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91631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分析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了舟楫(船),就可以渡过原来不能通行的水域了。相传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所以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原始社会2【答案】A【解析】依据年代尺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有关秦国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商鞅变法成效显著。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成

2、效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步富强起来,国力大增,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为以后秦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年代尺上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商鞅变法的影响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它起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直至欧洲,在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前,它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所以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

3、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考点】三国时期的经济贸易4【答案】C【解析】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

4、】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5【答案】B【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南方经济地位重要。南方赋粮收入高于北方,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经济重心南移(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6【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

5、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都是抗击外国侵略的史实;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所以上述史实都属于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国家的巩固和发展7【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 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

6、时期。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这反映了清代思想专制加强,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清代的思想专制8【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前期,在中英贸易中,中国是出口国,而英国是购买国,英国长期忍受着贸易逆差。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乃至世界市场,而英国的贵金属货币却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为了找到一个中国人需要的产品藉以

7、打开中国市场,使贸易变得平衡,于是英国选择了鸦片贸易。鸦片一时间成了当时对华贸易中,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将这个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给断掉了,于是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鸦片战争9【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72年到1875年间,中国派遣幼童留美时,中国正在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是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由东南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所以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日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受日本的影响,中国在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探索在中国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其中公派留学生的

8、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这一时期的革命产生的重大成果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所以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考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0【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分析可知,这情形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城烧杀抢掠,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八国联军侵

9、华11【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分析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远离普通民众,革命派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到革命运动中,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进行有效的理论准备和深入持久的思想启蒙,甚至在资产阶级内部思想也极不统一,脱离群众基础等。而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该学者旨在说

10、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政治革命的群众基础12【答案】A【解析】依据示意图信息19371940年“共产党员人数不断扩大”“中共领导的军队在扩大”“抗日根据地不断增加”“根据地人口在不断增长”分析可知,示意图反映了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抗日根据地得到发展和壮大,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示意图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敌后抗日力量的壮大13【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

11、魔爪伸向华北,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是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再加上宋美龄和国际友人等多方调停斡旋,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共产党也得以在抗

12、战中发展壮大,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是日本发动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西安事变14【答案】C【解析】依据漫画关键词“经济建设”“大跃进”“科学规律”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作者意在说明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1961年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它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借鉴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脱离实际,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盲目,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3、故选C。【考点】“大跃进”运动15【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承包集体的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逐渐富裕起来,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1949201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及表格信息分析可知,该表格信息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结合所学可知,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

14、是综合国力。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我国领导人出席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且为其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这都说明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主旨不符合,排除,故选B。【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7【答案】D【解析】依据示意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可看出:从19992017年,澳门生产总值在快速增长,说明了一国两制助推澳

15、门发展。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7年中葡谈判完成。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自从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澳门经济迅速发展,本题图片内容就是显示“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的发展,促进了澳门经济的发展,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澳门回归后的发展18【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

16、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西欧的庄园经济19【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种植园主起初想雇用欧洲的契约工人,但是,他们的工资太高且自由散漫”分析可知,种植园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引发了奴隶贸易。因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发现贩卖黑人奴隶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