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设计同步选修六苏教专用习题:专题测试(七)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16078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新设计同步选修六苏教专用习题:专题测试(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新设计同步选修六苏教专用习题:专题测试(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新设计同步选修六苏教专用习题:专题测试(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新设计同步选修六苏教专用习题:专题测试(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新设计同步选修六苏教专用习题:专题测试(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新设计同步选修六苏教专用习题:专题测试(七)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新设计同步选修六苏教专用习题:专题测试(七) Word版含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测试(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7分)某兴趣小组按下列方案完成“由含铁的久置的废铝片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废铝片样品,加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步骤:边搅拌边向步骤的滤液滴入稀硫酸至溶液的pH89,产生白色的Al(OH)3沉淀,静置、过滤、洗涤;步骤:将步骤中得到的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步骤: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的操作中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过滤的目的是_。(2)步骤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3)步骤中溶液pH89时,检验沉淀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除控制溶液的pH89可

2、以得沉淀外,还有更好的做法:_;理由:_。解析(1)因为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铁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过滤是为了除去铁等难溶性杂质。(2)久置的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加入NaOH溶液后发生两个反应:Al2O3与NaOH溶液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3)若沉淀完全,则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继续滴加少量的稀H2SO4,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它可以溶于过量的稀H2SO4中,故更好的做法是将稀H2SO4改为通入CO2。答案(1)漏斗除去铁等难溶性物质(2)Al2O32OH3H2O=2Al(OH)2Al2OH6H2O=2Al(OH)3H2(3)取少

3、量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少量的稀H2SO4,若无沉淀生成,则表明沉淀完全通入CO2Al(OH)3不会溶于H2CO3溶液(或CO2的水溶液)2(7分)2苯基2丁醇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溴苯为原料合成该中间体的反应原理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步骤1:将镁条置于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00 mL乙醚(0.71 gcm3),在冷却条件下缓缓滴入溴苯,微热并加入一小块碘引发反应。步骤2:滴加14.2 mL丁酮和30 mL乙醚混合物,发生反应;滴加入20%的NH4Cl水溶液,发生反应。步骤3:分出油层,用水洗涤至中性,用无水CaCl2干燥。步骤4:用装置先蒸出乙醚,再蒸馏出产品。(

4、1)步骤1中加入碘的作用是_。(2)装置中滴加液体所用的仪器的名称是_,反应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其目的是_。(3)步骤三中分离出油层的具体实验操作是_。(4)装置采用的是减压蒸馏,实验时需将吸滤瓶需连接_;采用这种蒸馏方式的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2苯基2丁醇的制备实验。(1)I2引发反应,作为催化剂。(2)恒压漏斗中盛液体处的压强与三颈烧瓶中的压强相等。冰水冷却反应,减慢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都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3)分层油层和水层,可采用分液操作。(4)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物质的沸点,防止物质在高温下分解。答案(1)做催化剂(2)恒压漏斗该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5、3)将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先放出下层液体于烧杯中,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4)抽气泵 降低2苯基2丁醇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分解3(7分)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步骤1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步骤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3 molL1 H2SO4溶液,在60 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步骤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

6、中不必用到的有_(填仪器编号);铁架台燃烧匙锥形瓶广口瓶研钵玻璃棒酒精灯(2)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_;(3)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_、_和过滤;(4)本实验制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3杂质。检验Fe3常用的试剂是_,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解析步骤1是溶液加热和过滤操作,用不到;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水解,因而要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步骤3是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下的蒸发与结晶过程。答案(1)(2)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4)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4(7分)乙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图2装置合成乙酸正丁酯(夹持装置已略去),

7、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见下表:相对分子质量沸点/水中溶解性正丁醇74117.20.80微溶乙酸60118.11.05易溶乙酸正丁酯116126.50.90微溶实验步骤如下:在图1的圆底烧瓶中,装入7.0 g正丁醇和7.0 g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如图1所示,安装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加热圆底烧瓶,待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将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先后用水、10%碳酸钠溶液洗涤。分离得到的酯层再用水洗涤后倒入锥形瓶中,加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后的酯层倒

8、入图2的蒸馏烧瓶中,加热蒸馏。收集124 126 的馏分,称得质量为7.0 g。回答下列问题:(1)图2冷凝管中冷水从_口流入(用字母表示);仪器d的名称是_。(2)分液漏斗使用前须_并洗净备用。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_,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3)实验中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任写一种)。用10%碳酸钠溶液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4)实验1圆底烧瓶c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选填字母)。A25 mL B50 mLC250 mL D500 mL(5)分水器中预先加水至略低于支管口。在加热过程中,除去生成水的操作是_:判断反应基本完成的标志是_。(6)实验中,乙酸正丁酯的产率

9、为_。解析乙酸和正丁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正丁酯。利用除去生成的水的方法促使酯化反应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的转化率。生成的水和酯冷凝回流到分水器中,由于乙酸正丁酯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所以在上层。n(CH3COOH)0.117 mol,n(C4H10O)0.094 5 mol,乙酸过量,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100%63.9%。答案(1)b尾接管(2)检漏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3)CH3CH2CH=CH2除去醋酸、硫酸(4)B(5)打开分水器下端的活塞,让水流出分水器中水面高度基本不再变化(6)63.9%5(7分)乳酸亚铁晶体(CH3CH(OH)COO2Fe3H2O,Mr288)是常用的补铁剂。乳酸亚铁可由乳酸与碳酸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反应制得:2CH3CH(OH)COOHFeCO3CH3CH(OH)COO2FeCO2H2O。某兴趣小组用FeCl2(用铁粉与盐酸反应制得)和NH4HCO3制备FeCO3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的名称是_。(2)将生成的FeCl2溶液压入C装置的操作是_,该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乳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75 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的_,除去铁粉。其中加入少量铁粉的作用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