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37097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先秦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唐山模拟)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A维护分封制度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周建立东都主要是强化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与材料中建都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被分封的诸侯国与王畿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是其建都达成的结果而非意图,故B项错误;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主要分布于宋,且位于王畿以南,故C项错误。答案D 2.(2018云南昆明质检)夏商时期,

2、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A开放扩散 B等级森严C贵贱有序 D自成体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都邑数量大增分布分散,青铜器铭文遍布四面八方,可知周朝文明呈现出开放扩散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贵贱有序的礼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文明自成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A3(2018湖南雅礼中学模拟)“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

3、说明()A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B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C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D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解析材料未提及宗法制,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没有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礼乐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天子与诸侯存在等级差别,故D项正确。答案D4(2018四川成都模拟)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A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C宗法礼仪渐趋崩解 D青铜工艺水平提高解析根据材料中“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和“记载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

4、、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说明西周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的是铭文,不是书法艺术,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侧重于宗法礼仪的传承,不是宗法礼仪渐趋瓦解,故C项错误;材料重点是青铜铭文的内容,不是说明青铜工艺水平,故D项错误。答案A5(2018河南郑州模拟)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表现在()A一夫一妻多妾制习俗长期延续B“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C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解析据所学可知,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C项

5、正确;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儒家伦理观念,故B项错误;宗法制协调的是家族内部关系,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6(2017四川宜宾诊断)西周“立礼义,等贵贱”,礼中又置乐,音乐配合不同礼仪,但强调天子、诸侯、卿等都是音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表明,礼乐的主要功能是()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统治B辨别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C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D和谐贵族关系,构建平等社会解析据材料“等贵贱”“则上下和矣”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故选C项;夏商周三代时期,最高执政

6、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据材料“立礼义,等贵贱”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与辨别血缘亲疏无关,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等贵贱”不符,礼乐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而不是构建平等社会,故D项错误。答案C7(2018重庆巴蜀中学模拟)西周初期,王室能够推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则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华夷之争已日趋激烈B王权的影响已经不复存在C君臣契约关系的解体D王权衰微与大国争霸并存解析据材料意思可知,西周时期周王室势力强大,各诸侯国都听命于周天子的命令,到了东周,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势力强大起来,大国间的争霸以及其他事宜都不一定听

7、从周王室的命令,故选D项。答案D8(2017广东惠州三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解析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是兼并战争,大的诸侯国吞并小的诸侯国就在那里设县,所以有的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大,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故选B项;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战争只能使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各国对统一的渴望,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未使用科技武器,

8、故D项错误。答案B9(2018福建福州模拟)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而家产包括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古代中国这种土地继承制度客观上()A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调动了小农生产者的积极性C导致古代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D保障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解析根据材料中“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导致土地分散化,不利于发展规模经济,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皇权爵位及土地继承制度,并不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调动小农生产者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人民生活状况,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8江西南昌模拟)舜的后裔虞阏父被周武王任

9、命为掌管制造陶器的官员。因为功绩突出,武王封虞阏父之子妫满为陈地的诸侯,并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妫满。这说明西周时期()A周王用联姻笼络各诸侯国B各国的诸侯必须在王廷服役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地位尊崇D先代贵族之后多从事工商业解析据题干可知,虞阏父先为官员掌管制造陶器即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因为功绩而其子受封是地位尊崇的体现,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C11(2017湖北黄冈调研)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是()A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 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工商食官制度走向衰落 D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

10、知,到春秋后期产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许多工商业主的财富积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以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出现了“贵富分离”,与此相联系,社会各阶层又得以重新划分,所以工商食官制被打破,故选C项;工商业发展受到抑制不能促进新富阶层产生,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倡,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贵贱等级,故D项错误。 答案C12(2018湖北武汉模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统治

11、者推行严刑峻法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解析根据题干“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可知商鞅分解大家庭意在发展一夫一妻小家庭,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题干做法不会导致宗法关系的瓦解,故A项错误;题干中向二男以上家庭多征税,并不是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题干中只对二男以上家庭多征税,并没有广泛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甘肃兰州诊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

12、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材料二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1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

13、文明转型”。(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等信息归纳其内容;依据教材内容分析总结其特点。第(2)问,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逐一阐述。答案(1)内容:祭祖的同时祭天。祭祀者按照血缘可分为“大宗”和“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级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小宗则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9分)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每点2分,共8分)(2)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

14、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每点2分,共8分)14(2018吉林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12分)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只要罗列转型的表现即可。具体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文化等方面叙述。答案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促进了分封制崩溃,封建政治制度最终确立;为百家争鸣奠定了物质基础,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每点4分,共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