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93702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春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 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B. 它没有婆娑的资态,没有躯曲盘旋的虬枝。C.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宵,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沉世。D. 赵洲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直,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鹤立鸡群,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B. 一到了黄昏,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络绎不绝

2、。C. 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D.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背影一文运用了白描手法,作者在写父子之情,但全文却无“关心”“爱护”“感激”之类的字眼,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B. 刘湛秋笔下的雨是美丽的,昆明的雨在汪曾棋的笔下是有趣的。C. 毛宁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再现宋朝的经济繁荣,民生和乐的景象,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D. 中国石拱桥一文运用了举

3、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 古诗文默写。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_ , _ 。(陶渊明饮酒)_ , _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我报路长嗟日暮, _ 。(李清照渔家傲)_ , _ ,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雁门太守行中“ _ , _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_ , _ ”两句诗描绘了春回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_ , _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委婉地抒发了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4、5. 根据语气判断下面句子的类型,将其改为陈述句。并简要说说原句与改后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原句: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句子类型: _ 改为陈述句: _ 表达效果区别: _ 6. 请按一定顺序把下面一组短句,调整为一段连贯的文字。并概括调整的依据。a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b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c通过彩虹就能上天d说拱桥是“卧虹”“飞虹”e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f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调整后短句顺序:_调整的依据是:_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7.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学校八年级决定开展以“我有英雄梦

5、”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解读英雄 习近平主席解读伟大的抗战精神时运用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的句子,由此请你将抗战精神概括为两个词语: _ 对话英雄 2018年5月14日,飞行在大约9800米高空的川航3U8633客机,驾驶舱前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在瞬间失压、零下20多度低温、驾驶舱仪表盘等设备大多失灵、噪音极大、副驾驶受伤的情况下,退役军人、机长刘传健完全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操纵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容平安落地。媒体纷纷称赞:这是“一次史诗级的降落”。 听到这个消息,你想说点什么呢?请编辑一条短信发给你的伙伴, 100字左右。礼赞英雄 习近平同志曾专程赴兰考县缅怀

6、忠魂,并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自励。词中有一句“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如果以这句话为一副对联的上联,下面选项中最合适做下联的是: _ 。(工整抄写) 寒来暑往,不易青云之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天高海阔,任由鹰飞鱼跃。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7、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注解】鄙:边境。发政举事:施政办事。侍御:侍从妃子。谄谀:奉承拍马。下列每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 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B由宋君观之妾妇之道也。C宋昭公出亡国恒亡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下面对甲文内容理

8、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人地论证了“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历经艰难困苦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C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是其中的“死于安乐”一句。甲文第一段,共87个字,只有两个句号,句子貌似太长,可否增加句号?说说理由。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蝉的音乐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

9、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嘁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10、。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

11、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干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昆虫记)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_ A蝉从没停止过歌唱,因为它的歌唱是为了叫喊同伴。 B蝉是有听觉的,可以听到

12、自己的歌声,也强迫他人去听它的歌唱。 C当蝉看见有谁跑过来的时候,它就悄然飞去,说明它的视觉很好。 D蝉能唱歌是因为在它的内腔里安置了能唱歌的乐器。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一例,指出它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为了研究蝉,作者做了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由此可见作者在科学研究上具备怎样品质?本文选自科普作品昆虫记,请你向同学们再推荐一本这样的书籍,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藕与莼菜叶圣陶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 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

13、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五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涂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或是较老的藕,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便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

14、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善待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美。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已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祥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

15、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像这样地取求方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莱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