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5872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铁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铁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铁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30*2=60分)1、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2、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促进冶铁技术发展C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推广普及铁制农具3.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

2、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4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5.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

3、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的“柳”是指(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7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8.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

4、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9.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 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C. 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10梁启超把报纸的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表明( ) A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 B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C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 D看报

5、成为民众生活重要内容11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12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指出:到1600年,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人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白银大量流人中国( ) A推动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促使朝廷放弃抑商政策 D造成严重的通货

6、膨胀13“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晌( )A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 B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C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14.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A工业革命兴起 B垄断组织产生 C海外殖民扩张 D民主制度确立15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

7、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这说明( )A民主治政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福利制度在教育领域率先出现16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7.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A. 牛顿

8、力学体系诞生 B.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D.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18、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19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20全

9、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2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建立北约组织推行马歇尔计划推动世界贸易组织

10、的建立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A.B.C. D.22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使得公司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趋势(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D“新中间阶层”不断扩大2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24北京时间2016年4月17日,厄瓜多尔西北海岸发生里氏75级她震,人员

11、伤亡和物质损失严重。可以为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25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26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 ) 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 B

12、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2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两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 )A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8、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共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29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中铁)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1989年7月1日,组建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003年5月起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7年9月,整体重组创立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于当年12月3日和7日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