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2427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设计地理湘教浙江专用选修六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 Word版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考要求1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阐述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第1课时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也不均匀,西南、东南、东北多,而西北、华北少。2我国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3由于长期对草场的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以致草场严重退化,生产力不断下降。森林、草场的退化的原因及其影响1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如下图所示:2我国草场面积广

2、大,但由于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造成草场退化严重,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其联系如下:读我国草场资源和四大牧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地区属于_(填温度带)草原,该地区草场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该地区草场不断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图中B地区森林带以上的草场资源属于_,其形成原因是_。该草场资源适宜作为_季牧场。(3)图中C地区草场资源的主要类型是_,请提出防治该地区草场退化的主要措施。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草场资源的类型、分布及草地退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仔细读图并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温带地处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且由于距海较近,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适宜草类生长

3、。牧场过载、滥垦、滥挖情况严重,鼠害、虫害比较猖獗。(2)高山草甸森林带以上气温较低,只有夏季适宜草类生长 夏(3)高山草甸实行禁牧、轮牧制度,以草定畜,不超载放牧,做好鼠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解决牧民能源问题,继续建设围栏并实施草场承包责任制,加强对草场资源的管理,同时应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二、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是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受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土壤发生移动和破坏的现象。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植被、降雨、土壤、风力、冻融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2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破坏

4、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流域源头和上游的植被破坏造成流域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影响1我国分布: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半湿润、湿润地区。2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大风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乱伐、开矿修路等。3危害: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间接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引发洪涝灾害。4治

5、理措施:加强管理,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植被,防止超载过牧,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复垦工作。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材料二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表。统计项目1978年2007年耕地面积(万公顷)4.04.6森林、草原比重(%)1810气温年较

6、差(0C)3336年降水量(毫米)440380水土流失范围小大粮食平均亩产(千克)160150粮食总产量(万吨)9.610.5人口(万人)3240(1)3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当地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30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扩大,而森林、草原面积减小,这是人口增长、人们乱伐滥垦所造成的,进而导致了当地气候恶化(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大。由此可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答案(1)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人口增长,人们乱伐滥垦。 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

7、小,水土流失面积增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教材P47活动提示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 降水稀少,地表水贫乏,河流稀少。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土壤质地疏松,直立性强,垂直节理发育,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教材P48活动提示1.影响:城市工程建设一方面使地表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废弃物等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源。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活环境的破坏表现在:使城市洪峰提前;加剧了水土流失,加剧了城市缺水;使城

8、市气候的日较差增大。2城市水土流失主要是在工程建设中严重破坏地表植被,侵占水土保持设施,随意倾倒弃土弃渣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影响城市的交通、生产和生活等。大江大河上游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起着加剧作用。会导致流域生态破坏,阻碍经济发展等。1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简述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解析根据该图人口稠密,森林覆盖率为29%可知,森林遭到破坏。再根据该图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可推知水土流失严重。分析问题要从该地的地理背景入手,从地形地质条件、气候、人口压力(数量、素质)、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分析。答案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

9、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

10、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材料三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统计项目1978年2007年耕地面积(万公顷)4.04.6森林、草原面积(%)1810气温年较差()3336年降水量(毫米)440380水土流失范围小大粮食平均亩产(千克)160150粮食总产量(万吨)9.610.5人口(万)3240(1)你知道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吗?(2)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是窑洞,这与黄土质地有什么关系?这

11、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该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答案(1)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农垦,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及黄土的易侵蚀性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2)黄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极易受到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3)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黄土高原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阅读我国北

12、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统计项目1970年1980年耕地面积(万 hm2)44.4森林覆盖率(%)1810气温年较差()3338年降水量(mm)430370河流含沙量(%)1.54.5人口(万)3035(1)该地区19701980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有:耕地增加了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2)该地区人均耕地_(填“减少了”或“增加了”),相差_%。(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108毁林开荒(2)减少了0.76(3)森林锐减;气候恶化(温

13、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了两倍)。(4)人口增加,为满足生存和生产的需要,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滥伐林木,毁林开荒,导致森林锐减,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大大减弱。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概括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及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地质作用。(2)据图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并比较A、B、C、D四处水土流失程度有何差异?(3)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_。在沟谷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功能分别是_,_。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区域定位。确定图中区域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该地地貌特点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主

14、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二是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分析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等。降水强度越大、坡度越大、植被越少、地表物质越疏松,则水土流失越严重。第(3)题,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是植树造林。在沟谷中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建淤地坝,其功能是拦泥蓄水。答案(1)该地为高原地形。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高原地形是地质历史时期的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2)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地表植被、地表物质构成等。水土流失最强的地方是B处,因为B处没有植被覆盖,土质疏松,坡度较大,降水强度大。其次是D处,第三是A处,最小的是C处。(3)植树造林建淤地坝拦泥蓄水3下图为我国各省区水土流失面积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什么?(3)我国水土流失为什么在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最为突出?简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