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90840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 古诗文默写。独坐幽篁里, _ 。(王维竹里馆)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杨花榆荚无才思, _ ,(韩愈晚春)春夜洛城闻笛中诗句“ _ , _ ”,以己及人,推想诸多游子闻笛中伤离惜别的曲调,心头无不升起浓浓的乡思之情。木兰诗中“ _ , _ ”一句,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春雨在古人笔下形态万千,所传达的诗情也不尽相同。请写出古诗词中写到春雨的诗 句: _ , _ 。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家国情怀,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

2、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数千年来,那些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的人们,用他们 (气冲斗牛/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 大禹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为实现“天下为公”鞠躬尽瘁奋斗终生,鲁迅为唤醒沉睡麻木的国人弃医从文,“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壮大排除万难回到故土,周恩来为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沥尽心血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xi,他们对国家与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令后来者只要念及于此,无不 (心潮澎湃/慷慨淋漓)。 家国情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凝成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升华为中华逐梦的不竭动力。对文中

3、加点字的读音与词语字形的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沥尽心血(xi)至死不谢 B沥尽心血(xu)至死不谢 C沥尽心血(xi)至死不懈 D沥尽心血(xu)至死不懈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冲斗牛心潮澎湃 B气冲斗牛慷慨淋漓 C可歌可泣心潮澎湃 D可歌可泣慷慨淋漓鲁迅先生逝世后,社会各界人士同声哀悼,敬献挽联不可胜数。请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这副悼念先生的挽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笔 大野,胸怀日月光和热 下联:墨洒 ,夜度春秋慨而慷 A耕乾坤 B耕长河 C写乾坤 D写长河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A隶书,横长竖短,藏头护尾,方正典雅,气息高古。 B

4、隶书,字形方扁,主笔长横为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楷书,虽字字独立,却气势奔放,牵丝不断,如行云流水。 D楷书,结构严谨,收放有度,笔画遒劲有力,得唐人气韵。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出作者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 D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7.0分)3. 根据骆驼祥子,完成各题。请从内容、主题、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对下面的语段进行批注(两处)。 节选文字批注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

5、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请根据原著的相关内容,写出你对祥子悲剧原因的认识。4. 请从下面红岩的主要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其相关事迹,阐述你对“红岩精神”的理解。A许云峰B江雪琴C成岗D华子良四、诗歌鉴赏(

6、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5. 阅读从军行,完成第各题。 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注: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诗歌第一句中写出了环境恶劣的词语是 _ ,第二句中表现军情紧急的词语是 _ 。诗歌后两句中“夜”与“已”两个词用得好,请谈谈你的理解。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6.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7、,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陈元桂传陈元桂,抚州人。淳祐四年进士。累官知临江军。时闻警报,筑城备御,以焦心劳思致疾。开庆元年春,北兵至临江,时制置使徐敏子在隆兴,顿兵不进。元桂力疾登城,坐北门亭上督战,矢石如雨,力不能敌。吏卒劝之避去,不从。有以门廊鼓翼蔽之者,麾之使去。有欲抱而走者,元桂日:“死不可去此。”左右走遁。师至,元桂瞠目叱骂,遂死之。县其首于敌楼, 越四日方敛,体色如生。 (选自宋史)注:累官积功升官。知掌管。制置使官名。顿驻扎。麾指挥。县

8、同“悬”。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但微颔之 B徐以杓酌油沥之以门廊鼓翼蔽之 C双兔傍地走有欲抱而走者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翻译: _ 孙权劝学中,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劝告而开始学习;陈元桂传中,陈元桂宁可战死也不接受吏卒的劝告离开。他们的“接受”和“不接受”都令人赞叹。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他们两人令人赞叹的原因。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6年9月25日,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在贵州正式投入使用,它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天眼”。2017年10月1

9、0日,“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中国天眼”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2.25倍。 图 -FAST天眼的系统构成 【材料二】 “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金科村的大窝凼。项目所处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窝凼形成的漏斗“天坑”如一个巨型“大碗”,刚好能够建成口径长达500米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平塘县年均降水量大,而喀斯特地貌正好便于雨水下渗和流动,不易在大窝凼里形成积水。该地区平均海拔710米,空气稀薄,能见度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观测设备的效能。

