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馆调研报告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890476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馆调研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艺术馆调研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艺术馆调研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艺术馆调研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艺术馆调研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馆调研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馆调研报告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艺术馆调研报告 姓名:何丹 班级:12城建景观2班 学号:12202920211 指导老师:王家联 调研场地:中国徽文化艺术观地址:合肥市政务区 建筑目的:旨在弘扬独具特色的徽文化、推广安徽艺术家创作成就、为艺术家发挥艺术才华营造良好环境。建筑结构:艺术馆分为展览区和展销区两个部分,共2000多平方米,是一个集创作展览、交易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艺术集聚区。 建筑作用:为省城增添一处靓丽的文化风景,为市民提供一个欣赏、品味、感知徽文化的好去处。中国徽文化艺术馆功能分析: 中国徽文化艺术馆主要分为展览区,商业区、生活区三大区域。展览区分为展览大厅和观赏区,展览大厅为一层层敞厅,观赏

2、区和展览区通过一个个墙面造型分隔开。有自己独立的入口和安全出口,主要作为工作人员出入口。总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洁。 中国徽文化艺术馆立面造型分析: 立面造型采用的是中国徽文化传统特色的徽 派建筑,大门采用的 是徽派中最经典的 造型,环境绿环,墙面采用的是现代建筑风格, 清雅脱俗。 文化馆的人行流线分析: 入馆大门采用的是大型徽派建筑特色大门,进门以 后完全演变成了现代特色建筑入门以后是接待的 大厅,人行流线向左右分开,采用的是现在电梯和人性楼梯相结合,采用的是围合式人行流线设计。建筑总体分析:建筑总体来说是一个现代化建筑,虽然加入了一部分古典的徽派建筑,但是其建筑的主题没有离开现

3、代建筑。采用的材质。材料,以及外墙,结构都是典型现代建筑风格。 调研场地: 安徽省博物馆(老馆)地址: 位于合肥市交通要道金寨路和长江路交叉口安徽省博物馆位置分析: 安徽省博物馆,位于合肥市交通要道金寨路和长江路交叉口三孝口附近,交通方便,途经博物馆和起始点为博物馆的公交车多,而且离市中心较近,方便游客到达 博物馆总平面分析: 博物馆主体呈半围合状,馆前形成较大的广场,为游客提供了宽敞的集散空间,广场两侧小树林给游客提供了休息空间。停车场设在主入口的两侧和整体平面东北角,入口两侧的停车场游客易于发现,且停车方便,位于东北角的停车场,不易于被发现,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停车,当访客较多时,展馆前的广场

4、也作为停车处。后侧的古生物馆容易被游客忽略,应在中轴线后院的位置设置古生物雕塑,以引导游客 主展馆平面分析: 博物馆平面为对称式布局,一层分为徽建 馆、青铜馆和元瓷馆,左右两侧通过门厅连接。 二层为五十年图片展和建国六十周年考古图片 展。中间通过商店连接。这种对称式布局使建 筑外观协调均衡,但不利于游客游览,游客 一般从主入口进入,参观完左侧或者右侧展 馆,得原路返回参观另一侧。 古生物馆平面分析:古生物馆分为三部分恐龙展厅、大象 展厅和活体 恐龙展厅。展厅呈L形布局,方便旅客依次游览。展厅的空间尺度大,能让人感觉到在恐龙与大象骨骼前的渺小。活体恐龙展厅内空间密闭,内部灯光较弱,让人有一种接近

5、恐龙的恐怖感。展厅内布置展示: 无障碍设计分析:博物馆在有高差的入口处都设有无障碍设计。虽然考虑了人性化设计,但有多处坡度不合理。右图中坡度为30极不方便残疾人通行,现主要成了 车行通道右图中,坡度为1:5.3,坡度太陡,不符合坡度1:12的规定调研场地:赖少其艺术馆地址:赖少其艺术馆坐落在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的艺术公园内 赖少其艺术馆所在位置及周边交通、环境分析: 赖少其艺术馆坐落在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的艺术公园内,位于石台路和高河东路的交叉口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此地段避开了城市主干道,周围基本上都是居民楼,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了一片安静的精神领地。整个基地被几条道路分成了几个部分:碧

6、波荡漾的湖面、连绵起伏的草皮、绿树环绕的曲径、相映成趣的假山翠竹,可以说是环境优美,让人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又能享受到一份自然美景的盛宴。建筑结构:占地1 5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由主馆和副馆两部分组成,各为二层结构。主馆陈列赖少其先生的作品和生平;副馆配套有具有国际水平的交流厅及接待、休闲、办公设施。建筑作用:建设文化强市、提高文化品位、培育城市精神展示和弘扬赖少其艺术赖少其艺术馆功能分析、交通流线分析: 赖少其艺术馆分为主馆、副馆和连接主副馆的一个过渡空间。主馆主要由展厅和一些辅助空间组成;副馆一层是展厅,二层是一些办公、接待和休闲空间,功能分区明确。主馆和副馆都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

7、交通流线简洁,但二者又不是完全独立的。中间的过渡空间不但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而且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不错的休息空间,另外在人多时对入馆人员的分流和出馆人员的疏散也有一定的作用 赖少其艺术馆部分空间分析: 这是连接主馆和过渡空间的一个走道,是一个 很高很长的空间,作为展览空间这 一特定的空间形式,在感觉上还是 可以接受的。它的顶部采用的是大 面积的玻璃自然采光,斜向横梁的 处理使得这个空间变得丰富不至于单调 主展厅分析: 这是主馆一楼的大展厅空间,主要展览赖少其 的一些山水画,首先从体量上看,这是一个非 常大的空间,很有气势,符合展厅的功能要求 和参观者的精神要求。这个空间最突出的特点 是很强调

8、横线的关系,屋顶的横向灯具的布置、 顶面地面和墙面交接处的横向水平线的处理、 展览柜的横向摆放、地面上地毯的横向纹路, 都把这种横向的空间延伸感表现的调研总结此次调研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人们日常生活一物质上的而需要,也要建立一些能够让人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类艺术场所,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构建一个精神文化丰富的城市。少不了艺术。少不了文化。人性化设计对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十分重要,尤其是休息空间,不仅要有,还要布置在合适的位置。省博物馆的休息空间做的就比较好。首先是室内休息空间,有处于明处的,也有处于暗处的,且在参观过程中,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不知不觉就遇到了一个宽大的条凳,可以坐下来小憩

9、一下,或是打个盹儿。他还有一个两层通高的大休息空间,这里实际上是半商业性质的,旁边有小卖,比较适合团队集中休息,如果是两三个人的话,一般不会选择在此停留,因为有种不安定感。旁边还有一个坡道,我认为有个坡道很好,与乘自动扶梯或电梯的感受明显不同,人在上面漫步,无需关注脚下是否安全,尤其是在中庭式休息空间里,残疾人也有机会享受一个正常人的空间体验。而赖少其艺术馆里的休息空间只有一处,而且封闭感很强,再有工作人员经常在那里休息,给人的感觉倒像是办公空间,却不曾想到穿过休息区,对面还有个展厅。初次来这里参观的,很难发现它。而且室外几乎找不到一处可供休息的地方,偌大的场地真的难以想象。这也提示我们,在进行室外设计时,小品是不可少的。哪怕只是一棵树,一只石凳,很少有人能长期呆在公共建筑里,因此最有可能寄托感情的还是室外空间,它应是活动发生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个行走的场所。既然文化是活的,建筑的地域文化也理应是鲜活的。. 学习参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