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II》教学大纲2012-201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4969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II》教学大纲2012-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诊断学II》教学大纲2012-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诊断学II》教学大纲2012-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诊断学II》教学大纲2012-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诊断学II》教学大纲2012-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II》教学大纲2012-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II》教学大纲2012-20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诊断学 II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临床实验室检验的种类、原理、目的、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以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为目的,使学生掌握合理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及运用检查结果,通过检查结果所反映的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客观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来判断健康状况及指导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临床专业课程及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二)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以实验诊断学理论教学为主要内容。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0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理论 2

2、学时)1.教学内容(1)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3) 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4)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及进展。2.基本要求(1) 掌握实验诊断的定义,诊断性实验的选择与评价,以临床思维方式应中文名:诊断学 II课程号 304406 课程名称英文名:Diagnosis II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必修课 素质教育选修课 核心课程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教育机动课程选修课学分 2 周学时 2主要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 , 生理学 ,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2用实验诊断项目。(2) 熟悉实验诊断学的定义及工作范围。(3) 了解实验诊断学发

3、展现状及未来。3.重点与难点(1)重点实验诊断的定义,诊断性实验的选择与评价。(2)难点以临床思维方式应用实验诊断项目。(二)血液一般检测(理论 6学时)1.教学内容(1) 红细胞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有关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2) 白细胞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测定及临床意义。(3) 血小板常规检查:血小板数量及相关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4) 全血细胞分析:自动血细胞分析的方法;常见检测参数、细胞直方图、细胞分布图及异常信息指示;全血细胞检测的分析及临床应用。(5) 溶血性贫血的检查。2.基本要求(1) 掌握红细胞计数和血

4、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溶血性贫血的检查。(2) 熟悉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意义;红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有关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数量及相关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血细胞检测的分析及临床应用; (3) 了解自动血细胞分析的方法;细胞直方图、细胞分布图及异常信息指示。3.重点与难点(1)重点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2)难点溶血性贫血的检查;细胞直方图、细胞分布图及异常信息指示。(三)骨髓细胞学检测(理论 4学时)1.教学内容(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意义、适应症、禁忌症。(2)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

5、一般规律3(3) 骨髓检查标本的获取、制片、染色。(4)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内容、方法、结果的临床解释、正常骨髓检查结果。常用化学( 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糖元染色、醋酸萘酚酯酶+氢化钠抑制实验、红细胞内外铁染色) 结果解释及临床意义。(5) 常用血细胞免疫分型(粒、红、巨、淋) 及白血病染色体改变的结果及临床解释。(6) 常见血液病的外周血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的临床检查。2.基本要求(1) 掌握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掌握骨髓检查内容、方法,常用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糖元染色、醋酸萘酚酯酶+氢化钠抑制实验、红

6、细胞内外铁染色)结果解释及临床意义;掌握常见血液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血液学特征。(2) 熟悉骨髓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熟悉正常骨髓检查结果;熟悉常见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血液学特征;熟悉常用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结果解释临床意义。(3) 了解骨髓血细胞生长、发育过程及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了解常见血细胞免疫分型(粒、红、巨、淋) 。3.重点与难点(1)重点骨髓检查检查内容、方法、常用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糖元染色、醋酸萘酚酯酶+ 氢化钠抑制实验、红细胞内外铁染色 )结果解释及

7、临床意义;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2)难点骨髓血细胞生长、发育过程及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常用血细胞免疫分型(粒、红、巨、淋) 、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结果解释临床意义。(四)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理论 4学时)1.教学内容(1) 正常的止血、凝血机制、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2) 止血、凝血障碍性疾病的原因: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子及凝血异常、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3) 临床常用的实验室相关检查及临床意义:4a) 一期止血相关检查:出血时间(BT)、毛细血管抵抗力实验 (CRT)、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实验(CRT) 。b) 二期止血相关检查:试管法凝血时间CT、活化

8、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测定。d) 纤维蛋白溶解检测:纤维蛋白( 原)降解产物测定FDP、D-二聚体测定D-dimer,3P 试验。(4) 一期、二期止血缺陷及纤维蛋白溶解综合症的检测项目的选择及应用。(5) DIC 实验室检测。(6) 抗栓治疗的检测。2.基本要求(1) 掌握止血与凝血障碍常用的实验室相关检查和临床意义;掌握出血性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选用原则。(2) 熟悉引起出血与凝血障碍的常见原因;熟悉 DIC 实验室检测项目;熟悉抗栓治疗的检测项目。3.重点与难点(1)重点止血与凝血障碍常用的实验室相关检查和

