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900444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3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0 页 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 默写 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6 0 分 1 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论语为政 篇中孔子认为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境界 他认为五十 六十岁分别 应该达到的境界是 诸葛亮在 出师表 临结尾时 谆谆告诫后主应当自谋 以 深思先帝遗诏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邹忌以妻 妾对自己的态度影射齐王 说齐王目前的处 境是 二 语言表达 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5 0 分 2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 天空不是最高的 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 最远的不是天边 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 标 最广的不是海洋 是人们的

2、胸怀 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 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三 其他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15 0 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各题 珠峰没有关门 游客尚可观赏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许多人都梦想一 窥她神秘的面纱 渴望离她再近一点 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 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 但对珠峰来说 或许 保护 比 征 服 更有意义 更为迫切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 由于登山运动的 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 原本生态形势就的 珠峰 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 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 2018 年以来 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 5200 米以 上的垃圾 8 4 吨 极寒之地

3、的环保难度 7000 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 饮料罐 工作人员 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 人的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 的难题中 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 珠峰永远敞开大门 迎接更多人 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 虽说 珠峰无限期关闭 是误读 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 除了脚印 什么都别留下 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 敬畏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第 2 页 共 20 页 C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

4、穆朗玛峰 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熙熙攘攘岌岌可危显而易见为所欲为 B 纷至沓来岌岌可危不言而喻随心所欲 C 熙熙攘攘刻不容缓不言而喻为所欲为 D 纷至沓来刻不容缓显而易见随心所欲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 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4 在下面

5、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 为垃圾的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处理 奠定基础 一是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 为垃圾堆肥 提供优质原料 生产出优质有机肥 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减少化肥施用量 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致病菌的含量 有利于 垃圾的 无害化处理 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 土壤 大气污染风险 三是提高了废品回收利 用的比例 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是 提升全社 会对环行业的认知 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 形成尊重 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四 诗歌鉴赏 本大题

6、共 1 小题 共 10 0 分 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完成各题 杂诗 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 寒梅著花未 长干曲四首 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在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诗 前两句采用不加修饰的语言形式 传神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急欲了解故乡 风物 人事的心情 B 杂诗 开篇白描记言 诗末工笔绘景 全诗的表现手法依诗人之情运用得流畅自 然 C 长干曲 开篇写女主角出口问人 可谓 声态并作 泛舟女子的形象和询问声 都跃然纸上 D 长干曲 中女子急于停舟相问 或恐是同乡 侧面表现出了女子背井离乡 水 宿风行 无人共语的孤零漂泊之

7、态 第 3 页 共 20 页 两首诗中引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两诗对故乡情感的表达在形式上有何 异同 五 文言文阅读 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19 0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个题 药元福 并州晋阳人 幼有胆气 善骑射 开 运初 契丹陷甘陵 围魏郡 少帝 驻军澶渊 契丹阵于城北 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 澶民有马破龙者告 契丹曰 先攻其东 即浮梁可夺 契丹信之 尽锐来战 元福奋铁挝击契丹 左右驰突 无不披靡 契丹兵溃 少帝登城 见元福力战 召抚之曰 汝奋不顾 命 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 明日将战 面授元福郑州刺史 为权臣所沮 止刺 原州 俄改泰州 明年 契丹复入 命元福与李

8、守贞等御之于阳城 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 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契丹顺风扬尘 诸将 皆曰 彼势甚锐 俟风反与战 破之必矣 守贞与元福谋曰 军中饥渴已甚 若俟风反出战 吾属为虏矣 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 宜出其不意以击之 此兵家之 奇也 元福乃率 麾 下骑 开拒马出战 诸将继至 契丹大败 会灵武 节 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 西人苦之 共谋为乱 三族酋长拓跋彦超 石 存 乜厮褒率众攻灵州 令温遣人间道入奏 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 召关右兵 进讨 以元福将行营骑兵 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 遇彦超兵七千余 邀晖行李 元福转战五十里 杀千级 禽三十余人 朔方距威州七百里 无水

