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2899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考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题,从近几年高考特别是 04 年、05 年试题看,重点是单诗的考查,因而对比性阅读很可能是今年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主要的考查形式,古代诗歌鉴赏的对比阅读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作为考生,对古诗的对比阅读应该早做准备。古诗的比较阅读,考题常在以下几个方面设“比较”点:诗作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诗句的意思和作用;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下面就为应考者提供一些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训练题,以备考

2、前练兵。阅读下面两首写春天的诗,做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雪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注:张十八,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 “皇都”指京城长安(1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春色如画的美景,诗中 “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与春雪的哪一句所描写的春色与所表现的心情是一样的?()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揭示一个重要的哲理,请予概括。()第二首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构思新巧。请简述。参考答案:

3、(1)二月初惊见草芽( 2)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3)白雪却等不住春天的晚到,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一个盼春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出一片春色来。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花”纷飞而来,翻因为果。这可谓构思新巧。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 “中圣”就是

4、喝醉酒的意思。您现在阅读的文章出自语文轩,我们的域名是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答:()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答:参考答案:() “风流”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 ,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 “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 (结合任一联均可) ()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做题。听

5、蜀僧睿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霜钟, 山海经.中山经 “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这两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上,从侧面表现音乐的高妙。()这两诗都写到“松” ,用以比喻琴声的不同:李诗:刘诗:()李诗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 “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参考答案:(1)描写听者的惑受上( 2)李诗:琴声铿锵有力

6、。刘诗:琴声凄清哀愁。(3 )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做题。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 牛渚,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月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两诗词都是怀古词,而引起词人吊古的原因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李诗“枫叶落纷纷”表现一种寂寞

7、凄清的情怀。是什么原因引起诗人这种情怀呢?答:()简析南乡子 “生子当如孙仲谋”所蕴含的时代思想内涵。参考答案:(1)李:牛渚秋景色。 (“秋月”不对) 辛:京口北固楼。 (2 )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 (3)代表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抗敌救国的时代呼声。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 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鹿 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 韦庄( 836910) ,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简析。“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 、 “徒劳地

8、”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墨梅 王 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寒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答:(

9、)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答:()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答:参考答案:()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 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0、” 。7、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答:() 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答:()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答:参考答案:()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 “孤” “穿”这样的字眼

11、;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做题。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雁 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1.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 杜诗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答:

12、3.崔诗“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你未必会遇到弓箭的射击,但独自飞行毕竟害怕;二是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不已。你同意哪一种?请简析。答:参考答案:(1)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2)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3)第二种说法,有其道理。作为孤雁,是害怕人的伤害,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明:“寒塘欲下迟” 。正是诗人对孤雁的要穿越长空,克服“暮雨” “渚云” “矰缴”等的困难和威胁,表现极大的怜悯,就是没有“矰缴”的威胁,也是困难重重,安危难料,

13、令人担忧。9、阅读下列诗,做题。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曾 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解把,解得,懂得。()贺诗和曾诗中都有不知二字。请分析其不同的感情色彩。答:()曾诗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答:参考答案:(1) 贺诗“不知”是赞美柳树也赞美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曾诗不知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 与清霜 语意交叉,给人以重复

14、之感。10、阅读下列诗,做题。早梅 (唐)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 )张诗首句中的“白玉条 ”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并与下文的字前后呼应。(2 )这两首诗都写了雪,但其作用不同。答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为主题是什么?答:参考答案:(1)比喻,雪( 2)张诗写雪的作用是:表现梅的洁白。 王诗写雪的作用是:衬托梅的暗香。 (3)赞美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从上面的训练中不难看出古诗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求同取异” 。 “求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取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求同”也好, “取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答题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