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正稿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93362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正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析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正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析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正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析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正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析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正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正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正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浅谈建筑产业化下的工程管理 摘要建筑产业化作为我国建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近期保障性住房和标准化部分商品房建设中,众多龙头企业都纷纷以此为切入点,来推动我国产业化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显露了多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产业化的管理模式的建造经营与项目目标效益仍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阐述建筑产业化在环保节能、资源整合、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意义。引荐国外建筑产业化模式发展与我国现状建筑产业化管理模式的对比,来推动适合我国的建筑产业化进程。同时寄往整合建筑产业化资源整合、统一标准、产业革新,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展开探讨。关键词 建筑产业化 管理模式 节能环保 人力成本第一章 绪论

2、近年来,建筑产业随着资源价格、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升高,消费群体对建筑品质等实际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才能在维持建造利润的前提下满足业主的需求等问题已成了建筑经济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很好的工程质量与利润最大化的这一矛盾,只有从整个建筑业的的产业化和建筑产业化的优秀工程管理入手,从而找到有效之方案。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工业制造也已进入4.0时代,粗犷传统的建筑业必须跟随现代化脚步,通过产业化、建筑2.0,把建筑建造的大部分流程和部件利用工业4.0的新技术、新模式工业标准化生产,形成建筑部件流水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施工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来说又是非常重要,施工的好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在这一阶段中,

3、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对施工现场和施工对象进行生产任务的管理。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合理的运用人力和物力,协调空间和时间,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和条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管理,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施工阶段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问题的多发期,对工程的影响极为重大,因此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也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第二章 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意义21 建筑产业化背景2.1.1 建筑产业化是政策和节能减排环保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美丽中国”构想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建筑模式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必须走绿色、循环、低碳

4、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道路。文件要求:各部门要尽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件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丰富标准构件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时代,工业制造业已逐步进入工业4.0新时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大部分仍处于半手工半自动化的粗放式生产时代,建筑业迫切需要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以技术集成型的规模化工厂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工生产方式,以工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模式,实现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的工厂化、施工现场装配式的绿色建造。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降低建筑工厂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2.1.2 建筑产业化是现代城

5、镇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建筑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每个历史文明发展阶段都有建筑文明的出现。作为住宅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预计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国家东西部协同发展以及“一路一带”的发展纲要的落实,仍将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然而,我国的建筑产业仍旧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过分依赖于土地高增值和即将淡出的“人口红利”,以现场手工为主在低技术水平上粗放的向前发展1。目前,整个建筑业的生产模式仍表现为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化率相对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

6、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任务仍有相当长的距离。所以,建筑产业化的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方式仍是我国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建筑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也将给建筑产业化带来更多的发展和空间,建筑产业化是现代城镇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2.1.3 建筑产业化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自21世纪初开始正式推广建筑产业化已有15年时间,在国家各部委和部分领头企业的大力推动下,已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技术与产品体系,通过在建设中取得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水平。比如,启动了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成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联盟。通过国家主要省市成立产业化工作机构,制定规划、政策、标准,

7、形成产业化工作框架;通过政府与市场的驱动,利用市场经济倒逼企业主动参与产业化的积极性,从而得到各方面企业积极主动响应,为我国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推进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根据目前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分析,我国未来建筑产业化发展进程2,如图1-1:成熟期发展初期快速发展期2000年2015年2020年2030年图1-1.我国建筑产业化的预测传统建造单方造价产业化建造单方造价产业化率然而,制约我国建筑产业化的推进进程,仍要继续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市场方面, 结构主体初次投入成本较高,产业化建造效益暂还未能达到小型开发商和消费者的收益认可。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状态下,使本来有限的市场收

8、益进一步压缩,打击推进主体的信心,阻碍建筑产业化的推广。第二,技术方面,目前只是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缺乏系统集成,整体投入还不够,只有万科、中建投资这样的少数几个企业和大学机构在做产业化科研,总的来说研发和产业化系统人才仍然偏少,直接导致产业化实际运用到项目的成效。第三,政策方面,尽管我国对推进建筑产业化,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措施等层面基本形成了初步框架。但各级主管部门仍缺乏应有的认识,尤其是2线以下城市甚至有部分1线城市仍不敢大胆尝试和改革。据相关报道,目前建筑产业化实施较好的只有合肥、深圳等几个政府主导城镇化住房项目和万科、中建的部分地产项目。可见,各级政府对建筑产业化的政策支持

9、力度不够,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约束性仍不高。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建筑产业化的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多方面的,要以市场效益需求和完善的金融政策体系作为支撑,以技术进步、技术改革带来促进同时加上较为完善的政策体制、规范标准作引导才能有效推进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大力发展,实现建筑产业化现代化提升的目标。22 建筑产业化的意义2.2.1 建筑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当前我国建筑建造技术仍处在极度落后的状态,基本生产方式仍然是手工操作的湿作业劳动,劳动生产率低,产业化率仅为10%,且劳工工资日渐增长,因此造成建筑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建筑质量水平难有统一的保障。据统计,房屋建造工业化可以以劳动力密集为主的传统住