9、草 师须赍粮以 行 至耀德食尽 彦超等众数万 扼要路 据水泉 以待晖军 军中大惧 元福曰 彼知我军饥渴 邀我于险 迁延至暮 则吾党成禽矣 晖惊曰 奈何 元 福曰 彼虽众而精兵绝少 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 公但严阵不动 俟敌少 却 当举黄旗为号 旗举则合势进击 败之必矣 晖然其策 遂率众进击 敌众 果溃 后周世宗高平之战 刘崇败走太原 遂纵兵围其城 以元福为同州节度 时攻具悉 备 城中危急 以粮运不继 诏令 班 师 元福上言曰 进军甚易 退军甚难 世宗曰 一以委卿 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 元福以麾下为后殿 崇果出兵 来追 元福击走之 选自 宋史 卷二百五十四 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10、 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师列方阵设 拒马为行寨 契丹以奇兵出阵后 断粮道 晋人乏水 士马饥渴 凿井未及 泉 土辄坏塞 B 晋师列方阵 设拒马为行寨 契丹以奇兵出阵 后断粮道 晋人乏水 士马饥渴 凿井未及 泉土 辄坏塞 C 晋师列方阵 设拒马为行寨 契丹以奇兵出阵后 断粮道 晋人乏水 士马饥渴 凿井未及 泉 土辄坏塞 D 晋师列方阵设 拒马为行寨 契丹以奇兵出阵 后断粮道 晋人乏水 士马饥渴 凿井未及 泉土 辄坏塞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师 即 还师 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 文中的后周 世宗并未打胜仗 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第 4 页 共 20 页

11、 B 麾下 指将帅的大旗之下 也可以借指部下 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 此处的 麾 下 与下文 以麾下骑 均指部下 C 节度 即节度使 是唐代始设的官名 它的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 初 仅设于京畿附近 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D 开运 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药元福作战英勇 奋不顾身 他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 所向 无敌 得到后晋少帝的高度评价 B 药元福敢用奇兵 出其不意 他与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 力排众议 迎 风出击 打败了敌军 C 药元福处险不

12、惊 沉着应战 敌军人数众多 占据地利 他毫不慌乱 自告奋勇主 动出战 率部进军出击 击溃敌军 D 药元福知己知彼 分析精准 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 打算退兵 药元福了 解敌我形势 并做出了准确判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日将战 面授元福郑州刺史 为权臣所沮 止刺原州 俄改泰州 世宗曰 一以委卿 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 元福以麾下为后殿 六 现代文阅读 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 35 0 分 7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李义天 世界哲学大会期间媒体发布的 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 里 有这样一条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说来话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

13、的世界里 我们总是把生活中的人 事 物区分为 好的 或 坏的 总是借助 善 与 恶 的视角来评价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 生的种种情形 道德的存在 帮助我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 较为合理的伦 理秩序 以及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 这就是人类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来的生活状态 几乎所有的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 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 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然而 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 是因为 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 内心其实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 人可不可 以不讲道德 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 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 这不仅 因为两个问题其实 一体两面 更是

14、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 即道 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反思和选择的产物 人类并非天生完美 更 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 资源的有限 利益的排他 人情的纠缠 往往会影 响我们 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 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 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 所以 我们不是 天生地 或 必然地 就生活在一个道 德的世界中 我们赖以存在的道德世界以及我们具体实施的道德活动 实质上 全 是我们在 讲道德 与 不讲道德 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 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 果 这恰恰表明 人是具有能动性的自由存在者 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 第 5 页 共 20 页 择的产物 相应的

15、 讲道德 成为人这种生灵不仅显著而且引以为豪的标志 也 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 为了表明 讲道德 是人更愿意 或至少是经过教育和劝说之后更愿意 选择的生 活方式 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 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 将 讲道德 与个 体的完善 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 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 的自我提升 自我成就 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 讲道德 的必要性 这就是 所谓的 崇高性论证 还有另一种论证方案 那就是 脆弱性论证 它的着眼之处不是个体的完善 集 体的兴旺或生活的繁荣 而是个人的生存 集体的维系或生活的延续 它的基本逻 辑在于告诫人们 如果缺少道德 个体将无法继

16、续生存 集体将分崩离析 整个人 类生活将退回到 丛林状态 原因在于 就其个体而言 人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 在智力上都是极为有限和脆弱的 恰恰是这种有限性与脆弱性 使人必须通过某种 方式联合起来 建立互相帮扶和约束的秩序 结成拥有一定规则的集体和社会 从 而确保每位成员的安全与发展 两种论证并非决然分隔 它们只是不同侧重的回答方式 对于许多影响深远的道德 理论而言 其答案的内容往往兼而有之 毫无疑问 在一个思想偏好日趋多元 文 明互动日趋频繁的现代世界里 我们需要更多的 有价值的论证方案来回应这个问 题 激发人们的思考 从而展现道德哲学的魅力 选自 光明日报 2018 年 8 月 24 日 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类社会中 道德可以帮助建立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和较为合理的伦理秩序 还 能帮助建立较为长远的社会预期 B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 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 因为人们这样问之前 人可不可以 不讲道德 便已经在内心产生了 C 之所以叫 崇高性论证 是因为这种论证方案讲的是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 自 我成就 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 D 之所以叫 脆弱性论证 是因为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