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从同洲电子看技术创始人与企业发展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906695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从同洲电子看技术创始人与企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从同洲电子看技术创始人与企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从同洲电子看技术创始人与企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从同洲电子看技术创始人与企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展战略)从同洲电子看技术创始人与企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从同洲电子看技术创始人与企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从同洲电子看技术创始人与企业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同洲电子看技术创始人与企业发展12月下旬,我们有幸与同洲电子的袁明总裁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通过访谈,我们更深切的体会到要了解一个企业的灵魂必须先了解企业家的思想精髓。袁总裁作为一个典型的技术型企业家所体现出来的战略经营思想火花,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这个企业的过去与未来,在它的成长的每一步,这些思想的火花一直闪耀在同洲电子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成立于1994年的同洲电子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电视高科技企业之一,2001年初经风险投资公司入股,于同年4月成功改制为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数字电视、卫星通信、光通信等领域的宽带通信产品以及LED光电显示系列产品的为业务方向的现代化民营高科

2、技企业。目前拥有员工近2000人,其中包括国内最大的达400人的研发队伍,年产240万台的机顶盒,同时正在筹建年产500万台,亚洲最大的机顶盒产业化生产基地。2004年,公司产值达到了7亿元,利润4050万元,出口创汇6600万美元以上,在同类产品出口中连续五年第一。另外,在国内市场,同洲已经形成知名品牌,陆续获得了国家级重点软件企业、国家高新成果推广示范基地、中国深圳科技企业50强、深圳高新技术十佳创业企业、深圳市受通报表彰的22家民营企业等荣誉。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第一。现在,同洲公司已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正崛起成为中国数字电视、卫星通信等领域最大的宽带通信设备生产商和系统集成商。 无论

3、是同洲电子创建之初从LED电子显示屏业务上挖到第一桶金,还是大胆闯入数字电视卫星接收机领域,它都能及时把握机遇,瞄准新的技术新的市场,准确地定位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精心设计和实施转型战略,尤为突出的是,大胆涉足资本运作,引入风险投资,为企业的跨跃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演绎了资本与高科技企业完美缔结的成功典范。有人说通信电子产业本身的技术优势、市场前景及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等等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机遇,它的成功似乎应该是没有太多的悬念与意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通信电子行业的企业多矣,但同洲电子所折射出的经营理念和方法确实能给中小企业一个有意义的借鉴与思考。从同洲电子身上所能看到下面

4、几个核心的成功要素。一、 技术型企业家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同洲电子作为通信电子产业的一个高科技企业,总裁袁明象其他许多公司创始人一样是技术专业出身,有着深厚的技术工程背景。通常来说,技术型企业家在创业初始阶段对企业的奠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程背景使得他们对技术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了解这些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产品,能够对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进行初步的沟通,从而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进行产品研发,创业初期往往需要对企业运营方向、产品目标选择作出准确的把握。从这些方面讲技术型企业家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但是,技术型企业家普遍存在的劣势表现在对市场、组织及战略管理上缺乏认识和能力,我们可以用一

5、张资产负债表来形象说明技术型企业家或创始人自身的优劣势。 资产负债技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产品创新意识市场运营能力系统思维战略管理跳跃思维全面、综合思维 很显然,技术型企业家最大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企业创始之初,体现在对产品及技术的实现能力上,而随着企业的进一步扩张,经营本身带来的规模发展,提出了更多属于市场、组织、战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时,他们需要转变角色,调整思维模式,适应企业成长的需要。同洲电子的创始人最初创办企业主要是做LED电子显示屏,当时赶上股市最后一班车,电子显示大屏幕是证券交易厅必备设备,袁明带领员工冲到市场的最前线,成功地挖到第一桶金,不久证券公司用电子显示屏已呈衰微之势时,他们又迅速

