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观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90986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观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观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观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观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观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观(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如何理解教育的概念?人类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这两重属性。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学前教育、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二、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个复杂的活

2、动过程,既有教育教学活动,又有管理活动。班级管理活动就是学校管理过程的基础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管理行为,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与支持,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自我管理就是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能力体现,是班级管理能否有成效的根本保障。这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通过培养形成的一种自我教育的能力,即能够按照社会、集体和教育者的要求来考虑问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等,从而成为社会一员。就师范生自身发展来说,自我管理能力的习得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获得,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可进一步完善自我(人格

3、) ,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从现实环境来说,即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如果没有学生一定的自我管理作为基础,班主任工作就无法正常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就无法取得效果。从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要求来说,自我管理能力更是一个长远的需求。试想,一个不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学习的人又何以为人师表?一个没有独立意识,没有创新思维的人又怎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参与竞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培养,除了思想品德的塑造之外,主要就是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班主任而言,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三、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 广义的

4、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源。一般而言,教育者主要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具有一定资格的从事专门教育教学活动的专职教师。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两个条件: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并能够根据自己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学习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

5、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受教育者(学习者)的特征: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从而学习兴趣、能力和风格存在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遭遇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从而需要的帮助不同;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管理意识和能力不同,从而学习效率和质量不同。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教材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讲,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

6、组织形式等。此外,教育目的、教育环境也属于教育影响。教育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 、教育影响互相独立。由于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制约,三个要素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过程中“人”的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位置存在差异,教育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任务不同,教育者以促进受教育者(学习者)发展为天职,受教育者(学习者)以发展自己为权利和义务,教育影响作为教育的中介发挥作用。2、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 、教育影响互相规定

7、、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去影响受教育者(学习者) ,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学,需要了解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内容;受教育者(学习者)要有效地学习,同样也需要了解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实现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他们既共同作用于教育内容,

8、又互相进行着双向互动,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身心获得发展。教育使上述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四、 从义务教育的发展历史看教育公平? 五、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19 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 180 多个国家中,有

9、2/3 以上实行了九年或九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前世界许多国家推行双轨制教育制度,双轨之间几乎是不通的。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啬,也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

10、校各显特色;在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六、 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七、 简述教育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各阶段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是哪些?1、前教育学阶段,代表作乐征克学记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的教育

11、学阶段,代表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德国普鲁士王朝颁布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包括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代表作,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八、 简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九、 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1、教育理论内涵 、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比如,地理学以地质、地貌等实在之物作为研究对象,数学以数字、图形等抽象之物作为研究对象,而教育学则以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相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可以

12、固定的东西,因此,教育学理论不能够像地理学理论一样可以从实在之物中分析和归纳出事物的本质,也不能够像数学理论一样可以从抽象的数字和图形中推出精确和严密的理论。虽然,教育理论也能够准确地确定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教育实践的一些特点,但是,教育理论却无法详尽地把握住教育实践的本质,更无法准确地分析出教育实践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像自然科学理论一样的具有准确性和精密性的理论,而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当然,我们说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理论,不是说教育理论是一种无效的理论,也不是说教育理论是一种错误的理论,而只是说教育理论是一种不能完全把握住事物本质的理论。事实

13、上,这种对于教育实践的完全把握只能依靠教育实践活动自身来完成,而不能依靠教育理论的推论和探究获得。因此,对于教育理论来讲,概要性才是唯一可能和唯一有意义的确定性。、教育理论不是一种自足的理论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但是,与纯粹的为了“知”的理论相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实践,在这一点上,教育理论与伦理学理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虽然,从本质上来讲,伦理学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但是,伦理学理论的价值却不能够由理论自身来理解,而只能通过伦理学理论对于道德实践的价值来理解。同样,教育理论的价值也不是由教育理论自身给予的,而只能通过教育理论对于

14、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来理解。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为了自身而存在的理论,或者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自足的理论。教育理论不是自足的理论并不是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理论,而只是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仅仅为了自身而存在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归纳教育规律和特点也就不应当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最重要任务。 、教育理论是有价值承担的理论与纯粹的以研究事物的本质、原因和依据的自然科学理论不同,教育理论除了研究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规律和特点以外,还需要研究价值领域的问题。比如,教育理论需要追问“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 “教育应当把人培养成为怎样的人”等等问题。教育理论需要关涉价值问题的原因在于教

15、育学是一种关注人成长的学科,而人的成长离不开价值,因此,教育学科需要研究教育活动中对人的成长有价值的东西。虽然教育学需要研究教育活动中对人的成长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这些价值却不能够仅仅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就可以展现出来,有些价值还需要经过研究者的理性思考才能够被发现,而这也就意味着教育理论中的一些价值追求可能是一些在教育实践中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价值。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批判教育理论脱离了教育实践。而本文则认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是由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也是教育理论能够审视教育实践的一个基础。 2、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

16、的原因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教育理论只有在被教育实践者接受的情况下才可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在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实践者是依据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情景来行动的,而教育理论只是人理性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理性的教育理论能不能被具体的教育实践者所接受则是教育理论能不能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在教育实践者的实践和教育理论之间存在着一个关键的联接,那就是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能不能接受教育理论,如果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不能够接受教育理论,那么教育理论就不能够对教育实践者的实践产生影响。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即使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接受了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也不一定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者的实践,其原因就在于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第二,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教育实践者能不能接受教育理论是教育理论能不能对教育实践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