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届高三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2373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届高三综合练习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届高三综合练习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届高三综合练习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届高三综合练习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届高三综合练习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届高三综合练习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3届高三综合练习历史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 2013 届高三综合练习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 1.5 分,共计 48 分)1. 汉书地理志 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 周制” 是指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2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3. 下列中国古代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与人物思想对应正确的一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2、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朱熹 B孔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C孔子、朱熹、黄宗羲、董仲舒 D董仲舒、朱熹、荀子、黄宗羲4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两种观点都批判了中央集权制A B C D5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从分裂逐步走向

3、统一 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6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7. 从下图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8中国古代制瓷业历史悠久,瓷器更是古代中国商品畅销世界的名片。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出现青瓷 B南北朝出现

4、白瓷C唐朝出现景德镇 D明清时期青花瓷9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工商业市镇在全国大量出现商品经济发达, “市” 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 B C D10. 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

5、式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11. 海外汉学界有以明代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如有历史学家写道:“ 纵观四百年来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特征即是中西文化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处。 ”以下说法,能证明作者观点的是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继传入西方 B欧洲传教士把西方文化介绍来华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12. 归纳是复习历史活化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齐民要术 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A.离骚 B.石氏星表 C.四书章句集注 D.红楼梦13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师夷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

6、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又赞誉说:“中国土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 ”他称赞的是A王夫之 B魏源 C王韬 D郑观应14 “天演”、 “物竞 ”、 “淘汰” 、 “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女儿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15从清初的“剃发令” 到太平天国时的“ 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 剪辫易服

7、”,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政治统治 反清斗争 西学东渐 民族政策A B C D16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能动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是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8、1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 “火烧圆明园”、 “洋务运动”、 “逐渐缩小的世界” 等。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晚清政府的自救 B.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C. 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18.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20 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每 5 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 海关两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19121916 15956 118 0.7419171921 39269 798 2.0319221926

9、43074 390 0.9119271931 55192 998 1.81A国民政府的倡导 B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C在“ 爱用国货 ”思想的影响下,农民自觉抵制进口农机具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抵制了农机具的进口数量19.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 ,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 ,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20.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1865 年 李鸿章说:“

10、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 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 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 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21.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22. 陈独秀说, “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 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

11、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23下图为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 1928 年至 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241937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

12、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在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25研读下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A战略决战胜局已定 B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261954 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企业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27. 下图是19571960 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13、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1957年 1960年工 业 产 值农 业 产 值A中共“八大”是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 “大跃进 ”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AB 经济增长是由于实行土地改革BBC 的变化是社会主义改造过粗过急造成的CCD 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BD 的变化体现了中共吸取经验教训、彻底清算错误思想的过程29. 有评论说,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30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三通两制保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20世纪A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B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 C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D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31 20 世纪新中国取得的下列成就中,正确的排序顺序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