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901237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财务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财务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财务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财务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与任务书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几点体会中共浠水县委党校 张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

2、思路。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十五部分)。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今天我们一起共同探讨以下问题;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主要特点2、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3、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3、历程与主要特点(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动阶段;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局阶段;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制度创新时代;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完善新体制”阶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大特点从改革的战略版本来看: 中国经济改革由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我们把改革过程看作“改革版本”的升级换代,如同开发和设计“软件版本”一样,总会因为改革信息和改革知识的有限性、不确定性、不完全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某种不适应

4、性、不协调性,需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打补丁,又不断升级中国经济改革1.0版本和2.0版本1.0版本2.0版本时间1984 年-2003年2004年-至今主题 先富论 共同富裕目标建立竞争性市场 构建和谐社会 基本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侧重点加快发展共建共享2.0改革版本要同时追求三大目标、进行三大改革,将产生三大效益和红利: 一是追求经济更有效率,继续推进竞争改革,将产生经济效益和红利; 二是追求经济更加公平,需要实行公平改革,将产生社会效益和红利; 三是追求经济更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绿色改革,将产生生态效益和红利。三大目标、三大改革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支撑,从而形成

5、2.0改革版本。从改革发展阶段来看:由“放权让利”阶段到“制度创新”阶段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走过了不同时代,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一是“放权让利”阶段。包括发动农村改革阶段和全面开启城市改革阶段。主要特点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内进行改革,以“放权让利”农民、国有企业、地方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鼓励个体经济发展。 二是“制度创新”阶段。包括建立新体制阶段、完善新体制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主要特点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完善。从改革内容上来看 :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关键词主要内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全会重新确立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启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踏上新征程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十大亮一是提出实行“全面深化改革”。二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了部署。四

8、是进一步重申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五是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六是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充分阐释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八是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九是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十是对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哪里才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给出了明确答案:经济体制

9、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把握好一个核心问题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提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为什么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有人认为,现阶段改革必须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第一位,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影响和制约了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这种看法脱离了我国实际,是错误的。 第一,从理论依据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是其他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基础,其他各

10、方面体制机制都是基于经济体制来设计和构建的。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促进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深化第二,从改革进程看,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其他方面改革是成功的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改革的领域不断扩大,但始终没有偏离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并依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逐步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没有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路,尤其是没有走苏联所谓民主改革的“休克疗

11、法”等激进路线,而是走稳健的改革路线。先从人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先易后难,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深化其他领域的改革。实践证明这个路子是正确的。第三,现实需要看,只有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带动全方位的改革一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在经济领域。如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问题,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 二是经济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三个没有变“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为解决其他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其他方面改革提供更加有利的社会条件。2、为什么说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

12、场的关系?1)从党的改革政策演变来看: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从市场经济改革实践看:一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国家定价的商品仅限于水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交通、木材、卷烟、食盐等少数商品,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另一方面,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

13、现在: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如“两个堰塞湖现象”资金和企业堰塞湖。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如卷烟竞争。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千头万绪,归根到底是经济体制不顺造成的,是政府的“手”压住了市场的“手” 。因此,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为什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形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理论上讲,市

14、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来实现的。所谓“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利润为导向引导生产要素流向,以竞争为手段决定商品价格,以价格为杠杆调节供求关系,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总体平衡,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投向、产品消费、利润实现、利益分配主要依靠市场交换来完成。从实践上看,迄今为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尚未发现任何力量比市场的作用更广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的意义:

15、习总书记说“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干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怎样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进行了部署,强调政府职责和作用 。 政府应当做到减、加、放、管。减是指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减少赋税、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加是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市场监管、环境保护;放是指政府向市场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管是指把该管的事情管好,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弥补市场失灵。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