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第一讲诗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3044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学第一讲诗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典文学第一讲诗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典文学第一讲诗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文学第一讲诗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学第一讲诗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诗经赏析载驰与柏舟一、 载驰 (诗经国风鄘风 )(一)从“卫懿公好鹤”说起1.卫国的封建:卫康叔姬封,周武王少弟。武庚之乱后,周公以殷之遗民封康叔于故商墟,故址在今河南淇县一带(黄河以北) 。周成王时,卫康叔为周司寇,伯爵。西周夷王时,卫顷侯贿赂夷王,升爵为侯。2.春秋时期卫国的情况:周幽王时,戎狄灭周,卫武公姬和平戎有功,拥立周平王东迁,周平王升卫侯爵位为公。卫武公卒,子庄公立。庄公生子完和晋。庄公卒,太子完立,是为桓公。卫桓公时,庶弟州吁袭杀桓公。公子晋奔邢。后卫大夫石碏与陈侯杀州吁,迎立公子晋,是为宣公。卫宣公为公子时,与父庄公妾夷姜私通,生急子(史记作“伋” ) 。后为君,遂立

2、急子为世子。急子长成,卫宣公为之娶与齐,见宣姜(齐僖公女,齐襄公姊)貌美,遂纳媳为夫人,生公子寿和公子朔。宣姜与公子朔谗害急子,使急子使齐,公子寿闻之,与急子同死。后公子朔立,为卫惠公。急子傅公子职和公子寿傅公子泄心怀怨恨,联合大臣宁跪,发动政变,赶走卫惠公,拥立伋之同母弟公子黔牟为君,并取周庄王女,以取得周的承认。卫人欲杀宣姜,因恐得罪齐襄公而止。齐襄公也怕卫对宣姜不利,于是送逃亡在齐的卫公子硕(史记作昭伯顽,太子伋之同母弟)归卫,又设计让公子硕取宣姜,生子女五人:长男齐子早卒,次戴公申,次文公毁;女二,分别为宋桓公夫人和许穆公夫人。后卫惠公在齐桓公的支持下,于黔牟八年复位,俘黔牟,流放于周

3、;杀公子职、公子泄。宁跪奔秦。卫惠公死,子懿公赤立。3.卫懿公好鹤:卫懿公元年,时当周惠王九年,齐桓公十八年(668B.C.) 。齐渐有称霸之势。卫懿公立九年,好鹤,鹤皆有品位俸禄。及狄入侵(660B.C.,冬十二月) ,国人愤而罢战,要求卫懿公派鹤赴战。卫懿公方才醒悟,但为时已晚。于是,卫懿公派大夫石祁子和宁庄子(宁速)守城,使大夫渠孔驾车,于伯为车右,黄夷为先锋,孔婴齐殿后,亲自带兵与狄作战,战于荥泽(在黄河以北) 。卫师败绩。渠孔劝卫懿公去掉帅旗,化装逃跑。卫懿公不肯,遂战死。后卫大夫弘演寻觅其尸,见一肝完好,遂剖腹纳之。狄人趁势灭卫。(二)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1.许穆夫人,何许人也

4、:许穆公新臣的夫人,卫公子硕之女,卫文公同胞姊妹。2.许穆夫人挽救卫国:卫亡后,宋桓公御说(卫戴公之亲妹)率师迎卫遗民,夜渡黄河。卫人拥立戴公为君,舍于漕(今河南滑县东南) 。次年,戴公病逝,卫文公毁立。许穆夫人听到卫亡的消息,立刻奔赴漕邑,慰问文公,提出联齐抗狄的主张,并亲自奔走于诸侯国之间。齐桓公相当感动,遂派公子无亏率师戍守漕邑。3.卫国的再造:经过诸侯国的联合打击,狄患渐平。卫迁都楚邱(黄河以南) 。(三) 载驰赏析: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

5、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1.思想内容:此诗是一首具有史诗性质的政治抒情诗,抒写了许穆夫人对于祖国覆亡的系念和忧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操。诗分四章。第一章写许穆夫人听说问过灭亡后自许赶往卫国。许国大夫闻讯在后追赶,以阻止许穆夫人归卫。按古礼:“妇人非三年之丧,不逾封而吊。 ”(礼记杂记下 ) “妇人无出境之事,经礼也;为子娶妇,奔丧父母,变礼也。 ”(春秋繁露玉英 )其时卫懿公死于兵乱,戴公仓促庐漕,俱未能成葬礼,故许穆夫人归卫,许国大夫认为不合礼法,故加以阻止。第二章写许穆夫人与许大夫的争执,表示坚

