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测试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934726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测试一、知识点基础练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斡旋(w) 争讼(sng) 司马懿(y)B.领域(y) 幽悄(qi0) 霍骠姚(bio)C.静穆(m) 锵然(qing) 熙熙然(x)D.神龛(kn) 犬吠(fi) 马前卒(z)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岁梢寒夜 黑夜溺炕 萧萧班马B.荒郊夜宿 盛伏舍茶 腊八施粥C.四面虚惊 垂珠联龙 张灯结彩D.金吾不禁 风至锵然 翠羽流苏3.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B.B这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效果。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足球事业。5.课文第一段叙写了作者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6.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7.阅读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二、阅读拓展练8.阅读下文,回答

3、问题春节串门有讲究肖复兴 大年初一相互拜年,讨个吉祥,是中国人的老规矩。不过,拜年之前的序曲很重要,这就像是我们的传统京戏,一阵热烈的开场锣鼓之后,主角儿才会踩着点儿出来亮相。首先,要把压岁的饺子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一般是要吃素馅的;还要在大门上贴上对联、门神,换上桃符,再在窗户上贴上窗花。门神和桃符是可以请来的,但对联一般是要自己写,窗花是要自己剪的。过去民间还有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做蝴蝶戴在孩子的头上的传统,图的都是吉利。然后,再放一通鞭炮,落的红红的纸屑满地,这才能够踩着如红花的它们出门,去给亲朋好友拜年。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拜年的气氛

4、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 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是不能空手去的,必须要备有礼物。过去老北京,别的可以少,但点心匣子和糙、细杂拌儿,是分外讲究,必不可少的。点心匣子,有钱的人家,送蒲包装的,上面铺一层油纸和红纸,透着喜庆,里面装的是大小八件,分两包提着;没钱的人家,送纸盒装的,枕头盒,里面哪怕装的只是槽子糕呢,外面那一层红纸是必要点缀上的,就像过年蒸的馒头上点的那个红点儿。糙杂拌儿指的是花生、瓜子、核桃之类的坚果,外加上金糕条和金丝蜜枣;细杂拌儿指的是北京蜜饯,讲究的要送蜜饯温椁、蜜饯樱桃和炒红果,用绿釉陶罐装。如今,炒红果还能够见着,前两样,久未谋面了。 如果说出门拜年或迎客拜年之前所有的一切准备如同

5、戏台上烘托的气氛,那么,提上这些有讲头的礼品,则是唱戏必备的道具。如此齐备了,拜年这出大戏方才可以正式开始。 不过,有一条:旧俗大年初一拜年,仅限于男人,女人要等到正月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的。如果前去给别人家拜年,见到开门迎客的是女人,也会不吉利的。传统社会里的男尊女卑,总是体现在各种礼节之中,拜年自然也一马当先。 旧俗中还有一条,到人家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其他人,才是相互作揖拜年。倒不仅仅是礼多人不怪,而是在漫长的农业时代里我们的拜年这一仪式,最早可能出于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渐渐地形成了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祈求和寄托。在一年之首、万象更新之时,自然要先祭神祭祖。 因此,以为

6、拜年只是大年初一见面道一声过年好,显然是把我们的拜年仪式简化了,它的内涵在于我们对传统民俗与文化拥有最后一点的把握。所以,过去老北京人,大年初一那一天,在大街上走,即使遇见的人素不相识,无论富贵贫贱,也要笑嘻嘻地拱手道一声拜年的吉利话。清朝时有诗云:未语遇人先半笑,新年惟道百般宜。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那是过年的吉祥话,也是维系着我们民族根系的愿景。(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从文中,你了解到春节串门有哪些讲究7 (2)画线句中“这一切”指代的是什么? (3)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4)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以为拜年只是大年初一见面道一声过年好,显然是把我们的拜年仪式简化了”?

7、(5)拜年是春节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请介绍一下你家乡春节里的其他习俗。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节选)崔铁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日:“而翁长铨 , 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固吝者乎?”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竞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日:“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 , 得二从子。公劳之日:“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日:“然。”公曰:“如

8、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日:“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注释】铨:量才授官。白:告诉。内:通“纳”,放进。求太监后:寻找太监的晚辈。贾: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恚而语女日 _内所著披袄中 _予佐而贾 _出珠授之 _ (2)下列句子中“固”字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婿固不遣B.固吝者何?C.公固辞D.公固知某不贪也(3)翻译下列句子。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屡促之,必如约。 (4)从文中找出一则实例进行概括,并据此写出王忠肃公的优秀品质。 三、写作创新练10.十九大提出中国人

9、要有文化自信,就是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围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设计的。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各地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又大同小异。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习俗。(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一、知识点基础练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的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早已衰败。李广、裴度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4.【答案】B 5.【答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

10、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6.【答案】分析: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评价: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这种情感在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7.【答案】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

11、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了爱国热情。 二、阅读拓展练 8.【答案】(1)拜年前要有序曲(或要有足足的拜年气氛);要备有礼物:旧俗大年初一拜年及迎宾仅限于男人;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2)吃压岁饺子;贴对联、门神、窗花,换桃符;植柏叶、插芝麻秸、剪金纸;放鞭炮。(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拜年前烘托喜庆祥和的气氛的重要性。(4)在漫长的农业时代里,拜年这一仪式最早可能

12、出于对神的崇拜和祭祀,在一年之首、万象更新之时,要先祭神祭祖,以表达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祈求和寄托,而不仅仅是道一声过年好。(5)扫尘、蒸年糕、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等。 9.【答案】(1)怨怒;穿;帮助;交给(2)D(3)夫人(在)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4)他与友人交往,友人赠予他珠宝,他最终还给了友人的两个侄子,表现了他的廉洁。 三、写作创新练 10.【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湖北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古时候,人们认为灶王爷要在这一天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如果他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这天晚上要在厨房的灶台前摆上糖果等贡品,请求灶王爷上天后多 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等到除夕夜,再把灶神接回来。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