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95303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专业 :公共管理类 1003 学号 :20100740 姓名:李春蓬摘要科学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它涵盖两方面含义: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一般认为,高科技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竞争性和渗透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这将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于是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的作用,就显在科学和技术这两个联系密切的因素了。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前言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科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动力

2、。从发现钻木取火的生存工具到当今的信息科技,科学划下了一道漫长曲折而执著向前的轨迹,将人类历史清晰地分界为蒙昧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一、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蒙昧时代始于人类的幼稚时期,终于陶器的使用。可分为低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低级阶段终于食用鱼类和用火,以采集野生植物为生,分节语出现;中级阶段终于弓箭的发明;高级阶段终于陶器的发明和使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体现在火的使用上,人类文明的曙光是科学技术带

3、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 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大量向外扩展则在19世纪初。因此,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世界近代史的第二个时期蒸汽时代起于19世纪初,止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机器大革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开始初步确立。一种新的动力机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此时人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

4、在增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

5、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

6、工工具的时代。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英国伯明翰,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

7、成要素】生产力是指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在哲学上,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其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一类为智能性要素,包括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邓小平发展了这一观点,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经济增长中占有首要的地位;它从本质上体现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内在结构的根本变化;它反映了从科学向技术和生产转化的周期大

8、大缩短,以至可以把科学技术看做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是对马克思、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生产力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过程,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力”和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自然不断被“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外部自然力被同化于人的体力,自然规律被同化为人的智力的过程。生产力的这一本质决定了生产力的特征,即生产力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它既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现实活

9、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生产力是一种社会力量,它是以劳动者的协作、分工为中介而形成的。生产与需要的内在矛盾决定生产力总是要发展的,它随着人们历史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

10、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工业资产阶级比起

11、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对比。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通过影响思维主体和思维工具,促进了了思维方式的变革】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

12、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资本主义却从资本论中汲取营养,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在自身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的体现。同

13、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二.科学技术的作用与评价(1)科学技术的本质:它始终以客观事实和规律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它始终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它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具有特有的社会建制。(2)科学技术的功能:认识功能;生产功能;经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社会政治功能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

14、论断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的“科学是一种生产力”思想的深化。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4)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5)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

15、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识和整体实践的复杂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我们人自身的问题,是人的活动方式和社会建制问题。(6)关于科学技术的几种错误观点: 科技乐观主义:主张依靠科技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科技悲观主义:认为现时代所有的负面问题都是科技所导致,主张废除科技,回归自然。这两种看法都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夸大化。虽然,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但并不是唯一、根本的动力,而是受着各种社会条件制约着的。正确的观点在于认识到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客观的,科技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人在使用这科学技术所取得或所导致。因此

16、,人们在使用科学技术的时候,要在正确地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使用,使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广泛结合,给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意识形态以至整个社会以极大影响。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是如此巨大,它不仅改变着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而且引起了全球的变化。科学技术又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人类以巨大恩惠,被誉为“善”的化身;另一方面,它又带来种种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危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又被谴责为“恶”的渊薮。不论人们用什么目光和见解审视科学技术,但都不得 不承认一个事实;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是在极大地增强,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增加,迫使许多学者走出“为科学而科学”的象牙之塔,着力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透过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背景探讨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以说明它的社会地位。三、当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