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98719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发展战略)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发展战略)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发展战略)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发展战略)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甘肃肃省省优势农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规划之五划之五 河西走廊制种业优势区域 发展规划 20032003 20072007 年 年 甘甘 肃肃 省省 农农 牧牧 厅厅 二二 四年九月四年九月 规划审定首席专家规划审定首席专家 尚勋武 规划编制技术负责规划编制技术负责 马思源 执执 笔笔 石生岳 李友强 修修 订订 种植业管理处 规规划划组组织织编编写写 发展计划与市场信息处 1 目 录 一 河西走廊种业发展现状 1 一 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二 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6 一 市场前景分析 6 二 竞争力分析 6 三 发展思路与目标 7 一 指导

2、思想 7 二 基本原则 7 三 发展目标 8 四 优势区域布局 9 一 基本情况 9 二 发展目标和重点区域 11 五 主要建设项目 12 一 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 12 二 甘肃省国家级农作物改良 研究 培训中心 13 三 甘肃省种子生产基地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分中心和区域站建 设 14 四 建设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 15 五 甘肃种业信息网建设 15 六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16 2 七 西北种子贸易中心建设 17 六 计划进展 17 七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8 一 投资估算 18 二 效益分析 18 八 保证措施与政策建议 19 一 加强组织协调和政府引导 19 二 加强基地规范

3、化管理 21 三 加强制度创新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21 四 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 22 五 组织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23 附表附表 1 甘肃河西走廊制种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表 2 甘肃河西走廊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表 3 甘肃河西走廊瓜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规划表 4 甘肃河西走廊优质春小麦种子生产基地规划表 5 甘肃河西走廊优质啤酒大麦种子生产基地规划表 6 甘肃河西走廊优质双低春油菜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表 7 甘肃河西走廊优质牧草种子基地建设规划表 8 甘肃河西走廊优质棉花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表 9 甘肃河西走廊加工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表 附附图图 甘肃

4、河西走廊制种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1 甘肃省河西走廊制种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2003 2007 年 年 九五 以来 我省以建成全国主要的农作物制种基地和外向型 种子加工中心为目标 以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增加农民 收入为中心 种子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2 年 全省农作物制种 面积达到 239 45 万亩 产种约 9 7 亿公斤 其中玉米制种面积达到 了 93 8 万亩 产种 3 8 亿公斤 占到全国用种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 我省已发展成为全国农作物种子生产大省 河西走廊地处我省的西端 辖酒泉 张掖 武威 金昌 嘉峪 关五市 属干旱绿洲农业经济区 光热资源丰富 灌溉条件便利 经济和社

5、会发展水平较高 玉米 瓜菜 花卉等农作物种子的生产 面积占到全省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的 90 以上 是我省最大的农 作物种子生产基地 河西走廊五市把大力发展种子产业作为加快实施 产业富民 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了河西走廊种子产业 的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快甘肃种子产业持续发展的步伐 做 大做强优势种子产业 经充分考察论证 现制定出河西走廊种子 产业发展规划 一 河西走廊种业发展现状 河西走廊具有天然隔离条件好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降雨 量少 病虫危害轻 灌溉条件良好的种子生产优势 从 80 年代初 2 开始 种子部门抓住机遇 开展了对外合作制种业务 经过多年的 努力 取得了显著

6、成效 一一 种种业发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展的基本情况 1 种子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 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 我省种子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玉米制种平均亩产由 1996 年 的 310 公斤 提高到 2002 年的 390 公斤 瓜菜制种平均亩产由 1996 年的 22 公斤 提高到 2002 年的 30 公斤 小麦繁种平均亩产 由 1996 年的 370 公斤 提高到 2002 年的 420 公斤 马铃薯繁种平 均亩产由 1996 年的 1800 公斤 提高到 2002 年的 2000 公斤 2 种子生产基地规模扩大 玉米种子生产由 1996 年的 7 万多亩发展到 20

7、01 年的 38 万 亩 2002 年猛增到 93 万亩 是 1996 年玉米种子生产面积的 13 倍 多 生产种子约 3 8 亿公斤 约占全国玉米用种量 50 其中外调 量达到 3 2 亿公斤 主要销往河南 山东 吉林 辽宁 山西 陕西 等 20 多个省区 省内种子企业与这些省区的 100 多家种子 科研 教学单位建立了制种业务关系 2002 年河西走廊瓜类 蔬菜 花卉等作物的制种面积 7 万多 亩 其中对外制种面积达 4 万多亩 生产的瓜类 蔬菜和花卉种子 商品性好 远销美国 法国 日本 意大利 荷兰 韩国等 10 多个 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种子 100 万公斤以上 有 20 多家国内公司在

8、 河西走廊建立了种子加工中心和稳定的制种基地 经过多年实践 以 公司 基地 农户 为主要形式的种子生产基地基本建成 如以 3 张掖市为主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以酒泉市为主的对外 省 外 国外 瓜菜 花卉制种基地 以酒泉市为主的牧草种子生产基 地 种子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初步形成 一批种子龙头企业在 发展壮大 培养了大批种子生产技术骨干和种子科技示范户 3 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 一是 九五 种子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 为改变落后的种子产 业基础设施夯实了基础 农业部玉米种子质量监测中心 兰州 已 顺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机构审查认可评审 标志着我省 的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工作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9、甘肃省国家级原 种场 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 国家级区试站等项目的建成 使 我省原种生产 种子贮备和新品种区试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二是 种子企业自有资金及省外资金的注入 改善了我省种子产业基础 设施 九五 期间我省建成成套种子生产加工线 10 条以上 在此基 础上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及省外大的集团投入大量资金 进行了种 子加工中心的建设 2002 年在张掖 酒泉 武威三市新建加工中心 的有敦煌种业 金张掖集团 甘肃省种子公司 襄樊正大公司 中 种集团张掖公司 酒泉丰乐种业 临泽绿源公司 登丰种业 登海 集团等 16 家 一期投资超过 2 亿元 2003 年底全省拥有成套种子 加工线 30 条以上 年

