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推进兴林富民的研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90921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推进兴林富民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推进兴林富民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推进兴林富民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推进兴林富民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推进兴林富民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推进兴林富民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断推进兴林富民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不断推进兴林富民楼国华2009年9月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其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广阔,是“兴林富民”的重要产业。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和健康水平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更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和“两创”总战略在林业和山区发展上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落实。油茶产业 兴林富民的新亮点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建设“山上浙江”的需要。我省是油茶面积较多的省份之一,在全国油茶产业中有着重要位置。我省山区、丘陵地区都有油茶分布,主要产区集中

2、分布在欠发达地区,其中丽水和衢州约占总面积的80%、占25个欠发达县的90%以上。我省油茶产区农民约70万,平均每个农民3.4亩,平均每户12亩左右。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务农,如何妥善转移返乡农民工已成为重大而现实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为转移返乡农民工提供一个再创业的平台,种植油茶具有突出的优势,扮演重要的角色。油茶产业的发展是我省山区特别是欠发达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70万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建设“山上浙江”的重要内容。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由于油茶林种植区域广,具有生产管理方便、投产后年年有收益的优点,虽然目前经济效益不高,但

3、是主产区农民相对拥有面积大,油茶收入也是主产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尤其对欠发达山区,发展油茶产业是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年以来,初制茶油的收购价格开始大幅度上升,从当初的1.5万元/吨提高到现在的3.2万元/吨,增加1倍以上,和橄榄油相比,茶油价格还有上升的趋势,部分主产区的农户油茶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多。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粮油安全的需要。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将更加严峻,我省人均耕地面积大大低于联合国规定的耕地警戒线(0.8亩)。2007年,我国植物食用油消费量为2250万吨,当年进口植物油1509万吨、自给生产1035万吨,自给率只有46%,

4、供需矛盾相当突出。如果我省现存240万亩油茶林年平均产油量达到30公斤,茶油总产量将达到7.2万吨,比现有增加产量6.1万吨,以油茶亩均产油40公斤计算,则相当于可置换出150万亩耕地,如果按300万亩油茶林的增产量计算,可达到197万亩耕地的产油量。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无论对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水平,还是增加食用油供给能力和有效缓解耕地紧张局面,保障国家粮油安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油茶不仅是经济树种,还是重要的生态树种。油茶根系发达,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又可以作为生物防火树种。油茶林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初步研究表明

5、,油茶制氧能力为40公斤/公顷,优于针叶树种。油茶具有抗化学污染作用,1公斤油茶叶可吸收分解二氧化硫7.4克。油茶林的保土作用也较为显著,油茶林、毛竹林和农用山地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05吨、256吨和416吨。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既能绿化荒山荒地,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又能改善山区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发挥优势 我省油茶产业潜力巨大目前,全省油茶栽培面积约240万亩,约占全国油茶种植面积4531万亩的5.3%,位居全国第4位。油茶籽产量4.5万吨,油茶加工企业232家,茶油产量1.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4.0%。油茶总产值约10亿元,其中

6、种植产值3.9亿元、加工产值6.1亿元,位居全国第6位。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适宜。油茶在我省的栽培利用历史悠久,过去称山茶、楂。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颂撰图经本草,记有“楂可榨油燃灯,百越产者味甘可入蔬,荆楚产者味苦,可燃灯,润发不染衣”,百越即现在的浙、闽一带,可见我省在900多年前已把茶油作为食用油和日用品了。我省地处亚热带区域,水热等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油茶的生长,除平原外,我省丘陵山地都有油茶分布,是油茶林生长的最适宜区域,而且我省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多山省份,500多万亩的疏林、宜林地,以及可退耕还林地等山地资源较为丰富,发展高产油茶林的余地较大。区域优势明显,市场需求旺盛

7、。我省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消费水平高,这一区域的老百姓对保健产品十分喜爱,只要加强茶油保健功能的宣传,很快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按我省5000万人口,人均消费5公斤茶油计算,一年将消费25万吨;按长三角2亿人口计算,将消费100万吨。而我省目前的产量只有1.1万吨,相当部分还没有正式进入流通市场,只是作为地方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礼品或自己消费,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茶油消费市场广阔,不仅在长三角,也可以辐射到北方或国际市场。科技支撑强大,技术体系完备。我省现有从事油茶研究的国家级单位有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省级单位有浙江林学院和省林科院,是全国研究油茶