10、宅生产方式提高工作效率3-4倍,工期缩减,人力成本降低,现场工人最多可减少80%。随着建筑产业化发展,建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完全又工人一砖一瓦去堆积,大部分已经转变成了由施工现场分解出来的部件拿到工厂的生产线上生产,借此来减轻劳动力的强度、生产成本,提高建筑效率。如,家具定制、橱柜定制、装配式内隔墙、成套装配式卫生间、预制楼梯、装配式阳台以及墙板整体式铝模板系统等等。据统计,通过建筑产业化的途径,可以使用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合理,现场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占66%,建筑节能50%以上。住宅的性能更优,施工偏差控制的更加精确,建筑通病也降低到0.01%,同样建筑体型及面积

11、的建筑结构施工、按传统施工方式最快每标准层需7天,而产业化方式施工可缩短至5天,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是显著的。同时,建筑产业化对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2.2.2 建筑产业化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统一标准工厂化预制生产的配构件,设备精良、工艺完善、工人熟练、质控容易,施工质量在标准上能得到统一,大大提高施工质量。例如:某建筑制品厂提供的产品用于广州某项目的情况来看,其预制件楼梯表面平整光滑、无需二次装修且平整度偏差在安装过程控制较好的情况下不大于5mm;而另一楼梯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则表面粗糙,拼缝漏浆爆模偏差平均达10-20mm,需后期二次装修

12、处理。再比如:外墙装饰瓷砖如果采用现场粘贴的方式,粘结强度很难保证,且垂直平整度也不好控制,尤其有外保温层的时候,耐久性也成问题,而合肥某项目采用预制挂板方式,瓷砖通过预制混凝土工厂粘结,强度可比现场粘贴高5倍,耐久性也大大提高。2.2.3 建筑产业化有利于改善施工和城市环境由于大部分工作工厂完成,并且工厂根据现场进度需要陆续提供构制件,减少建筑原始材料(沙、石、水泥)在城市内运输和现场搅拌,大大改善现场施工环境,降低噪音、粉尘、垃圾等,既保护了施工人员健康,也保护了施工场地周边的环境和减少施工扰民的投诉。至于预制件厂一般放置在较远的郊区且运输方便的非居民区,自然工厂环保体系不容质疑,一定比施

13、工现场容易控制。2.2.4 建筑产业化有利于节能减排由于在建造过程中,大部分非承重隔墙、预制阳台、整体式厨卫、结构楼板采用产业化制作吊装和铝模板施工,大大减少了抹灰、砌筑、木模板等人工及材料的费用。据万科工业化实验室楼建设过程的数据显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没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水耗较低64%,能耗降低37%,人工减少47%,垃圾减少68%,污水减少64%。2.2.5 建筑产业化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建筑品质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

14、、技术集成化、产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提高建筑品质,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2.6 建筑产业化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力资源及人工成本持续提高的难题。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迫切需要建筑业抓紧实施工业化以解决下一步我国劳动力短缺和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80、90后新生代不愿意外出务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建筑工人已逐渐减少,人工成本也大幅增加,建筑工人数量的缺乏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将缩小建筑工业化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成本之间的差别。建筑产业化就是将大部分现场作业转移到预制件工厂里面去,把现场务工人员转变为工厂产业工人,使他们享受更好

15、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条件,激发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很明显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事故率,同时也减少现场作业工人的数量,降低了生产过程对熟练工人的依赖程度,从而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3章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31 什么叫管理模式模式是一个名词术语,比如工程管理模式、商业经营模式、学习模式、工作模式、生活模式,是解决个人或社会活动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具有一种标准化、规律性的处理方式。所谓工程管理3,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主要是限定资金与时间),为达到目标对项目实施决策、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通常我们在建筑产业讲的工程管理模式,就是指项目实施期的工程建设项目发包模式,这是从管理中

16、的组织战略来理解,称之为侠义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除了支持组织战略,更注重综合性管理,从全局考虑,且能从西部着手,从而对项目做出更有效决策、更优组织、精准计划、统筹协调和强力控制,称之为广义的项目管理模式。32 建筑产业化管理模式3.2.1 建筑产业化的理解建筑产业化是指建筑建造的工业化、经营的现代化。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化为平台,在工厂中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各类建筑部件,并以现场机械化装配为特点,以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即原材料采购、设计、生产、装配施工、营销、销售和售后物业管理维护等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实际建造供销维护一体化的新形式。运用现代工业化手段和现代产业组织将原材料采购、建筑设计、建材部件和生产制造、土建施工安装、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