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程教学案例-第十章

上传人:当*** 文档编号:11996242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教程教学案例-第十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治经济学教程教学案例-第十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治经济学教程教学案例-第十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教程教学案例-第十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教程教学案例-第十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教程教学案例-第十章一、教学案例3案例一: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3案例二:社会主义中国的电信业为何远超印度。3案例三:新中国50年的高绩效5二、教学素材7(一)书籍资料7、深化认识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7、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7、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内涵7、市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7、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新探7(二)视频资料7、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不能一概剑拔弩张7、中央推进农业合作化73、中苏建交: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74、吴邦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7(二)相关试题8(三)电子课本81、社会主义本质论8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2、和我国的实践8三、知识结构图9一、教学案例案例一: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http:/ 130口人,2 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村党委下设22个基层党支部,297名党员;村民委员会下设15个村民组。1981年。分田包产到户,的潮流席卷神州大地,南街村也不例外地将几十亩一块的田地分割为几十块,田间地头插上了一块块写有户主名字的标牌。农业又回到从前“一头牛一张犁”的局面,粮食从亩产千斤跌到五百斤。土地分了,人心散了,能工巧匠自找门路,不会技术的人死守着土地,村风、民风日渐衰萎。南街村的现实引起了村民们深深的思考5年后,王宏斌接任村支书。村民们将分给自己的土地又自愿地交给了集体,由村里进

3、行整体规划安排,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建设。村支部还收回了承包给私人的个人得利、集体受损的村办企业。南街村人又回到了大集体。粮食产量迅速提高,由村承包的村办企业当年就盈利30多万元,南街村人开始享用了免费水、电,日子有了很大的起色。在这场分分合合的变革和选择中,南街村人悟出了一个道理:实事求是,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子。目前,村企业组织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大企业。一南街村在经营中实施“外圆内方”的策响即财内实行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从住房到油、盐、酱名鹊输实行供给制,并给予差别不大的工资,对外实行市场经济。南街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全部实行集体所有制,分配实

4、行“工资十供给制”(工资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供给制促进了共产主义按需分配不断增加的因素),贯彻共同富裕的原则。工资有差别,但悬殊不大,体现三个倾向:向一线工人倾斜,向农业工人倾斜,向外地工人倾斜。村集体免费向村民供给水、电、气、食用油、面粉、鸡蛋、啤酒、节假日食品,村民免交人托人学、防疫治病、人身保险、文化娱乐等费用,而农业税和各项提留均由村集体负担。高标准现代化的村民住宅楼里的家电、家具、炊具;制冷、取暖设备由村里统一购置。南街村村民始终坚持学习老三篇和邓小平文选,唱社会主义好。南街村有90多名男、女民兵,民兵日夜为毛主席的汉白玉雕像站岗。南街村从“玩泥蛋起家”到“玩面蛋致富”,大力

5、发展村办企业。1991年,南街村摘取了河南省村办企业“亿元村”的桂冠。2000年,南街村的产值突破14亿元,利税6900万元,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和烟星故称号。王宏斌是党的“十四大”代表和临颖县委副书记。 思考题:1你对南街村“外圆内方”的政策如何评价?。2南街村的经济制度属于共产主义模式陵是总体上属于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高级模式(其中的集体性按需分配成分较多)?案例二:社会主义中国的电信业为何远超印度。http:/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通信非常港后。1979年,全国仅有电话用户214万户,电

6、话普及率为0、38。仅相当于美国1905年的水平,比当时非洲国家的水平还低;通信技术装备要比发达国家落后2030年,当时9亿人口的中国只有电话交换机406万门,其中自动交换机116万门,尚不及40Q万人口的中国香港地区。发达国家早已淘汰了的架空明线在我国所占的比重高达82,全国约13的市话和几乎全部的长途电话靠人工接续。”落后的通信成为制约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尽快改变通信的落后面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收取电话初装费、三个“倒一九”(邮电企业的所得税上缴10批非贸易外汇收人上缴10、预算内拨改贷资金偿还10)、减免关税和加速折旧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国家

7、政策大力扶持的同时,我国通信部门在网络建设上大胆实行负债经营,在技术政策上采取了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思路。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总体来讲是卓有成效的。从1990年起。中国电信业以每年30以上 高速增长。1990一1998年的9年间,公用电话网的规模扩大了12倍,电信网总资产增加30多倍,电话普及率提高到了10以上。1999年,国务院决定在1994年成立联通公司和初步引人竞争的基础上,对中国电信进行重组,进一步打破垄断,尽快在电信领域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有效竞争的局面。2印度:完全放开,允许私人企业进入印度自独立后由于种种原因,电信业的发展也非常缓慢。1985年,印度政府决定实行邮电分管,成立了电信