8、力量强、人员相对多的省份,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姚小华等知名教授和研究员长期开展种质资源保存、油茶栽培、生产加工、新产品开发等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我省初步建立了2个油茶种质资源库,选育出31个可推广的油茶良种,这些都为我省油茶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加工能力较强,产品类型丰富。我省油茶加工能力排全国第7位,实际茶油产量排第6位。虽然总体上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加工技术简单、管理方式落后、综合利用不高、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但近年来,一些规模加工企业的加工水平在逐步提高,油茶产品种类明显增多。从精制茶油、提取茶皂素到研制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从茶饼提取残油、制作高蛋白饲料到

9、加工生物农药和机械抛光粉等;从茶壳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到加工处理后生产活性炭和食用菌的培养基材料等。实施“六动” 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根据总体规划,浙江油茶产业发展力争到2012年,实现良种油茶苗年生产能力1000万株,新造良种油茶林1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60万亩,建设高产油茶基地10万亩,精加工茶油能力达到4万吨,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到2020年,新造良种油茶林10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00万亩,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具体要实施“六动”。思想发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研究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

10、方面扶持机制。省林业厅已成立省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处理油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集中我省科技优势,成立油茶专家技术组,在良种推广、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发展油茶产业需要各级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做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资金及项目统筹管理、良种及栽培技术推广等工作。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帮助农民分析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生产条件、投入产出比等,切忌破坏生态和盲目毁林(果园)种油茶,引导农民群众科学发展油茶产业。政策启动。根据中央领导对油茶产业发展指示精神和国家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11、,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省人民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油茶产业放在和粮食及其他食用油产业同样重要的地位列入国家和省扶持范围,加大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强油茶产业基础设施。省财政设立了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各地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重点林业发展工程建设,把油茶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等以及种苗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贷款贴息和油茶种植补贴等政策,尤其是林业贴息贷款,重点用于支持和培育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促使企业上规模、上台阶、上档次。要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打破地域、行政界线,采取

12、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制订和完善鼓励投资的政策和措施,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油茶生产和开发,进一步推动我省油茶产业快速发展。措施联动。重点开展收集和保存油茶育种群体建设,将油茶种质资源库建设成为我省优质、高产油茶品种选育平台和种质资源保育中心。开展高产优新良种的引种适应性试验,认真筛选出适合我省栽培的高产优良油茶品种。加大油茶优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推广力度,将我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成为油茶良种穗条与成品苗的专业化生产中心,确保用苗质量。在我省油茶产区,在适宜发展油茶的地段建立油茶高产品种示范林10万亩,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推广油茶标准化生

13、产,加强抚育管理,争取34年开始投产,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油茶新造林任务的顺利开展。在我省油茶产区,建立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林50万亩,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龙头带动。油茶主产区要依法建立以重点乡镇为区域或跨区域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从事油茶生产的专业大户基本入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鼓励加工企业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和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同时鼓励油茶林地开展流转,把油茶资源相对集中起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水平。成立省级油茶产业协会,全面协调、协商我省有关油茶籽以及茶油的收购价格,建立油茶产业信息平台,开展油茶精深加工和高附

14、加值副产品研发,拓展应用领域,延长产业链,建立油茶品种、培育、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等,逐步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制定油茶加工、检测、服务等标准,全面提升我省油茶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效应。科技推动。整合我省优势科技资源,联合科研院所油茶专家,组织油茶高效生态培育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油茶良种选育、快速扩繁、高接换种、科学管理及采收、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推广应用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审定的油茶良种、芽苗嫁接与壮苗培育技术、低产林分分级与快速复壮等技术。组织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建立新型的责任林技推广制度和科技示范户联系制度,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等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舆论鼓动。茶油作为高档保健食用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有强心、溶血栓、降胆固醇、预防肿瘤作用,而且副产品多,附加值高,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保健、美容等领域,增产增效潜力巨大。要采取走出去参加展销博览会、订货推介会,请进来举办“油茶旅游节”、“文化节”等途径,扩大浙江油茶的影响力,增加消费群体。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茶油以及衍生产品对人体健康保健的独特功效和价值,扩大油茶的知名度和认同度,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的市场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