6、转战高速公路电子显示屏业务,继续挖掘这个产品的市场潜力。1996年,LED显示屏的市场需求已经很稳定,产品进入成熟期,并有衰退的可能,袁先生凭借过人的市场敏锐力洞察力,在数字电视卫星接收机刚起步,还没有国家标准的时候,这个产品在国内还处于概念期时,大胆决策,自主研发,带领同洲电子进入转型期,但当时的国内市场上,这个技术相当领先,在国内销量有限,袁明决心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现在,袁总裁讲起当时的这个决策,解嘲地说,其实当时连他一起,公司里根本没有人出过国,甚至没有去过香港,就成立了国际贸易部,公司内的员工都在暗笑那些搞出口的人不知道外国的月亮圆不圆。但很快,市场成了最权威的裁判,东南亚一带的华侨

7、希望购买能够收看大陆电视节目的接收设备,同洲的这款接收机正好满足这个需要,国际市场就这样打开了,当年实现产品出口。现在这个系列的产品仍占据着国内市场的最大分额。袁总坦率地告诉我们,每一款新产品研发出来都是他带着一线员工亲自去做市场测试的,并且根据市场的反应及时地修改设计,这样做又不断强化了他的市场感觉,形成了技术能力与市场互动的良性循环。实际上,对市场的敏锐意识是一种天分,而技术的习得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技术型人才如果缺乏对市场的感受性,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或者避免自己独立创业,当然也不能否认市场能力也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或者互补型团队协作来弥补。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缺乏这种能力,而是自

8、身对这个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对应措施。二、超越技术视角,整合资源实现企业跨越式成长 技术型企业家往往会把相当多的精力专注于产品的技术研发更新,关注于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技术的变动趋势如果不与市场有效结合,有可能会带来倾覆性的危险,这就象生孩子,能够生孩子只是第一步,转型成为好的奶妈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来说是极为最重要的。在现实中,常见的是技术型创始人在完成产品开发后并没有能够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当一个好的职业妈妈,他们不少是在企业跨越式成长的阶段中或是转型中将“孩子”引入了歧途,有的甚至夭折了。袁明的成功证明了他能够很好地把技术与市场结合起来创造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要面临如何做大

9、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袁总的观点是鲜明而现实的,他认为企业要先求做强,再争取做大,大而不强是极端危险的,这种认识是值得很多企业家深思的。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管理瓶颈,人无完人,我们不能期望创业家既是技术能手又是商业奇才,还是管理大师。一般而言,做到前两点就已经是业界表表者了,如微软的比尔盖茨和华为的任正非,而更多的杰出人士也只能做到其中一项,如联想的柳传志、倪光南。企业管理包含多个细分领域,即使是管理人才也不可能样样皆能。而企业做大,对于管理的需求是非常强烈和高标准的,对于一个创业型企业,它的条件往往还不能够吸引和容纳足够多的管理英才,因此创业企业就要有效控制管理瓶颈的到来时间和降低其对

10、经营的负面影响。寻求先做强即是顺应时势的无奈,也是明智的选择。“做强”往往可以让企业家先定位在某些局部而重要的方面,如研发,生产,或者市场先行突破,然后腾出精力再解决其他关联性问题或相对次要的方面。袁明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认识也是这样,他肯放手,把管理性工作委托给合适的经理人去做,逐步放手,现在他已经建立了一支管理团队,而自己则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最擅长的技术和市场方面,并筹划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了。创业者最难做到的是放手,而很多人又难以控制企业扩张的速度,因此,经常碰到发展与能力不协调问题,最后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头尾难顾。 同洲的另一个成功来自于资本的助力,这是创业的另一个外生的重要因素。企业发展需要

11、大量资金,不能只靠第一桶金能够解决,企业的跳跃式发展不能只靠自身现金流和利润的积累,引进何种外部资本,在哪个阶段引入,都是考验企业家的棘手问题。 因为是技术型企业,同洲的创始人很早就通过科技局接触到一些风险投资者,并逐渐有意识地加深对这种新型投资方式的了解。不少创业投资公司看好同洲这个“靓女”,袁明在选择投资人方面也有深层考虑,最后选择了的几家投资机构是因为它们分别能给企业带来本地政府的支持、大客户关系和银行贷款。在这四家企业中,达晨创投隶属于湖南广电集团,具有湖南广电集团、电广传媒上市公司的丰厚行业背景和广电系统的丰富资源,有利于同洲行业知名度的提高,有利于广电市场的开拓。而且湖南本身就是个