8、总局,并将其作为们公众筹集建设资金的试点。1991年,印度放开了包括移动电话在内的12项电信增值业务市场。其中,移动电话业务市场开放的具体方式是将全国分为18个营业区,通过投标,每区发出2个移动电话经营许可证。1994年5月,印度国会通过了通信部长国家电信政策报告,提倡私人企业投资建设、拥有和运营印度电信网,向公众提供本地电话业务。同年9月,政府全面放开了本做电话业务市场,其具体操作方式是将全国划分为20个电信区,每区出售1个本地电话业务经营许可证,与电信总局所属企业进行竞争。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促进了电信服务水平的提高,降低了通信费用、移动电话、无线寻呼、互联网接人、VSAT等一些先进的通信手

9、段已经遍及全国,电话装机待装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投资印度电信市场,其中包括ATT、英国电信。法国电信、日本NTT、澳大利亚 Telstra等发达国家的电信巨头然而,由于政策环境不佳、公私混合经济易形成腐败、资费水平不断下降、许可证费用及运营成本高昂等原因。新加人公司的运营举步维艰,效率较低。1999年,各移动通信公司的月亏损总额就达9 000多万美元,ATT、US W。t等公司不得不而再、再而三地压缩投资,贝尔加拿大、Swisscom等公司则决定退出印度电信市场。,3绩效比较实践证明,中国选择的道路是正确伪;而印度的电信改革则基本上是失败的,这可以从以下的数据很好地进行说明。

10、1990年,中、印两国的主线普及率都不到1。中国的电话普及率为11,印度为07;经过 10年的发展,到 2000年,中国的电话普及率已经超过20,主线普及率达到11。4%,而印度的电话普及率和主线普及率都还在3%左右徘徊。1995年,中、印两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0。3和 001。而到目前,我国已接近7,而印度远未达到1%。截至2002年七月底 周定电话用户数已经突破2亿;到2000年年底;移动俄格闭户也将突破2亿,用话用户总数已跃居世界首位。网络和用户规模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发展速度创下世界之最。近几年来,我国仅固完电话本地网,每年扩容就在2 000万门左右,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印度电信网;

11、我周在两三周内增加的移动电话用户地印度一年的用户增长还要多。 思考题:1经济日报2001年5月31日报道了中国网通总裁田溯宁说的一段话:“我国网通建成的1万多公里的宽带网技术比美国还先进,可成本不及美国的110。我在美国访问的时候,美国同行对我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建成这条世界上最先进的宽带网感到吃惊和不可思议。网通的经验说明,在某些领域,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赶超最先进的国家,宽带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还提到一个美国人“没法与中国比”的例子,即:“美国土地是私有的,要想在私人的地里埋光纤、挖沟,其手续之复杂、难度之大,简直不可想象。一而中国土地是国有的,相对来说,就要简单得多。”另外,掌握

12、地方电话网络的贝尔公司试图实行垄断,排挤其他宽带网公司,而其服务质量又较差。无效竞争等使得美国铺设的宽带网的绝大部分没有利用(2001年底的利用率只有3),因为无法利用贝尔的地下铜线等。进人每户的连接铺设费就要高达1500美元,用户难以承受。联系与本案例有关的上述美国情况,一起谈谈你的看法。2如果觉得中、印两国的电信发展比较只是局部案例,还不足以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优劣,那么,请你抽空去寻找任何有关中、印两国50多年来比较的文章或著作,看看两个国情相似和具有较大可比性的国家在解放和独立后的总体发展实况,再来讨论本案例。案例三:新中国50年的高绩效1、新中国30年的经济绩效 国民党留

13、给新中国的是一个带有显著封建性、买办性和官僚性及物质技术基础极其薄弱的烂摊子。据资料记载,1949年我国的社会总产值为5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66亿元,而人均的国民收入只有66元,从总量上看国民经济十分弱小。再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次产业约占58.5,第二次产业为25.9,第三次产业是26.4。当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国。 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时期,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恢复生产、增加供给、稳定市场、初步解决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严重失衡。通过仅三年的努力,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得到了缓解,国民经济的总量有了较大的增长,其主要标志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较高。

14、在这期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达到14.1 , 远远高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而同期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农业,竟高达34.8。一些主要的工农业产品产量,也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从总体实力上说,我国已超过了亚洲的另一农业大国印度。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经济总量的增加,为我国进人工业化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产业结构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按可比价格计算,1950年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为170.6亿元,而到了1952年,就发展到276.3亿元,增长幅度达62.3。 我国的经济体制,从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以后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实行的是保留一定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体制,并进入了全面的工业化建设阶段。1957年,我国高质量和高效益地完成了“一五”计划,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获得了显著的展示。但随后出现的急于求成的“大跃进”,重工业异军突起,导致了轻重工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严重失调,使轻工业产品市场供给严重短缺,最终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在政策部分失误、自然灾害严重和苏联停止援助三重因素制约下,国民经济进入三年调整阶段。经过正常发展几年后,又开始受到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某些不良影响。接着的两年,经济发展较快。总之,在1952-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