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单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6184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单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单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单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单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单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单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2单元 第1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1了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掌握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差异。(重点)3会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教材整理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阅读教材P31至P3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起源的条件2世界城市发展阶段(1)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2)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3)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还出现了专业化城市。正误判断:(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分工是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2)城市出现后就成为了区

2、域经济的中心。()(3)目前世界上一些大城市带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提示】(1)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2)城市出现较早,到工业革命后,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中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3)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人口的迁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形成了大城市带。教材整理2城市化及其特点阅读教材P32至P3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化(1)含义: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城市人

3、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差异表现城市化水平表现特点发达国家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较低,差异较大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剧增正误判断:(1)促使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主力是发展中国家。()(2)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3)城市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

4、水平高。()【提示】(1)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相对较低,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当今世界的城市化进程。(2)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家则普遍较低。(3)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教材整理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P36至P37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有利影响2不利影响(1)产生城市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

5、混乱等。(2)解决措施: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等。正误判断:(1)城市化会极大地改变城市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根本原因是规划建设不合理。()(3)许多城市化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提示】(1)城市是人类影响最集中、最深刻,地理环境变化最大的区域。(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3)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合作探讨考古证

6、实安徽省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址,这表明中国早在5500年前就出现了城市,凌家滩遗址位于长江、淮河之间的巢湖流域,古城方圆160万平方米,沿河而建,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探讨1: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出现的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提示】该城市形成于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剩余农产品是其形成的基本前提。探讨2: 中国最早出现城市的时期,城市的发展特点是什么?【提示】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乡相对独立。核心点击1城市的起源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社会组织的出现等密切相关。2城

7、市的发展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时间特点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异逐渐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体验评价1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乡村;邑,是居民点,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雏形;都,是早期的城市。据上所述,完成(1)(2)题。【导学号:37560043】(1)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A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B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

8、,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C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2)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城市出现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形成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最初的城市功能主要为商品生产中心ABCD【解析】第(1)题,主要是说城市与乡村的联系,而不是说城市与乡村的特点,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说明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第(2)题,城市起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二是社会分工促进城市的出现。【答案】(1)D(2)A城市化及其特点合作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

9、化进程,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同时,在空间上也逐步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历史性共存这一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形态。下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探讨1: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处于哪一阶段?【提示】处于加速阶段。探讨2:我国的城市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差异?【提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速度快,且城市发展不合理。探讨3: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反映了我国城市化的何种特点?【提示】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反映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核心点击1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是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理解可从其表现、过程、动力和结果等方面入手,

10、具体分析如下: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如下图所示:(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加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两者城市化差异明显,具体如下所示: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加速阶段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快发展水平高,多在70%以上低,在40%左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相适应发展结果出现郊区化,逆城市化;出现城市群;注重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加大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压力;生态破坏,人居环境

11、质量下降体验评价2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2)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有()A农村劳动力过剩B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C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D交通便捷(3)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经济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是从1983年2001年农村人口数量

12、变化不大。2001年前城市人口主要是自然增长,2001年后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广州城市化水平现已较高,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可能变得缓慢。第(2)题,城市化的驱动力分为拉力和推力,农村的不利条件为推力,城市的有利条件为拉力。第(3)题,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因此引起城市化水平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1)C(2)A(3)B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作探讨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和谐家居总指数为105.2,比2015年提高5.2个点,监测的五个领域呈现全面提升态势。从评价结果看

13、,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建设在部分领域仍需重点改善。高峰拥堵和雾霾仍是“痛点”。探讨1:北京市的绿化面积上升对和谐宜居指数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绿化面积上升会提升和谐宜居指数。探讨2:北京市的雾霾天气逐年增多反映出的城市化问题是什么? 【提示】大气污染严重。 探讨3:如何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示】合理规划建设道路交通网,科学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核心点击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措施1环境问题表现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业及交通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

14、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用地规模扩大,破坏林地、草地、湿地,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2.其他城市问题表现成因危害治理措施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堵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增加就业难度,失业队伍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社会问题突出人口过度集中地价昂贵、就业困难、犯罪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