10、“中国天眼”的运行,需要十分“安静”的环境,要尽量避免电视、手机、广播等无线设备对天眼的磁场带来干扰,保持天眼的灵敏度。选址在大窝凼,最近的乡镇也离此5公里之外,能最大可能地减少周边电波对天眼运行的干扰。 【材料三】 “中国天眼”真正令世界瞩目的,是它的三大自主技术创新。它具有三大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天然地貌建设巨型望远镜;二是采用主动反射面技术,整个反射面由4600多块可运动的等边球面三角形叶片组成;三是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中国天眼”具有哪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二】,说说“

11、中国天眼”选址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原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中国天眼”三大技术创新发生在图一所示的哪几个构成部分中。8. 阅读永远的长者-怀念启功先生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永远的长者-怀念启功先生赵珩 2005年6月30日下午,我回苏州的途中,突然接到儿子的电话,告诉我启功先生走了。启先生走了,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长者,还有长者所拥有的文化风范。 启先生博学通儒,他的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学养真可谓是后无来者。他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启体”,效法者无数。而启先生的绘画作品并不在其书法之下。先生一生经眼的古代书画真迹无数,得其真髓,他的竹石章法可远溯文同、夏昶;他的山水神韵得法于大痴

12、、云林,直至四王。我见过一些启先生 40年代至70年代的绘画作品,功力之深,取法乎上,皆堪称精品。 启先生是博学儒雅的,更是真诚的。 启先生与我的父亲赵守俨是挚友。父亲小启功先生十四岁,他在辅仁大学就读时,启先生就已经是助教了,应该说情在师友之间,但因为他们都曾先后受业于戴姜福、陈垣先生门下,所以他们一直互以“师兄”相称。 1971年春,父亲开始负责二十四史的标点校勘工作,由于增加了清史稿,父亲便借调启功先生来中华书局参加点校工作。此后父亲与启功先生朝夕相处,直至近十年后这项工作结束。 启先生与父亲的交谊是典型的君子之交。 除了工作关系之外,启先生与父亲、与我们家交情甚厚。我自十岁出麻疹后患了

13、哮喘病, 70年代是发病最多的时候,那时经常要到医院去输液,这件事给启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给我介绍了不少偏方。时至多年后,启先生每见到我,第一句话总问我哮喘犯过没有,我告诉他早就好了,可下次见面还是要问,并问我吃什么药好的,他说要把这方法介绍给别人。 80年代以后,启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向他求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有不少人知道父亲和启先生的关系,登门转托父亲向启先生求字画,但一概被父亲回绝。父亲的理由是不能给启先生添麻烦。他自己与启先生交往二十多年,从未张口向启先生要过一幅字画。 1993年6月,父亲查出肺癌,启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焦急,多次打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199

14、4年春天,他从香港归来不久也住了院,出院后就立即扶杖到病房来看望父亲,令父亲至为感动。为了使父亲得到更好的治疗,他主动为父亲的经治主任、大夫都写了字,画了画儿,并题款派人送到医院。 我知道他这都是为父亲做的,十分不安。 1994年4月13日父亲病逝,我一再嘱咐中华书局的同志不要惊动启先生,可是在父亲的告别仪式上,启先生还是来了。那天灵车因故耽误了时间,原定九点钟的仪式拖至十点钟才开始,启先生居然在八宝山大礼堂的休息室中坐等了一个半小时。仪式开始前,我们夫妇去休息室向大家致谢,启先生握着我的手,一句寒暄客套话也没有,但却老泪纵横。 后来,父亲的文集出版,启功先生欣然为之题写了书名。据说后来有人问

15、他:您题写了那么多的书名签,觉得哪本书写得最好?启功先生不假思索道,“赵守俨文存”写得最好。 2004年,为了纪念父亲逝世十周年,书品组织了一些纪念文章,第一篇就是启先生的。那时启先生身体已渐衰弱,已经不能写文章了,可他还是口述录音,请别人整理了回忆父亲的文字。在先生的口述中,我惊奇地发现,先生现在居然还记得我少年时候标点汉书的事。而近些年来我对启先生的问候却不如以往多, 不觉心中满是惭愧。 而今,启先生走了,那么多人去送他,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那么多人知道他、认识他、崇敬他,因为他是通儒大师,因为他是书法名家,可在我眼里,他永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文章有删改)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其中第一段回忆了启功先生与父亲之间“君子之交”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