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套).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6066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第2套).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 命题人:黄爱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客观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主观题答题区域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懣硯涛镕頃赎巯驂雞虯从躜鞯烧。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詣鋃陉蛮苎覺藍驳驂签拋敘睑绑。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成l3题。 文学: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们怿碩洒強缦骟飴顢歡窃緞駔蚂。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却被忽略了。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它还应当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支撑。从原始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人类在其还不太会直立行走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翩翩起舞,在其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唱歌,在其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

3、已经能够绘画,在其还不会制定法律条文、撰写科学论文的时候就已经会创作故事和诗歌。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进化史中的一个包容诸多的“原点”,一个出发点。而同时,这个“原点”又使它在人类生命活动史中永远占据一个“顶点”,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如俄国美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的:“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它缓慢地、几乎不为人们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角形的顶端经常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像贝多芬、德彪西、梅特林克、莫奈、马蒂斯、毕加索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样的诗人、小说家。在人类生活与人类历史中的定

4、位使文学艺术拥有了这样一些“天性”: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于往昔的追忆,又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它拒绝一切形式的人与自然的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偏执、思维与本能的对立、本体与现象的拆解、理智与情感的剥离。它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圆满、充盈的生命形式,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一个楷模。文学艺术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的象征“在艺术得不到人们的维护,同时又缺乏真正的精神食粮的时代,精神世界是衰微的。灵魂不断从高处跌落到

5、三角形的底部,整个三角形显得死气沉沉,甚至倒退和下滑”。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又是内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的“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精神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文学艺术,并不只是一种职业一门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远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诗的心境和艺术的情致,以超越功利的、发自内心的、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样的人即使一字不识,也仍然是一位艺术家,一位诗人。诗意地栖居意味着独立自主、自得其乐、自我完善。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肯定,是祝福,是生存的神话,是人们的自我救治、自我保健。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

6、要你能够走进这样一种人生境界,你的生命就是富足的、健康的、美好的,那么,你也就在精神上站稳了生存的出发点,同时也占据了生存的制高点。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粪讳鱸况閫硯浈颡閿审詔頃緯贾。1对文学艺术拥有的“天性”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学艺术仰望着天空,是虚幻的想象、理性的张扬,拥有精神的空灵,是对于未来的憧憬。B文学艺术应该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思维与本能、本体与现象、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C文学艺术追求的是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D文学艺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模范。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因此,它应

7、该支撑起人的生命、支撑起人的情感和精神。B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活动史中的精神制高点,贝多芬、托尔斯泰等艺术家是这个制高点上的代表人物。C文学作品既可以内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又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D只要每一个人都努力创作,那么,你就会在精神上站稳生存的出发点,占据生存的制高点。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挖掘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B重视、维护文学艺术,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起来,我们的时代也可能因此拥有更加充盈的精神食粮。C艺术家、诗人并非专指能够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人。D只要创作出成功的文

8、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就能诗意地栖居。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闷鼋缔鋃耧泞蹤頓鍥義锥柽鳗铟。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每小题2分,共6分)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悴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

9、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數硯侖葒屜懣勻雏鉚預齒贡缢颔。(选自明史卷二八七,有删改)【注释】昆山,今属江苏。古教化,指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治,治理。刺刺,形容尖细的声音。击断,即争执。制举义,特种经学研究。谌,造诣。4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10、是( )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审理案件B断讫遣去,不具狱 具狱:备文定案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长鳏檷譴鋃蠻櫓鑷圣绋閼遞钆悵囅为鹬。C名为迁,实重抑之也 迁:迁徙D目为妄庸巨子 妄庸:狂妄平庸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归有光“行己意”的一组是( )用古教化为治断讫遣去,不具狱辄寝阁不行留掌内阁制敕房目为妄庸巨子其推重如此A B C D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摟鳎饗则怿唤倀缀倉長闱踐識着純榮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年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

11、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多次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愚昧无知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諦鳍皑绲讳谧铖處騮戔鏡謾维覦門剛慘。7、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5分)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3分) 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2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7分)8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白居易

12、)(2)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杜甫)(3)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引李贺)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养鳌顿顾鼋徹脸鋪闳讧锷詔濾铩择觎測。(4)二十四桥仍在, , 。(扬州慢姜夔)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龅绌鳆現檳硯遙枨纾釕鴨鋃蠟总鴯询喽箋。(5) ,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李白)(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杜牧)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钞陉鳅陸蹕銻桢龕嚌谮爺铰苧芻鞏東誶葦。(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欧阳修)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罴楓鳄烛员怿镀鈍缽蘚邹鈹繽駭玺礙層談。(三)古代诗歌鉴赏(6分)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连州注阳山归路

13、吕本中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注连州,今广东阳山县。吕本中,北宋末期诗人。这首诗是诗人为避战乱,从广东返归湖南途中所作。(1)诗的前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境况?请结合注释简要分析。(3分) (2)试分析诗中“不知”“强言”两词的妙处。(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马 语莫 言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