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892294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诗歌考查。1诗歌前两句用( )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喻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三、小试牛刀。1. 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 第二课时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 2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和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第三课时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中庭 / 地白 / 树栖(x q)鸦(y y ),冷(ln lng )露(l lu)无声 / 湿桂花。今夜 / 月明 / 人尽(jn jng )望,不知 / 秋思(sh s)/ 落谁家。2.“十五夜”指的是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的习俗。3.分辨孪生兄弟。(组词)鸦( ) 庭( ) 栖( ) 鸭( ) 廷( ) 晒( )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

3、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走进十五夜望月。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天的景物。“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6.阅读冲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花柳

4、汉宫五侯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3.春城无处不飞花二、略三、1.略2.介子推第二课时1.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2.泣涕零如雨3.动作 情态第三课时1.画去: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二个 第一个.中秋 赏月吃月饼3.乌鸦 庭院 栖息 鸭子 宫廷 晒伤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5.庭院 月光 树木 乌鸦 露水 桂花 秋 冷 白 无声 作者王建6.重阳节 插茱萸 登高 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部编本”语文教材

5、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国家意识。 、目标意识。 、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读书意识。 、主体意识。 、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