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 人和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9210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 人和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 人和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 人和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 人和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 人和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 人和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五 人和 教案2 Word版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高中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人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和是选修课本第二单元第五课中的一篇散文,意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了解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教给学生赏析孟子文章的赏析方法,以便于让学生用这样的赏析策略来赏析本单元其他篇目。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中重要的是了解孟子的思想。人和是集中体现孟子思想的典型。二、学情分析人和是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中的第五篇,学生在前几篇的学习时已经对孟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孟子文章的深刻思想和精巧的论证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

2、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4主要讲授第2则,第3则学生自讲。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3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四、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3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

3、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五、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六、课 型课堂授课七、课 时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方法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自讲法来教学。九、教具PPT课件 、导入视频、黑板十、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课堂讲解:学生自讲:联系实际:基础字词:拓展与联想布置作业:练习一、给学生看一段视频。(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术)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理念和为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和谐观历史悠久,传统优良。我们现在也经常说和谐,要建设和谐社会

4、,那“和”有多重要?我们该如何做到“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孟子中的人和二、复习关于孟子的相关知识。三、复习第一则。(一)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注意节奏、字音)(二)教师提问相关问题。1.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孟子认为哪个最重要?2.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3.何为“得道”,何为“失道”?明确: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两个战例,逐层递进。3.得道者:有仁德,践行仁的国君;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思考(过渡):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四、学习第二则(一)教师范

5、读,指出重点字、难点字、规范字音。(二)学生齐读。(三)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自主探究)1.孟子认为应如何“存心”?明确: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2.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明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3.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明确:自反反省自己(插入思考)孟子所谓的“忠”具体指什么?明确:孟子所谓的“不忠”指没有尽心竭力、没有尽仁尽礼。4.君子反躬自问自己是仁的,自己是有礼的,自己是忠的,可是那人仍然横暴不顺理。

6、面对这种情况,君子又会怎么办呢? 明确: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5、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什么?明确:君子的忧虑在已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以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想一想:孟子说,君子忧虑的其他事情就没有了。君子真的就没有其他的忧虑了吗? 明确:“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由于君子最关注的是自我道德水平的提高,所以只要做到非仁不为,非礼不行,他就能够向着自己认定的道德境界前进。 既然如此,其他事情就不足为虑了。发散延伸:社会中的“和”,人

7、与人之和,同学与同学之和,家人之和,生意人的和气生财,各个国家、民族之前的和平相处。五、学生自讲第三则(一)由学生讲析这节课,老师评价总结知识点。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行有礼人不答,反其敬。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二)得到的启发: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三)主旨: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六、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和”意味着团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在中华民族的语汇中,“和乐”、“家和万事兴”等,都显示出

8、“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标。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人和才能兴邦安国,人和才能家庭美满,也只有人和,我们才能共渡难关,国家才能安宁。七、举一下相关事例。(如:将相和的故事)八、知识积累。通假字(“由”通“犹”,尚且;“亡”通“无”,没有)重点实词(奚择,怎么区别;难,nn,诘责,计较)重点虚词:(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凭借;其待我以横逆 介,用;以其存心也 介,因为)九、拓展探究有人说,当今时代是资讯科技时代,“人和”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了,你看,我们上网一查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何必烦劳别人呢?人与人交往也是如此,各干各的事,你是你,我是我,

9、“人和”的说法落伍了。真的是这样吗?十、课后作业1.预习第四则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和”为题,写一篇感悟性文章,500字左右回忆自己当时看奥运会的场景,回忆“和”字在整个奥运会中的意义。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相关文学知识。加深自己的记忆。(一)背诵全诗,回忆之前的内容。(二)复习孟子之前的文章以及孟子的论证方法。认真听范读,注意字词。每一个字音的变化,都是有字意的变化。仔细听老师的问题,自己思考。尽量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然后加以自己的理解。揣摩孟子强有力地论证方法。正反论证。孟子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思考。人该有的更高层次的忧虑是什么。思考:我们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学生上讲台

10、自讲第三课。自己自主把握课文。联系实际,“人和”体现在各方面,自己思考。开放思考题。回忆历史上“人和”的故事。学生自己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分组讨论,“人和”在当今社会还重要与否。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课堂的参与感。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为“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要想让学生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了解孟子。所以课堂的开始,我就设置了这个环节,让学生先走进作者。从之前的课文里体味“人和”的重要性。以便于对这节课的学习和思考。从朗读中,学会理解文意。每一个准确的断句都是对文章更准确的理解。老师的这几个问题,都是层层推进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下一个问题的前

11、提。所以,需要学生自己吃透,理解。孟子的论证一直都是他文章的一大特色。全面的、正反两方面的分析问题,让理越辩越清。更具说服力。用更高水平的要求老要求学生。让他们能进一步感受圣人思想的高大学生字斟句酌,深入文本,在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自主思考,相互质疑,共同解答,在解读、质疑、解答的学习活动中,深入文章的情、理。自主生成分析品味,深入鉴赏文章的能力。学生自讲,更加加深他们的记忆,也启发他们自主思考。别的同学也能更集中精力,听自己的同学讲的怎样。这是自我督促相互学习的过程“理”源于书本而用之于行。找“人和”故事,让“人和”具有重要性能更加站得住脚。基础还是非常重要的,字词一定要掌握。“人和”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必要经过了赏析人和看看作者是怎样很好的体现自己理论。最后通过练习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板书设计人 和一:关于孟子二:孟子思想:性善说;民贵君轻;“仁政”思想三:复习第一则:天时地利人和“人和“的重要性四:学习第二则五:学生自讲第三则六:拓展思考七:作业课后反思:(1)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在第二则的学习里,教师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可以由学生提出。两个小组的学生负责出问题,其余的同学负责回答,这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能够大大提高。(2)由学生提出几个“人和”的故事,增加学生的素材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