9、临床意义。(2)难点一期、二期止血缺陷及纤维蛋白溶解综合症的检测项目的选择及应用。(五)肾功能及尿液检测(理论 4学时)1.教学内容(1) 不同检查的小便标本的采集方法晨尿、随机尿、24 小时尿、清洁中断尿。(2) 小便常规检查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沉渣等,生化检查(蛋白) 。(3) 肾小球功能检查肌肝、尿素氮(4) 肾小管功能检查2.基本要求(1) 掌握小便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不同检查的小便标本的采集方法;掌握肾小球功能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2) 熟悉肾小管功能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53.重点与难点(1)重点小便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不同检查的小

10、便标本的采集方法;掌握肾小球功能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2)难点肾小管功能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六)肝功能和粪便检测(理论 4学时)1.教学内容(1) 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2) 胆红素代谢功能的检查。(3) 凝血功能的检查。(4) 酶学检查。(5) 乙肝标志物的检查。(6) 肝功能及肝病实验室检查的选择原则,肝功及肝病的实验室检查正常值、临床意义。(7) 粪便标本的采集。(8)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及其临床意义;生化及免疫学方面的检查及其细菌学检查。2.基本要求(1) 掌握常用肝功及肝病的实验室检查正常值、临床意义。掌握粪便检查的临床意义。(2) 熟悉常用肝功及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的项目及选择原

11、则。熟悉 OB 试验方法及意义。(3) 了解常用肝功及肝病的实验室检查基本原理。3.重点与难点(1)重点常用肝功及肝病的实验室检查正常值、临床意义;粪便检查的临床意义;OB 试验方法及意义。(2)难点常用肝功及肝病的实验室检查基本原理。(七)浆膜腔液和脑脊液检测(理论 2学时)1.教学内容(1) 浆膜腔及浆膜腔积液的定义。(2) 浆膜腔积液分类和发生机理。(3) 浆膜腔积液检查项目。6(4) 常见渗出液的特点。(5)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6) 诊断路径。(7) 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标本采集和送检。(8) 脑脊液检查的内容:一般性状;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和细胞学检查。(9) 常见脑及

12、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2.基本要求(1) 掌握浆膜腔积液的检查项目及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诊断;掌握脑脊液检查的临床意义,常见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2) 了解浆膜腔积液分类和发生机理。3.重点与难点(1)重点浆膜腔积液的检查项目及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诊断。(2)难点浆膜腔积液分类和发生机理。(八)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理论 2学时)1.教学内容(1) 血浆脂蛋白:分类、主要脂蛋白及其功能、脂蛋白代谢。(2) 脂蛋白代谢紊乱: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及血液生化特点;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的处置、血脂及脂蛋白分析。(3) 病案分析讨论2.基本要求(1) 掌握脂蛋白代谢紊乱的血液生物化

13、学变化特征;(2) 熟悉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及处置方法;(3) 了解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各种脂蛋白的正常代谢。3.重点与难点(1)重点脂蛋白代谢紊乱的血液生物化学变化特征。(2)难点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及处置方法。(九)临床免疫学检测(理论 4学时)1.教学内容(1) 免疫学功能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补体检测(2) 细胞免疫检测7(3) 自身免疫检测。(4) 肿瘤标志物检测。(5) 移植及其他免疫检测。2.基本要求(1) 掌握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补体检测、细胞免疫检测、自身免疫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2) 熟悉免疫学检查的临床应用。3

14、.重点与难点(1)重点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补体检测、细胞免疫检测、自身免疫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2)难点免疫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十)临床病原体检查(自学)1.教学内容(1) 临床病原体检查的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查方法。(2) 细菌耐药性检查(3) 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项目和临床应用。(4)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5)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项目和临床意义。(6) 性传播性疾病病原体检查项目和临床意义。2.基本要求(1) 掌握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2) 了解临床感染、医院感染、性传播性疾病病原体检查项目和临床意义。3.重点与难点(1)重点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临

15、床意义。(2)难点细菌耐药性检查。三、学时分配表教 学 时 数序号 名 称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课后作业形式及要求(一) 绪论 2(二) 血液一般检测 6 复习思考题8(三) 骨髓细胞学检测 4(四)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4(五) 肾功能和尿液检测 4(六) 肝功能和粪便检查 4(七) 浆膜腔液和脑脊液检测 2(八) 血生化检测 2(九) 临床免疫学检测 4合计 32四、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推荐教材:诊断学第 7 版,陈文彬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9 月参考书目:实验诊断学 (七年制使用) ,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执笔人(签字): 日期: 系(教研室)主任 分院教学院长(签 字): (签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