6、决不回头。臧,善。不远, “言不能远卫也” (毛诗 ) ,即不能抛开卫国不管。閟,音必,止也。第三章写许穆夫人归卫后细腻的心理活动。蝱,音蒙,药名,即贝母,治郁结之症。善怀,思虑多。行,道理。第四章写许穆夫人明确提出向大国求援的政治主张,并告诫许国大夫不要责难自己,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一心要挽救自己的祖国。这样,一个伟大的爱国女诗人的形象更加凸显出来了。控,赴告。谁因谁极, “因谁极谁”的倒装,即依靠谁,到哪里去(求援) 。2.艺术特色:(1)通过叙事抒情,寓情于事,情景交融,塑造了作者的爱国形象。 (2)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而又波澜曲折。 (3)暗用对比的手法塑造形象。二、两篇柏舟柏舟(诗经

7、国风鄘风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柏舟(诗经国风邶风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一)家长制的控诉论柏舟(诗经国风鄘风 )1. 字词通释:髧:音担,头发下垂之状。髦:古时男女未成年时的法式,即头发从中间

8、分开,梳成双髻,垂在两边,为之髦。仪:通“偶” ,配偶。矢:通“誓” 。 特:匹,配偶。慝:音特,更改。2.礼法婚姻与爱情自由:周礼地官媒氏云:“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 ” 孟 子 滕 文 公 下 : “不 待 父 母 之 命 , 媒 妁 之 言 , 钻穴 隙 相 窥 , 逾 墙 相 从 , 则 父 母 国 人 皆 贱 之 。 ”“娶 妻 如 之 何 , 必 告 父 母 娶 妻 如 之 何 ,非 媒 不 得 。 ”( 诗 经 齐 风 南 山 ) “伐 柯 如 何 ? 匪 斧 不 克 。 取 妻 如 何 ? 匪 媒 不 得 。 ”( 诗 经 豳 风 伐 柯

9、 )3.讨论:家长制对婚姻爱情的干涉提示:(1) “父母皆祸害” (网络流行语) ;(2)利益、代沟和权利。(二)一腔忠愤感人心论柏舟 (诗经国风邶风 )1. 字词通释:如:而。隐忧:深忧。茹:含,容纳。据:依靠。威仪棣棣:雍容娴雅的行为举止。选:通“巽” ,退让。觏闵:遭受忧患。辟:通“擗” ,捶胸。摽:音彪,捶兄的样子。迭:轮流、更替。微:昏暗不明。2.思想内容:此诗以第一人称手法抒写作者忠心耿耿,坚持理想,却内外交困在内得不到兄弟的理解,在外受群小的倾陷。主上不明,自己只能捶胸浩叹,无法摆脱困境。 毛诗序云:“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此诗

10、可能为邶诗:“安知非即邶诗乎?邶既为卫所并,其未亡也,国事必孱。当此之时,必有贤人君子,故作为此诗,以写一腔忠愤,不忍弃君,不能远祸之心。 ”可供参考。3.艺术特色:(1)善用比喻而富于变化。如首章“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隐喻国事飘摇不定,而不知所从,又喻己之忧心沉重而飘忽;末章“日居月诸,胡迭而微”隐喻主上为群小所谗蔽,忠奸不明。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明喻忧之缠身而难去。二章之“我心匪鉴” ,三章之“我心匪石” 、 “ 我心匪席” ,均用反喻意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节操。 (2)此诗语言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诗境相当深沉。附:诗经简介:六经:诗 、 书 、 礼 、 乐 (已佚) 、 易

11、 、 春秋 。(一) 诗经的编定和体例:1.编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 。通过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献诗说) 、周朝廷派人到诸侯各地采诗(采诗说)而形成,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而形成。后经过删定(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为孔子删定,不可信。 ) ,最后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编定成书,共 305 篇,另有 6 篇笙诗,有目无辞,因此,约言之,又称“诗三百” 。2.体例: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指国风,即各地民歌,共有 15 国风 160 篇: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共 105 篇。雅分大雅(31 篇)和小雅(74 篇)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共 40 篇。颂又分周颂(37 篇) 、鲁颂(4 篇)和商颂(5 篇) 。(二) 诗经的艺术特点: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句式和章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四言句式有很强的节奏感,使得诗经韵律整齐。句内长用双声叠韵;整篇长用重章叠句。这些手段的运用,又使诗经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