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四首〉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

上传人:大宝****b 文档编号:119973748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诗四首〉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30诗四首〉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30诗四首〉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30诗四首〉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30诗四首〉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0诗四首〉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诗四首〉 第2课时 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苏轼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1 品读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 其一 两诗 2 理解诗意 品味诗歌的美

2、 3 诵读古代诗词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 味和审美情趣 李白 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李白李白 李白 701 762 唐代伟大诗 人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祖籍 陇西成纪 人称 诗仙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 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常以奔放 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 态度抨击社会 鞭挞权贵 他的 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 语言 流转自然 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 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这首诗 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 726 辞亲远游 出蜀至荆 门时赠别友人而作 诗人在二十五岁

3、之前一直住 在四川 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 国 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出蜀东下 此诗 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从诗意看 诗人与送行者同 舟共发 是在舟中吟送的 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李白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 长江水流入广 阔无际的原野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 如同飞在 空中的明镜 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 莫测 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虽然进入异地 我仍然依恋着故乡 的水水山山 不远万里 一直伴着 我这位游子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4、 从远荆门山外渡江 远去古老的楚国漫游 1 题目中的 送别 可以删掉 吗 为什么 2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怎样的 情感 首联的意思是 我从蜀中远渡荆门之外 来到楚国 游览 起首一 渡 字 暗点故乡之水 有依依不舍之 意 这里要注意一点 渡远 为什么不用 远渡 远渡荆门外 岂不更好理解 这里的关键在于以 渡 字打头 其作用有二 一是点题 二是贯穿全篇写水 水是全篇的主线 颔联仍然写水 随 尽 和 入 流 四个动词 有移步换形之妙 船在飞速前进 江在奔腾 流逝 山在迅速后退 故由遮天蔽日的三峡转至荒野无 边 眼前豁然开朗 仍然是为写 故乡水 张目 颈联写月上东天 倒映于水中 极像是从天空中忽然飞下的

5、一面明镜 开阔的江面在晚霞辉映下 幻化出一派海市蜃楼 这 里看似未写水 实则从 月下 和 云生 便可知诗人写的是茫 茫无际的江天黄昏景色 一轮明月在大江中浮动 乃是低头所见 之月 诗人再抬头观天 便见水天相连之处 幻化出了一派海市 蜃楼 尾联用一 仍 字回应上文 说明以上所写之景 皆与 故 乡水 有关 都是这饱含深情的一江流水 不远万里 从故乡蜀 中把他送到遥远的楚地来的 理解了全诗我们不难发现 这里既非朋友在送别诗人 也不 是诗人在送别朋友 而是故乡之 水 在送别他远游的儿子 李白 所以题中 送别 二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尤其不能缺 少 渡荆门送别 表达李白对 长江中游秀丽景 象的赞叹和对故

6、乡的留恋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 其一 其一 作者 作者 陈与义陈与义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陈与义陈与义 1090 1090 1138 1138 宋代诗人宋代诗人 字去非 字去非 自号简斋自号简斋 洛阳 今属河南 人 洛阳 今属河南 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 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 分为前后两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 分为前后两 个时期 前期诗风明快 很少用典 受到徽个时期 前期诗风明快 很少用典 受到徽 宗的赏识 南迁之后 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宗的赏识 南迁之后 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 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 转学杜甫 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 转学

7、杜甫 成为成为 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著有 简斋集简斋集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 宋钦宗靖康元年 11261126 的春天 金兵攻破开 的春天 金兵攻破开 封 北宋灭亡 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 如李封 北宋灭亡 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 如李 清照 一样 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清照 一样 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 之难为界线 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之前 他走的是仕之难为界线 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之前 他走的是仕 途功名的常路 途功名的常路 2424岁那年 即宋徽宗政和三年 岁那年 即宋徽宗政和三年 11131113

8、登进士第 授文林郎 他精于绘画 擅长书法 更 登进士第 授文林郎 他精于绘画 擅长书法 更 以诗名于当世 深受皇帝赏识 官职屡迁 但也不知以诗名于当世 深受皇帝赏识 官职屡迁 但也不知 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 靖康之难发生时 陈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 靖康之难发生时 陈 与义被贬在陈留 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做监酒税的小与义被贬在陈留 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做监酒税的小 官 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 南奔襄汉 颠沛官 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 南奔襄汉 颠沛 湖湘 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 几次登岳阳楼 湖湘 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 几次登岳阳楼 与朋友悲伤国事 借酒浇愁 写下了数首诗歌

