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十二 第3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Word含解析.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9758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十二 第3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Word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十二 第3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Word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十二 第3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Word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十二 第3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Word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十二 第3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Word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十二 第3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Word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课标通史一轮复习试题:专题十二 第3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Word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2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一、选择题1.(2019安徽芜湖模拟)从17世纪末期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期的议会改革,掌权的政治人物在宪政民主规则下,逐步习惯了反对党的存在与反对党政治。如今反对党被认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据此可知反对党()A.标志着英国两党制的形成B.其特色是政治协商与妥协C.是议会政治妥协的结果D.是民主政治长期演进的结果答案D英国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是两党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故A项错误;反对党的特色是政治协商和对执政权的追求,故B项错误;反对党是与近代议会制度同时出现的,而并非议会妥协的产物,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掌权的政治人物在宪政民主规则下,逐

2、步习惯了反对党的存在与反对党政治。如今反对党被认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可知,反对党是民主政治长期演进的结果,有利于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故D项正确。2.(2019河北衡水模拟)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A.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B.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C.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D.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答案C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法国对他国优秀政治成果的借鉴与吸收,故A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政体,并不具有多种政

3、体试验的痕迹,故B项错误;法国的1875年宪法最后是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的,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带有明显的政治妥协的特征,故C项正确;相比美国,法国议会对总统的监督要严密有力得多,故D项错误。3.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C.温和的右派主张实行君主专制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答案D左派主张共和制,由“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可知左派的宪政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实现,

4、故A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右派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双方都不太满意,因此1875年宪法在冷漠中通过,D项正确。4.(2018四川成都模拟)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法国()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B

5、.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答案A题干描述的是法国内部共和派和保皇派通过议会选举,最终共和派以一票优势胜出,确立了共和政体,说明法国共和政体是两派妥协的产物,故A项符合题意。5.(2019湖南长沙模拟)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材料说明德国()A.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D.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答案D德国存在着皇帝,是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错误;德国皇帝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故B项

6、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宪法对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的规定,未体现皇帝与首相争夺权力,故C项错误;根据“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知,首相对皇帝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故D项正确。6.(2018山东莱芜二模)德意志帝国是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容克地主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D.容克地主和将军享有特权答案A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

7、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7.有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看,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下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有关内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B.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C.宰相只对皇帝负责D.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答案C君主立宪制,一方面保留君主,另一方面通过宪政限制君主权力,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皇帝相当大的权力,体现了其半专制性,即“怪胎”。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就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C项正确。8.(2018江西宜春联考)由于拿破仑三世的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缴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农民开始抛弃对自己

8、小块土地和波拿巴主义的迷恋,走上了反对拿破仑三世的道路。材料反映出()A.法国共和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法国的专制主义色彩比较浓厚C.农民已成为法国革命的主力军D.农民成为法国共和派争取的对象答案A依据信息“农民开始抛弃对自己小块土地和波拿巴主义的迷恋”可知,1870年普鲁士军队入侵法国,从根本上动摇了农民对帝制的信念,说明拿破仑三世时农民对帝制失望,由此为共和政体在法国的确立奠定了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9.(2016课标)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

9、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答案A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当时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但却出现了政局不稳的状况。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后,法国政体发生了变化,总统权力增加,这一政体的变化有利于稳定政局,故应选A项。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B项;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戴高乐1958年修宪并没有剥夺议会的立法权,排除C项;法国为多党制国家,排除D项。10.(2018湖南长沙模拟)德意志帝国的中产阶级认为:“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维护和巩固内部和平,无偏见地解决由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引起的暴

10、力问题,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表明当时德国()A.君主政体得到各阶层拥护B.资产阶级放弃了民主诉求C.威权统治有其时代合理性D.王权中立消除了阶级冲突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为了巩固内部的和平,“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威权统治有其时代合理性,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中“各阶层拥护”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材料无关;D项“消除”太绝对。11.(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联考)有学者称德意志帝国是“半宪法的”甚至是“假宪法的”国家。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德意志帝

11、国()A.经由王朝战争而建立B.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未赋予人民政治权利D.宪法中专制主义浓厚答案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议会是立法机构,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故D项正确。12.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帝国议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但是帝国议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这实质上表明()A.德皇拥有绝对的实权B.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C.德国的议会是虚设的D.德国的封建残余浓厚答案B据题干中“帝国议会具

12、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但是帝国议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可知,德国民主政治不完善,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2018江西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第六十一条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第六十八条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德意志帝国宪法材料二在西方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协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由于权力分立“把具体不

13、同的、在合法的情况下合理确定为统治权力的职能,交由不同的官员去行使,使得在涉及若干官员的事务上,只能通过他们之间的妥协,才能合法地形成法令”。如果各利益代表对他所代表的利益抱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而不容任何妥协的话,作为这些利益代表的集合的议会,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团结的中心,而且很可能成为社会分裂的发源地。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1)根据材料一,指

14、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政治妥协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对你的启示。(5分)答案(1)特点:带有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成因:带有军事侵略性的普鲁士统一了德国;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普鲁士具有专制主义传统。(2)原因:权力分立与制衡制度催生政治妥协;必要的妥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团结;资产阶级整体利益一致;妥协精神是民主的重要条件。(3)启示:结合国情,解决好制度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妥协是保证代议制实践的重要方式。14.(2019山东淄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化

15、的一个侧面是社会对变动的适应力。仅只有变动并不足以促成现代化,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才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变动可以改造社会,使它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它也可以摧毁社会,使之成为一堆废墟。“变”不一定是好事,只有对变动的迅速适应,才体现社会的生命力。因此,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变动和适应间的平衡机制,是现代化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摘编自钱乘旦变动与适应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工业革命与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机器取代手工,工厂取代工场, 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但英国政治存在保守性,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以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他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不相称,因此要求分享权力。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希望改变经济地位取得选举权。面对这些问题,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