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发放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95396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发放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发展战略)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发放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发展战略)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发放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发展战略)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发放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发展战略)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发放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发放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发放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文件南政发2011101号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七届区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资源,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开发为载体,通过人们的创新性思维,把知识、信息、智慧等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交换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引起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的智慧主导型产业。文化产业

2、具有高成长、强融合、多创意、低污染的优点,发展前景明朗,盈利空间广阔,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文化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产业将逐渐成为区域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表征。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以后,人们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将进入“井喷”阶段。嘉兴市南湖区文化底蕴深厚,2010年人均GDP已达到9000美元,临近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临界点。为抢抓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引导和加快南湖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浙江省推动文化大

3、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南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为编制依据,与嘉兴市南湖区已有规划相衔接,明确南湖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的地域范围涵盖南湖区整个区域。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16-2020年,规划基期为2011年。一、发展基础与面临挑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南湖区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区域竞争软实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

4、施创业富民战略。(一)发展基础1.人文底蕴深厚。嘉兴文化积淀深厚,是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嘉兴地处太湖地区,兼跨吴、越文化圈的地域特色,素有“吴根越角”、“越韵吴风”的称誉。嘉兴文化因水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江南水乡文化。嘉兴名人辈出,文人荟萃,商贾云集。茅盾、丰子恺、徐志摩、金庸、李叔同、沈钧儒等都成长于斯。嘉兴也是古代最发达的商品经济地区之一,明清时已成为 “江东一大都会”。嘉兴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所有这些都为南湖区发展文化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区位优势明显。南湖区位得天独厚,地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

5、角洲都市圈的中心位置。南湖区背靠太湖,南濒杭州湾,东邻上海,西倚杭州,北依苏州,是嘉兴市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南湖区交通便捷,周围有虹桥、浦东、萧山、栎社等4大国际机场,濒临上海港、北仑港和乍浦港,拥有沪杭、乍嘉苏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多条高速公路。南湖区位于沪杭铁路复线和沪杭高速铁路的黄金分割点上,320国道、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随着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颁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协作更加明晰,沪杭高铁实现了南湖区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零距离”接触,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将为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3.产业基础殷实。2010年,全区生产总

6、值214.6亿元(财政口径,下同),其中一产12.6亿元,二产104.4亿元,三产97.6亿元。在三大产业带动下,近年来南湖区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完善布局,狠抓落实,全区已有文化企业1000余家,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一批文化企业正在崛起,如麦包包、铁哥们、嘉乐会等。一些重要的文化产业门类开始显雏形,如设计服务业、演艺业、文体休闲娱乐业等业态;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正日趋完善,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入选浙江省集聚发展的31个文化产业园区,环南湖文化产业带、月河历史文化街区等园区陆续建成;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节庆已然成形,如南湖合唱节、中华网网页游戏孵化基地、南湖桃花节等。4.文体设施精良。南湖

7、区是嘉兴市的科教文卫功能区,嘉兴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嘉兴一中、嘉兴日报集团等文化、艺术、教育机构均已经落户南湖区,凌公塘轮滑赛道、国际网球中心、合唱广场、音乐厅等为南湖区提供了多元的文化体育设施,先后承办国际轮滑邀请赛、国际网球邀请赛和浙江省运动会等重大赛事;月河历史街区、城市商圈和城市CBD等标志性建筑群在区块内逐渐建成,文体设施和教育机构的集聚,为发展文化产业打下硬件基础。(二)面临挑战1.产业意识不够,社会认知程度滞后。长期以来,文化被过于偏重教化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其经济功能与产业属性被压抑。正由于对文化产业宣传和推介不够,社会大众对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不认

8、同或不了解。 2.整体实力较弱,面临竞争格局加剧。南湖区尚无文化产业的系统分类和精确统计。文化产业所占比重偏低,文化企业数量仅占南湖区企业总数的6.48%,所缴税收额仅占税收总额的3.34%,与南湖区作为嘉兴市主城区的经济地位不相称。并且这些文化企业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广阔的乡村只有零星的文化企业分布,南湖区发展文化产业面临城乡二元结构的挑战。3.内部结构不平衡,文化服务业比重偏低。全区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用品制造业所占比例过大(51.56%),文化服务业和文化流通业比重较低,存在高端原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服务能力不足、贡献不大。信息软件、演艺娱

9、乐、影视出版等文化服务业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层,在文化产业三大圈层中的发展程度最低,尚不能承担起引领经济发展领头羊的重任,内部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4.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竞争力难以发挥。大部分文化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环节,原创性不足,尚未形成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文化产品制造、流通,并通过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文化产业链,从而无法通过创意的“价值扩散”来实现效益最大化。5.企业“散、小、弱”特征明显,品牌竞争力亟待提升。南湖区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多数集中在主城区内,少数散布在乡镇中。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又集中在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内。多数文化