10、加工能力达 5 亿公斤左右 种子工程项目的 完成及种子加工中心的建设 为我省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 种子质量全面提高 种子法 颁布后 我省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积极努力 加强基础 4 设施和检验队伍建设 已初步形成了以部省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 机构为龙头 市级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为主体 县级 标准化种子检 验室 为基础的种子质检体系 通过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 开展 种子质量年活动 狠抓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落实 完善田间档案制度 加强亲本和原种的提纯 省市县三级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等一系列 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使种子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近几 年我省玉米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提高到 90

11、以上 5 种子企业逐步壮大 过去 我省种子企业大多规模小 数量多 种子法 实施以后 通过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 种子企业加快了体 制改革步伐 武威 酒泉 张掖等地一批有实力的种子企业进行了 内部体制改革 通过资产重组 联合开发 股份合作等方式 组建 了敦煌种业 金张掖种业 武禾种业 酒泉丰乐 飞天种业 临泽奥 瑞金 绿源种业 正德种业等股份制集团公司 推动了种子科研 生产 经营集团化的发展 二二 存在的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 近年来河西走廊种子产业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存在 一些问题 1 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较薄弱 突出表现为科研基础薄弱 经费投入不足 科技创新能力差 育繁销一体化

12、的格局尚未形成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 品种 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科研与企 业联合 在现阶段虽说是一种较理想的过渡方式 但由于体制原因 5 产权 人权 财权的剥离存在困难 难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 繁销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 因而种子企业普遍势力较弱 抵御自 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2 生产基地建设不适应种子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目前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没有实行划片管理 基地较分散 各企业哄抢基地现象时有发生 基地落实难和基地管理难的问题 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 影响着种子产业的健康 有序发展 大部 分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较差 人为可控能力不强 与种子专业化 生产

13、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 企业改革滞后 龙头企业少 缺乏市场竞争力 一是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种子公司运行机制不灵活 依附性 强 受行政约束大 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缺乏组建大型种业集团 的体制基础 二是种子企业自身改革改制不到位 多数种子企业现 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起来 不适应种子产业多元化 一体化 集团 化 国际化竞争和发展的要求 三是多数种子企业经营规模小 经 济实力弱 市场竞争能力差 4 种子仓储设施少 储备能力低 由于种子生产季节性强 调运时间比较集中 加之河西走廊深 居内陆 与东部省份相距较远 铁路 公路运输距离较长 种子收 获后集中大量外调给铁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这就需要足够的仓 储设施予

14、以缓解 而从河西走廊各种子企业目前的仓储条件看 远 不能满足种子储藏的需求 5 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不够完善 6 目前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市县种子管理站检验设备及监督 检 测手段落后 开展种子质量监督 检验工作困难很大 这些问题的存在 制约着河西走廊种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一 市市场场前景分析前景分析 目前世界每年玉米播种面积 20 亿亩 瓜菜 5 5 亿亩 甜菜 1 1 亿亩 油葵 3 1 亿亩 棉花 5 1 亿亩 年需玉米种子 84 亿公斤 瓜 菜种子 5546 9 万公斤 甜菜种子 1 1 亿公斤 油葵种子 1 55 亿公 斤 棉花种子 20 3 亿公斤 总需求量很大

15、而从生产区域来看 这 些种子大部分在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生产 从我国农作物种子需求量分析来看 我国每年玉米播种面积 约 3 亿亩 年需种量 8 亿公斤左右 瓜菜年播种面积 1 8 亿亩 需 种量 1800 万公斤 棉花年播种面积 7500 万亩 需种量 4 亿公斤左 右 国内种子市场需求量大 而我省的玉米制种产量又是全国玉米 种子需求量的 1 2 我省生产的瓜类 蔬菜和花卉种子远销美 意 德 英 法 日 韩 荷兰 以色列 新加坡 香港 台湾等欧美及东 南亚的 16 个国家和地区 有很好的声誉 因而在我省大力发展制 种产业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二二 竞竞争力分析争力分析 由于我省得天独厚的自

16、然条件 生产的玉米杂交种销往河南 山东 吉林 辽宁 山西 陕西等 20 多个省区 年销售种子 3 亿多 公斤 已与 20 多个省区的 100 多家种子 科研 教学单位建立了 长期的繁制种业务关系 生产的玉米杂交种子每公斤比其他省份 7 高出 0 2 0 4 元 种子销路前景看好 河西走廊具有良好的农作物繁制种的自然优势 目前繁制的 各类农作物品种已达 40 多种 除玉米制种外 生产的啤酒大麦可 与进口大麦相媲美 生产的瓜类 蔬菜和花卉种子商品性好 种子 远销美国 法国 日本 意大利 荷兰 韩国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种子 80 万公斤 已与国外的 20 多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 的合作制种关系 新兴起的棉花 牧草制种产业 已引起国内外种 业界的高度关注 将成为我省又一个制种业的新亮点 三 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 指 一 指导导思想思想 抓住种子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利用河西良好的制种资源 面 向国内外市场 整合种业资源 依托现代科技 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 为主体 以产品为核心 努力形成几个知名品牌 扩大市场份额 加快 构建新型种业生产体系 研发体系 加工体系 储备体系和营销体 系 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