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1174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安市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卷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得 分注意: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未使用网上阅卷系统的学校,请将试题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使用网上阅卷系统的学校,请将试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36分) 1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物理量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1.5m B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10 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Hz200Hz之间的声音2如图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

2、中正确的是 ( ) 图1甲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拔动 乙图:击鼓丙图:防噪声耳罩丁图:洒水车洒水 A甲图钢尺振动发声,该实验是探究“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B乙图鼓面振动发声,轻敲和重敲时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不同C. 丙图工人戴耳罩是为了阻止噪声的产生D. 丁图洒水车工作时不停地播放音乐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3下面给出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衣柜中樟脑丸放久了变小了B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表面出现冰花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变少了D夏天冰冻冷饮杯外壁擦干后又出现小水珠4图2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图2 C.筷子“折断”B.海市蜃楼D.水中倒影 A.日偏食

3、 5同学们对身边光学知识进行了讨论。下面的讨论有一项不符合实际,它是 (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B利用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C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都相同C. 由v=s/t得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7. 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

4、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图3神奇物质内层外层水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图温度/C时间/min8如图4所示,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某固体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是晶体B. 该物质熔化共用了5分钟C.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沸点是100D. 该物质在BC和DE段都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5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5、)A甲车的速度最快B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后运动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10.如图6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m3,煤油的密度0.8103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图6甲 乙 丙A甲杯是煤油,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乙杯是煤油,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盐水 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中最精确的是 ( )A.大于10cm,小于15

6、cm B.大于15cm,小于20cmC.大于10cm,小于20cm D.大于10cm,小于30cm12.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7所示,图V/10-3m3m/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两倍 Cc物质的密度是0.5103kg/m3Da、b、c物质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得分评卷人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24分)13.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传入学生耳中的;我们经常说“男低音”、“女高音”,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

7、度”或“音色”);病人做超检查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14.单位换算:72 kmh=_ m/s;lg/cm3=_kg/m3。15.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m/s,一束光与镜面成30的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16.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高1.2m、宽0.5m的穿衣镜正前方2m处(穿衣镜上沿与人头顶等高),他在镜中 (选填:“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若此人靠近平面镜,则他在镜中的像大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8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图18.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_(选填“走进”、“走出”)

8、暖和的教室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人看不清物体,这一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过程叫_,要_热。图919.水银的熔点是-39,则-38的水银呈_态,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零下50的气温?答:_(选填“能”、“不能”)。20.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24.1mm,24.2mm,24.1mm, 25.2mm,24.3mm,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mm。如图9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21.质量是54g的铝块,体积是20cm3,则铝的密度是_g/cm3。将这个铝块削去一半,其质量是_g,密度为_g/cm3。22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是3:2,质量之

9、比是2:1,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得分评卷人 三、作图题(23小题2分,24小题2分,25小题3分,共7分)23一束光射到空气与水的交界面上,如图10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24在图11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5如图12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图10图11图12空气水得分评卷人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图132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B、C、D三处时电子表的显

10、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小车在BD段的平均速度BD=_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D点一段距离后才进行D点的计时,则会使所测BD段的平均速度偏_(选填“大”或“小”)。图142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14所示,若要使烛焰的像位于光

11、屏中心,只调节蜡烛,应将蜡烛向_(选填“上”或“下”)移动;(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6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选填“正”或“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莉同学将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蜡烛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图15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图15丁丙丁乙甲 A甲 丙 B甲 丁 C 乙 丙 D乙 丁甲 乙 丙 丁图1628学了质量与密度后,小江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1)还未开始测量,发现指针如图16甲所示,他应采取的措施是将_(选填“平衡螺母”、“游码”或“平衡螺母和游码”)向_(选填“左”、“右”)端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16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