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119987957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统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6《景阳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景阳冈【教材分析】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

2、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文章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而武松只是“闪、躲”“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武艺高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 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

3、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疏软、筋疲力尽的

4、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时,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或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影视节目在多次滚动播放。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

5、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表达方法。并通过片段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目标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教学课时2课

6、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筛酒:斟酒。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三、

7、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 )( )( )2.检查自学情况。(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交流填空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四、学习“喝酒”部分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谈论什么?(谈酒、谈虎)(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

8、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抓重点理层次;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五、学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部分1.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1)武松一路上看到了几处关于景阳冈有虎的告示?找出来并相互交流,再说说自己的体验。(有两处这样的告示。武松开始以为是店家的诡计,看到官府的印信后才相信了,却还是要上景阳冈。从中可以体会到武松的好强、倔强、胆量过人。)(2)故事重点是要写武松打虎,为什么作者还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武松“上冈”呢?(不仅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9、。)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样文章前后内容联系更紧密,结构更紧凑。)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2.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品读“打虎”部分1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2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3.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词句。“从半空里蹿下来”“把腰胯一掀”“吼一声”(“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这是反衬的方法。)“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

10、将下来。”(“踢”“打”从中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4.同桌讨论:这部分主要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1)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2)具体写了虎的气势、虎的灵活、虎的声势。(3)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5.朗读指导。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三、学习“上冈”“下冈”部分(一)学习“上冈”部分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2.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

11、特点。)3.这部分有什么作用?(这部分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二)学习“下冈”部分1.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依然是武松的心理活动,他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么斗得他过?)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之前勇敢无畏、武艺超群的形象是否相符?有何作用?(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四、总结拓展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生自由发表看法,可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加以体会。)2.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向父母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教学板书6 景阳冈 喝酒 豪放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倔强 勇敢打虎 机智 武艺超群上冈 下冈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重点讲解“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其他三部分内容与“打虎”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适当点拨,学生都能对人物性格有一定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