10、企业经营层次较低,经营效益相对较差,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集团。在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上,较少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大品牌,造成南湖区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当中的品牌贡献率较低。6.人才机制不够完善,优秀创意人才短缺。优秀创意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南湖区文化产业经营中的创意、技术、营销、经营等人才都比较短缺,加之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少,制约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文化产业人才总量储备不足。同时,创意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还远远落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南湖区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11、按照全面构建“五彩南湖”和“两统、两合、两引”的总体部署,注重资源挖掘整合,突出功能差异定位,以建设有文化品位和创意宜居的“江南水乡现代田园城区”为战略目标,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项目落实为载体,以“双核四维八产业十园区”为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的关联度和辐射力,推进南湖区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二)战略定位紧紧抓住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期,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南湖区文化产业的三大特色高地,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南湖区建设“江南水乡现代田园城区”的强大助推器。1.中国红色文化源发地。按照“挖掘红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抓住重要节点、完善服务功能”的思路,深度挖掘南湖区作

12、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战略潜能,推进环南湖区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转型升级。既要挖掘革命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资源,也要挖掘革命历史、建设成就、革命精神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既要挖掘建党90年以来的传统红色文化资源,也要挖掘建国62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3年以来的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涵括文化休闲娱乐、艺术品经营、教育培训等产业门类在内的红色文化产业链。以党史为素材,结合绿道建设建成覆盖传统红色文化资源、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红色历史文化长廊。抓住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举办包括嘉兴南湖合唱节、党建论坛、执政经验研讨、红色文化展览等在内的节庆活动,把环南湖区域建成为

1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形成以红色文化为龙头的核心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把南湖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中国红色文化源发地”,形成“一部历史、两个基地、三项功能、四种成效”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即:深度挖掘党史的完整内涵,将南湖建成为“建党圣地”和“党建高地”,精心设计红色文化所承载的党建研讨、教育培训、红色旅游等复合体验功能,最终对党员群众起到“革命历程感动人、理论成果教育人、发展成就鼓舞人、革命信仰净化人”的成效。2.长三角田园休闲首选地。南湖区版图形似一片树叶,阡陌河溪,是它的筋脉;城市乡村,是它的组织。只有统筹城乡发展,赋予这些筋脉和组织以活力,才能赋予绿叶以活

14、力。南湖区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打造长三角地区田园都市新样板。其中,“田园”诠释的是新都市的生态宜居环境,“都市”诠释的是新市镇的现代综合居住功能。通过“整治改造路网、整合治理河网、整理建造绿网”,实现三网互动互联互用,打通“筋脉”,滋润“组织”,变城区里建园林为园林里建城乡,实现中心城区“湖在城中”,外围村镇“城在园中”,农田区域“人在园中”,过渡区域“城园相融”,使南湖区成为既充满现代城市品质,又富有田园风光气息的魅力城区。因此,要充分利用嘉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间地带的地理优势,围绕周边大都市人群寻求静谧休闲与原生态田园生活的消费偏好,大力推进太平寺

15、、石佛寺、曹王庙等区块的佛教文化资源,以禅修、佛学课、斋戒等特色活动为实体内容,打造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禅修文化带。同时,融以南湖桃花节、江南葡萄文化节等特色农业观光资源,丰富田园休闲的活动内容,形成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农业观光、水乡民俗、低碳体验、禅修养心等六大特色,引领长三角城市人群的“田园消费”热潮。3.嘉兴文化消费集聚地。南湖区是嘉兴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区,集聚了嘉兴市大部分市民的公共文化消费需求。因此,通过本地公共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市场化运作,提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丰富公共文化生活,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凌公塘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德勤文化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公共服务作用,组织策划

16、合唱节、音乐、戏曲、武术等公益演出活动,同时借助国际轮滑比赛、国际网球邀请赛等系列活动的影响力,注重发挥本地体育健身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为本地居民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娱乐休闲体系,将南湖区打造成嘉兴市公共文化消费样板区。同时,要以“健康娱乐、愉快体验”为主题,依托嘉兴现有的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发挥“嘉乐会”等演艺品牌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培育引导,拓宽视野整合泛南湖区域的要素资源,突破商贸业、旅游业、演艺娱乐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和业态约束,集约开发“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把商务休闲、运动休闲、生态休闲、购物休闲等结合起来,凝练形成若干条富有体验特色的复合式休闲娱乐路线,形成南湖区独特的高端文化消费集聚,使南湖成为嘉兴市文化消费高地,把南湖区建成为历史人文与革命传统、现代文化与生态文明和谐融合的魅力城区。(三)发展目标遵循“又好又快,优质和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