平等的观念与中国的传统今文经 学结合起来 为变法维新创造理论学结合起来 为变法维新创造理论 依据 依据 其中其中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 和和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 为变为变 法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奠定了理论基础 康有为北京故居 讨论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 点及其利弊 康有为宣传

6、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利弊 1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 想相结合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 利弊 1 利 把孔子说成是 托古改制 者 借孔子的权威 来论证改革的合理性 既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 想 又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 2 弊 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和妥协 性 既没有自己鲜明的理论旗帜 也不可能真正与 封建势力决裂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梁启超梁启超 谭嗣同谭嗣同 梁启超梁启超和和谭嗣同谭嗣同是宣扬维新理是宣扬维新理 论的另外两个思想健将 梁启超的论的另外两个思想健将 梁启超的 思想核心是思想核心是 倡民权倡民权 谭嗣同则大 谭嗣同

7、则大 声疾呼声疾呼 冲决罗网冲决罗网 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 天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 天 下之公理也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 不变亦变 变亦变 不变亦变 梁启超 变法通议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 尤为黑暗否二千年来君臣一伦 尤为黑暗否 塞 无复人理 沿及今兹 方愈剧矣 塞 无复人理 沿及今兹 方愈剧矣 谭嗣同 仁学 谭嗣同 仁学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严复严复 严复严复以创办报刊 翻译西以创办报刊 翻译西 书的方式 宣扬维新思想 其书的方式 宣扬维新思想 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影响最大的是 天演论 天演论 天演论 所宣传的 天演论 所宣传的 物竞天物竞天 择 适者

8、择 适者 生存生存 的的 社会进化社会进化 论论观点 几乎影响了观点 几乎影响了1919世纪世纪 末末 2020 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 子 康有为称严复是子 康有为称严复是 精通精通 西学第一人西学第一人 一 甲午的震撼一 甲午的震撼 二 维新思潮的兴起二 维新思潮的兴起 1 1 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 2 2 康 梁的维新思想康 梁的维新思想 三 三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 思考思考 原因原因 公车上书的原因公车上书的原因 松筠庵松筠庵 18951895年春年春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草案电传回北京 正在北京参草案电传回北京 正在北京参 加会试的康有为 梁启超闻加会试的康有为 梁启

9、超闻 讯 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讯 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 书 要求拒签和约 书 要求拒签和约 1818省举人省举人 群集在群集在 宣武门宣武门 外达智桥外达智桥松筠庵松筠庵谏草堂谏草堂 康有为主动请缨 代各省康有为主动请缨 代各省 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 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 这就是这就是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 谏草堂谏草堂 课堂设问课堂设问 你能用几个字概括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吗 你能用几个字概括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吗 请说说公车上书的影响 请说说公车上书的影响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迁都 练兵 拒和 变法迁都 练兵 拒和 变法 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

10、方 式 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他们式 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他们冲冲 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 显示了知识显示了知识 分子的群体力量分子的群体力量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揭开了维 新变法的序幕新变法的序幕 此 此 后 后 维新运动开始从维新运动开始从 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 践践 题名记题名记 1 马关条约 签订后 当时社会最高亢的 呼声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实业救国 D 救亡图存 解析 马关条约 使中华民族危机加剧 救亡图存 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 答案 D 4 公车上书中提出设 议郎 主要是模

11、仿西方 的 A 经济模式 B 议会政治 C 教育制度 D 统治制度 解析 参照教材 准确理解 议郎 的含义 答案 B 1 2016 潍坊高二检测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 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 开始由 政 策创新 转向 体制创新 导致这种转变的 内在因素是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2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 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其 决定性因素为 A 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 自幼受到 严格的封建教育 B 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 思想 根深蒂固 C 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 19世纪末 严复翻译 天演论 将进 化论引入中国 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这是由于进 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民主与科学 A B C D 2 答案 B 解析 严复是维新思想家 而 则分别反映了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 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