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详解.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7242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详解.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09宁夏中考)人们常用“放声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主要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解析】选B.生活中对声音的描述有时和物理学中对声音的描述在用词上不太一样,物理学中用“高”、“低”描述音调,而生活中“放声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故选B.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根据回声定位原理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利用阻断噪声传播方式来控制噪

2、声的D.多数情况下,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大【解析】选C.女高音是指音调高,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根据声音能传播能量,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要大.3.下列关于光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B.日食是因为光的反射引起的C.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D.近视镜片是凸透镜【解析】选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A错;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错;看到水中的鱼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C对;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把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的,因此,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戴一个凹透镜使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3、D错.4.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解析】选C.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水中的笔向上翘起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屏幕上的手影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眼睛被放大是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形成的.5.(2010湖州中考)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解析】选A.不透明的陶瓷茶杯挡住了沿直线传播要进入人眼的光,使人看不见硬币.当倒入一些水后,当光

4、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使人又看见硬币,故A对.6.有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选项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A错;B选项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B错;C选项的读数方法正确;D选项中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错.故选C.7.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解析】选B.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结成冰的过程是液态变为

5、固态,是凝固.故选B.8.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汽化液化 B.液化汽化C.升华液化 D.升华凝华【解析】选A.本题是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原理在交通建设中的重要应用,解决了“千年冻土”的世界性科研难题.

6、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汽化,气态氨冷却液化又变成液态氨,所以选A.9.(2009株洲中考)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A.木材、橡皮 B.石墨、金属C.木材、金属 D.石墨、橡皮【解析】选B.木材、橡皮是绝缘体;而石墨、金属是导体.故选B.10.为杜绝操作工手指损伤事故的发生,某厂家设计制造的切纸机,必需将两只手同时分别按住左、右开关,切纸机才能正常工作.下列电路设计中符合要求的是( )【解析】选A.只有两个开关串联时,才满足两个开关同时闭合,电路才工作的条件,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0分)11.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剧共

7、和国摇篮在革命老区龙岩拍摄,如图所示.(1)剧中扮演老一辈革命家的特型演员除了要模仿扮演对象的动作形态,还得模仿他说话的_(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2)摄像机的镜头是_透镜.拍摄时演员所成的像是倒立、_的实像.【解析】每个人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经常以此来辨出是谁在说话. 摄像机和照相机一样,镜头是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特点制成的.答案:(1)音色 (2)凸 缩小12.(2010聊城中考)公共汽车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_像(选填“实”或“虚”).

8、【解析】根据生活实际,当使用摄像头时,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实13.(2010苏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 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_、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 cm时,成_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情况,解决此类题必须熟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为20 cm时在光屏上成等大、倒立的实像,说明此凸透镜的焦

9、距是10 cm,当物距为25 cm时,即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是5 cm时,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缩小 正立、放大、虚 放大镜14.2010年前后,云南、贵州等地区发生严重旱灾.(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_(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_.【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常温下很容易升华直接变为气体,并大量吸热.节水办法合理即可.答案:(1)升华 (2)采用喷灌方法浇地、用洗衣水擦地等15.电路中_的可以

10、用电流表测量,在测量时,它必须_(选填“串联”或“并联”)在待测电路中,让电流从电流表的_接线柱流入,图中电流表的读数是_A.【解析】考查电流表的基本应用知识和读数方法,读数时注意电流表的量程.答案:电流 串联 正 0.516.两盏完全相同的灯L1、L2接在电源上都能发光,现要判断L1、L2的连接方式.(请完成下表)【解析】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相互影响,在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相互不影响.答案:并 串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7.(2009贵阳中考)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

11、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应在其正下方的地面上. 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时,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是一条和圆形轨迹直径相等的线段.答案:18.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各元件连接起来.【解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一定要注意搞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每个开关分别控制哪一部分电路,连线不能交叉.由电路图知,电灯和电铃并联,S1控制干路,S2控制电铃支路.答案:如图四、实验探究题

12、(本大题共3小题,19题8分,20题6分,21题8分,共22分)19.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出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_cm.当烛焰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解析】此题探究考查了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应注意的问题

13、及成像的规律,分析实验的记录表格等.答案:(1)10 (2)同一高度 (3)倒立、缩小的实像 30 远离20.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明由此提出问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的猜想是:猜想一: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猜想二: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选择了甲、乙两种晶体进行实验,其探究过程如下:(1)取一定质量的晶体甲,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加热,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晶体甲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1=_min.(2)取_,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记下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t2.

14、(3)比较t1和t2,若t1和t2不相等,则说明猜想一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解析】(1)晶体甲在第5 min开始熔化,第12.5 min熔化完,熔化过程大约持续7.5 min.(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验证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需使晶体的质量相同.(3)若t1和t2不相等,则说明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则猜想一是正确的.答案:(1)7.5 (2)相同质量的晶体乙 (3)正确21.(2009河南中考)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1)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是:_;(2)测量三次的目的是:_,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_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3)结合你用一个电流表做实验时的体会,提出一条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_.【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ICIA+IB,即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实验时,为了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可靠性,要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