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训练附答案

上传人:zha****588 文档编号:119968706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训练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训练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训练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训练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训练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训练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训练附答案(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备考训练附答案中考语文知识备考笔记“前 言”复习方法 (一)整体把握、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胡子眉毛一齐抓,哪儿都想抓几下,结果什么也复习不好,反而会觉得越复习越乱。翻开笔记,将所学过的知识的重点、难点都整理一下,可以将各章节的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各册书前面的简介提示找出重点、难点。对照自己笔记,看看自己记得是否全面,查漏补齐。看看哪些地方还是最薄弱的地方、自己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就要找老师彻底弄清,绝不能放过去了。因为课本的编排知识点是系统化的,它不是孤立零散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因此,只要理清重点、难点就可以

2、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二)注意书后例题的复习,理清解题思路。不管是哪一科,书后的例题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代表性。换句话说,就是知识点的外在考核形式。所以每一个例题都不能放过。搞清了这些题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知识基本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知识的迁移引申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三)注意总结自己以往考试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可以将以往的试卷找出来,将所有的错题分一下类,找出错的原因,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自己还不能准确总结症结的所在,可以请教一下老师,看看自己今后应该多注意什么。要知道“聪明的人不在原地摔跟头”。(四)注意向课堂要效果。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上课时注意记好复习

3、笔记,多动手解题,既可以提高自己答题的速度,又可以将老师所复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提高。老师教是一个方面,自己的学习领会多少还是最主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是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却不同的原因了。课内打基础,课外长才干。 (五)注重解题能力训练。因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一次具有两种功能的考试,它既是初中毕业的水平考试,又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选拔考试。水平考试是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选拔考试则是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进行阅读、写作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该注意多做一些典型的习题,使解题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

5、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引论

6、: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

7、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1-6册难字易读错写错字(略) 三、其它基础知识(一)、部分命题方向分析本部分知识点在积累与运用中出现的机率甚小,分比不大,粗略掌握即可。(二)、解题方法与技巧掌握错别字、病句、语言得体问题等基础知识点的辨析、解题方法。(三)、知识点辨析1、错别字 从形似字、同

8、音字方面着手解决。2、病句 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对应解决。(1)结构是否完整(成分残缺)缺乏主语 通过(删去)刻苦学习,使(或删去)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缺乏谓语 我们正在努力为(删去)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或加上“而奋斗”)。缺乏宾语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加上“方法”)(2)成分搭配是否妥当(成分搭配不当)主谓不当 现在,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预期的任务已经完成。动宾不当 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主宾不当 他的家乡是广东顺德市人。定中不当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3)语序是否合理(语序不合理)例:每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

9、建设有贡献的人。(4)句式是否杂糅(句式杂糅)例:有没有(删去)健康的身体,是否(删去)做好工作的前提。(5)前后文意是否矛盾(前后矛盾)例:一朵朵五彩缤纷(删去)白(或删去)云飘浮在高空。(6)语意是否重复(语意重复)例: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删去其中一个)情,以后再告诉你。(7)是否产生歧义(歧义)例;小王见到小李,他告诉他,他(改为“自己”)在厂里评上了生产标兵。(8)用词是否得当(用词不当)例:大家都说他的批评又正确又尖刻(改为“尖锐”)3、句式变换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例:战士们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主动句)例: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战士们击退了。(被动句)A、 主动句变换为被动句

10、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加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后不变。B、 被动句变换为主动句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删去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于主语后不变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例:我们的战士都是勇士。(肯定句)例:我们的战士不是懦夫。(否定句)A、 肯定句变为否定句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否定词(加上“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B、 否定句变为肯定句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词(删去“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转换例:他勤劳。(肯定句)例:他并非不勤劳。(双重否定句)方法:主语不变,原谓语(动词)

11、前加上(或删去)双重否定词(“不是不”“非不”等),宾语不变。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例1:这成什么话?(反问句)这不成话。(陈述句)例2: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句)西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陈述句)例3:难道我们不对吗?(反问句)我们是对的。(陈述句)A、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反问语气词删去,问号改为句号B、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加上反问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4、标点符号(1)分号与顿号的区别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

12、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顿号表示句中并列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例: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2)问号的用法表一般疑问例:你知道小玫为什么不来上课吗?表设问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人民。表反问例:难道你真的不明白这件事情的真相吗?(3)双引号的用法表引用例: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里说:“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表特定称谓或强调例: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表反语(讽刺)或否定例:这样的“理论家”,实在还是少一点好。

13、(4)省略号的用法表内容的省略例:这个校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表思维的跳跃例:(孔乙己)说:“偷读书人窃书不算偷。”表被抢白而话没有说完例:(孔乙己)说:“不不要取笑”“取笑?昨晚我亲自见到你被丁举人吊着打。”(酒客)表说话吞吐例:“我我我坦白。”面对铁证,犯人只能老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5)破折号的用法表解释说明例: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表递进例: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表转折例: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表声音的延续例:周总理,你在哪里?5、修辞手法解法:(1)准确认

14、知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常用修辞。 (2)避免混淆。比喻与比较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比喻与借代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排比与反复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例:(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