12、大市场。深圳高新投是专业性创新担保机构,为同洲提供了多项担保和后续资金支持。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具有北京大学等雄厚的高校资源,为同洲公司在管理、与高校合作开发等方面提供了丰富资源;而深圳市高新投具有政府背景,可以为同洲争取多项政策支持。通过这一轮融资,同洲获得了2000万股权投资和6000万银行贷款,企业立刻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动力。在谈到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帮助时,袁明充分肯定了其积极作用,正是风险投资在爬坡的关键时刻补充了企业的“燃料”,还帮助企业规范和健全了管理,尽心尽力地帮助同洲发展新的业务关系,争取政府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帮助是全方位和双赢的,这次“联姻”被视为一次创业企业家

13、与创业资本的美满结合的典范。 同洲的创业者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技术或者市场,更不是单凭运气,而是能够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向外延伸触角,利用人才、资本等各种外部资源,打造坚实的企业经营平台并不断稳健成长起来的。技术、市场、人和资本形成了无缝衔接,在风险投资和科学管理制度护航下实现了腾飞。三、把握快速成长与永续经营的辨证关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不容易把握的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发展极度缓慢被淘汰出局,另一个就是速度过快而失控。前者被认为一开始就是失败的,而后者往往在最不易察觉的时刻突然夭折。同洲被选为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当初23家企业中大多数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了,关于上市的时机,袁总很坦然

14、,他认为上市可能会过早地让同洲放弃一些自我调整的自由,股民可能会对公司心理期望过高,而将股价推高到与企业赢利不相符的高位,既而因为炒作而使很多股民被套牢,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性,在摸爬阶段就不要硬跑,同洲在广义上属于IT行业,在这行里发展,就像是登山,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从山脚向上爬,空间很大,谁也不注意谁,越往上攀登,山体越小,竞争对手的相互距离越近,等爬到山顶,那个尖端就只能容纳极少数的佼佼者,而实际上,山顶早已被国际巨头把持着,中国企业只有在自身足够强健时才应该攀上去,才有可能PK这些巨无霸,否则,时机过早,即使勉强爬上去,很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被人家一脚踢下山谷

15、了。现在的机顶盒产品还有不断创新的空间,以后的发展方向很可能与现在的视频产品巨头和通信巨头重合,最后的决战是难免的,因此,在自身还不够强大而又引起竞争对手警惕时,人家还在到处寻找你决战,自己一定要有清醒认识,自我不要过度膨胀。袁总一再提到,公司是大家创业的平台,每个员工都有一份,企业一定要稳健经营,不只是保障股东回报,永续经营的企业才能承担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好的创业型企业往往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增长速度不是问题,但容易出现“掉链子”现象,特别是在人才和管理方面,面临严峻的考验。袁总现在最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夯实企业的基础,同洲的管理架构和制度比较健全之后,现在下大力气抓企业文化建设。很少有成功的企

16、业是单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成的,企业的成功最最核心的依靠是人,不是几个人,而是整个团队。最让袁总自豪的是,同洲拥有一支400人的研发队伍,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就,正是企业在稳步发展中培养起来的核心队伍,培养一个这样的人才至少需要两年,同洲采用“一带一”的方式进行培养,再过两年就可以翻一倍,理论上是可以达到指数增长的,这就需要时间,不能跑得太快,管理和营销队伍的培养也是这样,要花时间检视企业的现状,除了正常的淘汰以外,不要让一个员工掉队。这看似缓慢,但从长期来看,企业的寿命往往更长,可以走得更好更远,这就是快与慢的辨证法。实际上,盘点同洲这几年的成长,可以看到明显的成绩:公司产值迅速增长,由2000年的1.08亿元,增长为2001年的1.41亿元、2002年的1.70亿元。到2003年,公司产值已突破3亿元,2004年则达到7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