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908464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三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仍心忧国事;虽遭遇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句子“ _ , _ ”。离骚中,表达出屈原对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后被用来形容人的执着和坚韧的句子是“ _ , _ ”。锦瑟中,李商隐用“ _ , _ ”两句感慨年岁已高,追忆似水流年,暗示自己虽才华出众而年华已逝。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去年 10 月以来, 对华贸易争端完全由美方持续挑起,不仅拖累了美国经济,也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甚至损耗

2、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今年5月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举行之际,美方宣布将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 10%上调至 25%,关税名单涉及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多种产品。面对美国小企业、经济学家和相关人士的大声疾呼,美国的决策者却 ,对这些呼声 。 从去年 3月至今,中美经贸磋商谈了十一轮,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几经反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方的反复无常,翻脸比翻书还快。()或许,美方把翻云覆雨当成“交易的艺术”,但一定是误判了形势,找错了对象。中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国,向来重信守诺,也从不会 。美方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严重损害了中美互利关系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3、希望美方 ,重新回到中美两国合作共赢的正确轨道上来,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对华贸易争端完全由美方持续挑起,不仅拖累了美国经济,也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 B美方持续挑起的对华贸易争端不仅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拖累了美国经济,也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 C美方持续挑起的对华贸易争端不仅拖累了美国经济,也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反而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 D对华贸易争端完全由美方持续挑起,不仅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拖累了美国经济,

4、反而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刚愎自用充耳不闻逆来顺受悬崖勒马 B一意孤行充耳不闻低眉顺眼洗心革面 C刚愎自用不闻不问低眉顺眼悬崖勒马 D一意孤行不闻不问逆来顺受洗心革面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往往是刚刚无端指责中国,随后又表态“进展顺利”;一会儿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一会儿又说要达成“重大协议”。 B往往是刚刚表态“进展顺利”,随后又无端指责中国;一会儿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一会儿又说要达成“重大协议”。 C往往是刚刚表态“进展顺利”,随后又无端指责中国;一会儿说要达成“重大协议”,一会儿又肆意挥舞关税大棒。 D往往是刚刚

5、无端指责中国,随后又表态“进展顺利”;一会儿说要达成“重大协议”,一会儿又肆意挥舞关税大棒。3.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面是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请根据相关知识组成一副对联。清明思故人忆屈子祭古魂端午赛龙舟寄深情子孙世世情思代代奠英灵上联:_。下联:_。4.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80字)答:_。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古风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

6、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注】感遇十二首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古风大约作于李白应诏入长安的第二年秋天,此时由于高力士等人的挑拨污蔑,唐玄宗开始疏远李白,从而使李白渐渐感受到冷遇的凄凉。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张诗首联对偶整齐,互文见义,描写了兰桂勃发、清雅的风姿。 B张诗“谁知”一词隐晦地点出“林栖者”是少人知晓的隐居山林的名士。 C李诗尾联写了兰花需借助清风,才能将淡雅的清香传给知音。 D两首诗语言质朴无华,用词贴切自然;诗意温雅深邃,耐人寻味。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6. 阅

7、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注,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

8、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 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 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

9、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有删改)注汧(qin):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省。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B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C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D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

10、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异:认为不同一般B权以济事,咸此类也权:暂且,暂时C文帝从之,深自砥砺砥砺:磨砺,磨炼D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归:归附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贾诩处事灵活,通达善变。他因病辞官返乡途中,被叛变的氐人抓获,同行的人都被杀死,唯独他打出外祖父的旗号,使氐人不但不敢害他,反而送他回去。 B贾诩谋略高深,算无遗策。他先建议太祖假意答应韩遂、马超“割地质子”的要求,然后又提出“离间”的策略,帮助太祖打败韩遂、马超。 C贾诩审时度势,善

11、于讽谏。在曹丕和曹植争王位继承权时,他借袁绍和刘表的悲剧暗示曹操不宜废长立幼,坚定了曹操立曹丕为太子的决心。 D贾诩低调处世,明于自保。贾诩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恐怕被猜疑,于是闭门自守;私下里不结交大臣;子女娶嫁,不攀高门大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增强,环境伦理不断扩展着道德关怀对象,从生命体到地球生态圈,再到暂无生命迹象的外太空,这本

12、身便使环境伦理研究视域得到延伸。在荒野语境下,将地球荒野地所定义的荒野概念,扩展至距离地球居住区更遥远的外太空,从而构建起“太空荒野”的概念。这种将“地球荒野观”投射至“太空荒野观”的建构,或许是处理太空开发伦理问题值得借鉴的路径探究方式。 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在英语辞典中将“荒野”定义为“一片荒漠,一块孤立和未开化之地”。这一定义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英美视作标准。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的荒野法案将“荒野”定义为“荒野与那些人类影响起支配地位的地区相比,被认为是一个地球和它的生命群落不受人类约束的地区,在这里人类自身是一个不再停留的访客”。如今,词典中将“荒野”定性为未耕作的或者未开发

13、的空间,并从地球上的土地、海洋延伸到太空。在人类对太空探索和开发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太空开发的伦理问题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公地悲剧”可能在太空开发中重演。太空中的很多资源与地球上的“公地”资源一样,同时被多个拥有者持有对其的使用权,而对于每一个使用权利持有者而言,却没有阻止他人使用的权利。这可能会导致即使人们知道公共资源由于过度使用必将造成资源的枯竭,但人们会抱着私心进行竞争性过度开发,从而导致资源枯竭。 其二,当前,太空不仅是科学探索的领域,还是一个关于资源掌控及利益争夺的战场。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甚至垄断了先进的空间科学技术,在开发太空的进程中具有优先性和主导权。但是,对

14、于太空技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关于“先到先得”的太空开发分配方式是否应该受制于国际太空正义规范的探讨存在必要性。此外,先期太空开发者遗留下的“太空垃圾”有撞击其他航天器的风险,增大了后期其他国家太空探索的难度。发达国家在自身发展后,可能将太空污染的不良后果均摊甚至直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太空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为了对太空探索的伦理问题有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赋予太空一个道德主体的地位。太空环境是宝贵的,它为人类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空间,供人类探索开发。地球荒野和太空荒野都充满活力,会在生命的智慧中显现出来。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我们都可以用伦理道德的概念框架来约束我们的行动。人与地球环境

15、和人与太空环境间的关系存在相似性,人不仅要尊重地球环境,也要把道德关怀的目标延伸到太空中 -不仅要利用它丰富的资源,还要保护好它自身美的存在。 (摘编自吕莎环境伦理视域下的太空荒野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环境伦理研究的领域延伸到太空荒野,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关。 B人们对荒野的认识一再变化,先是荒野地,后扩大为不受人类支配之地,甚至太空。 C太空资源属于公地资源,拥有使用权的人多,这就会导致过度开发,最终资源枯竭。 D太空荒野观把太空看作道德主体,从环境伦理角度提出了处理太空开发问题的方法。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开篇即在“道德关怀对象”不断扩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太空荒野观的设想。 B文章从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太空开发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人与地球环境和人与太空环境的相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