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81套).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1093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81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81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81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81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81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81套).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新人教版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1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1分)次北固山下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的语句是:(2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2分)默写夜雨寄北(4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o ling的响着。2.水藻真绿,把终年zh x的绿色全拿出来了。3.这些字使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 tun jn c,美不胜收。4.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y qu w shng。3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本届亚运会上,经过奋力拼搏,刘翔再次登上了男子110米栏冠军。(把“登上”改为“赢得”)B、通过观看了航天科技展览,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删去“通过”和“使”)C、市长工作很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市民的来访。(“市民的来访”改为“来访的市民”)D、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把 “随地吐痰”改成“不随地吐痰”)4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运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话。(80字之内)(4分)A.清脆 旺盛 羞涩 生机勃勃 自由自在 心旷神怡B.无论都 一边一边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

3、答问题。(4分)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本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阅读上面的文字,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2分).你一定看过汉字听写大会”,你觉得值得孩子们参与吗?请谈谈你得看法。(2分)二、(45分)(一)(12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4、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B、与儿女讲论文义英雄儿女C、未若柳絮因风起前因后果 D、撒盐空中差可拟也拟泛轻舟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8“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一直被人所喜爱,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言简意丰。B咏雪中“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渲染了一种融洽、欢快

5、、轻松的家庭气氛。C“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句注重形似,注重了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形态。D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二)(10分)家乡的竹林 阎受鹏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中,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

6、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带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

7、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颗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颗颗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

8、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位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一点也不夸张,故乡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搓着它满

9、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宵提的小灯笼。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獒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释手,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选自2013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二段划线句子中“摸”“按”“敲”“掏”等动词,具体细致地展现了父亲挖冬笋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丰富的劳动经验,高潮的挖笋技术。B. 第三段“轰轰烈烈

10、的景象”是指一场春雨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春笋尽情生长的状态,春笋生长的轰轰烈烈的壮观景象C. 文段中“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相照应的语句是“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D第一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春笋的旺盛的生命力。11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文章第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三)(15分)大 风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在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 高,割下来的草

11、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

12、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

13、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

14、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赶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1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划线的句子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结合心理描写,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用词准确生动,富有变化B.从这篇文章来看,可以看到莫言的文章风格朴实贴近生活,也带有一定的幻想色彩。C.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的结尾干脆利落,又回味无穷,透着和风搏斗后的豪迈和隐隐的快乐。D.“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单独成段,渲染大风来临前的恐怖、紧张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