9、以记其与朋友悲伤国事 借酒浇愁 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 事 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事 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律诗 是 是 登登 岳阳楼二首岳阳楼二首 中的第一首 也是中的第一首 也是 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 所以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 所以 精心打造 郑重其事 精心打造 郑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 此诗是历代诗评家皆认为 此诗是 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 颔联 尤为宏壮雄丽 尤为宏壮雄丽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 陈与义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旌不动夕阳迟 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 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徙倚湖山欲暮时

10、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朗读 朗读 j ngj ng x y x y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 陈与义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帘旌不动夕阳不动夕阳迟迟 登临吴蜀登临吴蜀横分横分地 地 徙倚徙倚湖山欲暮时 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恨悲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恨悲 注释 注释 酒店或茶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馆的幌子 缓慢缓慢 瓜分瓜分 徘徊徘徊 靠着靠着 高处高处 登楼登楼 首联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

11、位置 先从大处着墨 以洞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先从大处着墨 以洞 庭湖和长江为背景 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庭湖和长江为背景 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 岳阳楼 岳阳楼 颔联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 转而为强烈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 转而为强烈 的抒情 的抒情 颈联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 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 发出了最高亢最强 烈的呐喊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烈的呐喊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尾联尾联顾影自怜 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顾影自怜 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1 1 洞庭之东江水西洞庭之东江水西 这句诗写什这句诗写什 么 怎么写的 么 怎

12、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巧妙地运用了 东东 西西 两两 个方位词 并以湖 江系之 个方位词 并以湖 江系之 2 2 帘旌不动夕阳迟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句诗写这句诗写 什么 有什么特点 什么 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 写举目所见 帘旌帘旌 为为近景近景 夕阳夕阳 为为远景远景 近景远 近景远 景合而为一 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景合而为一 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由近及远 的扫描 逐渐放开 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的扫描 逐渐放开 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 表明湖面风平浪静 缓缓不动的帘旌 表明湖面风平浪静 缓缓 下沉的落日 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下沉的落日 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13、3 3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登临吴蜀横分地 也是在说登临也是在说登临 的地理位置 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的地理位置 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徙倚湖山欲暮时 也是在写黄昏时也是在写黄昏时 分登楼观景 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分登楼观景 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 是一种烘托 一种过这样的渐变 是一种烘托 一种过 渡 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渡 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4 4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14、 万里万里 与与 三年三年 对举 分别从空间对举 分别从空间 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 收到了双 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 收到了双 重的艺术效果 重的艺术效果 5 5 白头白头 吊古吊古 风霜风霜里 里 老木沧波老木沧波无无 限悲限悲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白头 诗人已届不惑之年 故言 诗人已届不惑之年 故言 吊古吊古 不说不说 伤今伤今 含蓄蕴藉 意味深长 含蓄蕴藉 意味深长 风霜风霜 明指自然事物 实喻社会现实 语明指自然事物 实喻社会现实 语 意双关 意双关 老木苍波老木苍波 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 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 无限悲恨 尽在不言中 无限悲

15、恨 尽在不言中 6 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 抒发了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 抒发了 诗人辗转江湘 颠沛流离之苦 国诗人辗转江湘 颠沛流离之苦 国 家瓯缺 中原动荡之忧 以及老大家瓯缺 中原动荡之忧 以及老大 伤悲的落寞情怀 伤悲的落寞情怀 杜甫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登高 从陈与义的 登岳阳楼 其一 登岳阳楼 其一 与杜与杜 甫的甫的 登高登高 中可以看出两人的诗风有什中可以看出两人的诗风有什 么共同点 么共同点 都精于炼字炼句 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都精于炼字炼句 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 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 抒情之豪迈超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 抒情之豪迈超 绝 音韵之响亮 偶对之工巧 都多有绝 音韵之响亮 偶对之工巧 都多有 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 1 搜集整理描写岳阳楼的诗词名句 2 结合本诗和陈与义 再登岳阳楼 感慨赋诗 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宋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 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 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 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 风壮浪涌心茫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