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1990237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石灰吟 竹石 人教(部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石灰吟竹石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子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1.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以前,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谁能背诵一下。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从自然中得到的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

2、殿堂,学习鉴赏两首咏物诗石灰吟竹石。设计意图:由这两首诗的写法引入古诗,一开始就渗透了这种写法。二、学习石灰吟。1.出示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 教师简单介绍: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做上记号。 3.学生自学,自主探究。4.自学交流,理解诗意。(多媒体展示) (1)出示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确:“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意思是好像很平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把烈火焚烧、锤炼看成很平常的事。(

3、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确:“粉骨碎身”是指石灰在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指一点也不怕;“清白”是指石灰的颜色纯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怕粉身碎骨,要把清白留给人间。设计意图:只有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诗情。5.感悟诗歌情感。(1)引导: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作者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提示: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提问:这个“清白”到底是指什么?(高尚的品格)(2)补充: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凿(石块出山)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水中浸泡)粉骨碎身(成为熟石灰)(粉刷

4、墙面)留下清白(美名)。(3)教师点明: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诗人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品格,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教师强调:这就叫“托物言志”。 6.引导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诗人的情感;有情感地朗读,赛读。设计意图: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感悟作者的诗情。三、学习竹石。1.出示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自称板桥居士,清书画家、文学家。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

5、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2.板书课题,齐读。 提问:是写“竹”还是写“石”?(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3.初读诗文,自主感知。(1)自由朗读,读通读准,注意朗读节奏。 (2)同桌交流: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文的意思。4.读懂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理解字义。(多媒体课件)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任凭。尔:你。(2)理解诗

6、句:竹子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不拔,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5.品读赏析,领悟情感。(1)品读前两句。 “咬”字极为有力,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充分表达了劲竹坚韧不拔的性格。) “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前两句写竹子在山岩中扎根牢固,暗喻什么?(暗喻诗人坚守人生宗旨不改变。)指导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2)品读后两句。竹子不屈服于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后两句写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又暗喻什么?(暗喻作者历经人

7、生的磨难艰险后操守更坚定。)指导朗读。 6.归纳主题:竹石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坚韧不拔的性格,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7.表现手法: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咏物明志(即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设计意图:抓住几个关键词,体会竹子的坚韧不拔,并进一步体会作者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四、拓展延伸。1.质疑: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呢?我们应该怎样体会古诗的情感呢?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借物言志,都是借助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的品格。设计意图:体会两首诗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石灰吟竹石两首诗的意思,并被两位诗人高洁正直的品质深深地感动,同时我们要学习两位诗人的品格和精神。【板书设计】10古 诗 三 首 石灰吟 竹石 开凿、焚烧 不放松、坚劲 坚韧,不怕艰难,不怕牺牲 坚贞、高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