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周长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1988791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周长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周长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周长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周长人教新课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 学 设 计第3课时周长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83页例3,第83页“做一做”及第84页练习十八第1、3题。内容简析例3教学周长的含义和测量周长的方法。教材呈现了一些规则或不规则图形的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探索图形的测量方法。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探

2、索测量一般图形的方法。教法与学法1. 本课时教学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时主要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合作探究、实际操作等方法:首先,借用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直观感知周长的含义;其次,采用观察、测量、计算等方法探究测量一般图形的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2. 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观察、体验等方法来学习周长的含义及测量周长的一般方法。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 课件出示三组动画,第一组:小蚂蚁从跑道的一点出发开始跑步,一圈后又回到这一点结束(屏幕上出现一个规范的红色封闭图形);第二组:小蚂蚁没有跑完全部路程(屏幕上出现一个没有

3、闭合的红色图形);第三组:小蚂蚁跑到终点后又多跑了一段(屏幕上将多跑出的一段用黑色表示)。提问:三只小蚂蚁哪只跑步的路线最能准确代表跑道的长度?学生们各抒己见,多数人都选择了第一只小蚂蚁。公布正确答案后请学生自己练习描画物体的外沿。(拓展到描画书本、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物体的外沿)【品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蚂蚁跑步的有趣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小蚂蚁从起点跑一圈后又回到了起点这一过程,初次直观地感悟到周长的含义。】 故事激趣法: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师出示“龟兔赛跑”的画面,小白兔上次因为骄傲输给了乌龟,一直都非常不服气,所以今天要跟小乌龟再赛跑一次。但是这回裁判员小猴却找了两条不同的路线

4、图(小兔子沿着三角形场地跑一圈,小乌龟沿着长方形场地跑一圈)。小白兔看了看后,生气地说:“这不公平,我跑的路线比乌龟长!”(放大它们的路线图)让学生猜一猜公平还是不公平。【品析:通过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既创设了乐学的情境,又提出了探究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的本质。引领学生辨别教材第83页例3中的物体,有树叶、三角尺、数学书、钟表、五角星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一周?(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物体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表面都是有一周的。接下来对这些物体表

5、面的“一周”进行探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合作交流,将物体化为图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探究:描画一周。师:你能用描画的方法,表示出这些物体的一周吗?学生描画。师: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生1:树叶是弯曲的图形。生2:三角尺是三角形。生3:数学书是长方形。(2)操作演示,体会“周长”的本质。测量规则图形的周长。师:要想知道数学书一周的长度是多少,怎么办?生:可以用尺子测量。学生动手操作,测量数学书的周长。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师:数学书的周长到底是26厘米还是18厘米?生:应该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操作演示,剥离出

6、长方形的每一条边,四条边拼拢成一条线段。学生计算出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提问:计算出的和是什么?生1:长方形一周的长度。生2:长方形的周长。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树叶”的周长方法,经过讨论学生会发现沿着树叶的一周画出的图形是不规则的,不能用尺子测量各边再计算的形式得出周长。此时,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引导:第一步:以细线的一端对齐图形的某一点,将细线绕图形一周,并记住细线结束的位置。第二步:将细线拉直,用直尺测量细线的长度。师:测量出的这个长度表示什么?生:表示树叶的周长。(3)操作求“长”,丰富经验。组织学生想一想、量一

7、量三角尺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汇报。生1:三角尺的周长就是三条边的长度和。生2: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长的和。师:那么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生3: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品析:在周长的概念的教学中,先通过描画树叶和数学书实物的一周,在辨析中强化“一周”的概念,接着组织学生想象并演示实物剥离,帮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两种图形的一周(边线),增加“一周”的理解。在长方形一周长度测算中,通过每条边的剥离、四边合拼成一条线段、四边长度累加等系列过程中,学生充分经历了长方形形成过程;在树叶边缘剥离图形的测量活动中,真实有效地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本环节通过多种方式和步骤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8、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3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周长的含义及测量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质疑一:课件呈现平行四边形、五角星、一般四边形、角等图形,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这些图形中角没有周长,因为它没连起来,有缺口,这种有缺口的图形是不封闭图形,是没有周长的;平行四边形、五角星、一般四边形都是封闭图形,有周长。质疑二: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有什么区别吗?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会发现:由于周长表示图形一周的长度,测量时都需要围绕图形一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来的。规则图形一般先

9、测量后计算,较小的不规则图形一般先借助线、绳等围绕一周,再测量线、绳的长度。【品析:本环节两个质疑问题通过辨析图形是否有周长及对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的区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应图形的形象,使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测量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1.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的题目。 做一做,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和交流,进一步明确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本题完成后,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图形运用合适的方法求出周长。【参考答案】做一做:略 2.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1、3题。第1题,让学生先判断哪些是封闭图形,再描出它的边线,以巩固对周长含义

10、的理解。本题完成后,学生能够理解“封闭”的含义,以及图形周长的要素条件。第3题,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题完成后,学生能够体会到可以采用转化的方法使解决图形周长的问题更简单,思维得到训练。【参考答案】1. 第4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不能描出一周边线,其余都可以描出一周的边线。描线略3.(1)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同的,第二个图形的两条边经过移动正好是第一个图形。如图:(2)两个图形的周长不相同。第二个图形经过移动,比第一个图形多两条线段。如图: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周长的含义和测量周长的方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

11、是它的周长。图形的周长是可以测量的,规则图形需要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各边相加;不规则图形要借助线、绳等先围绕图形一周,再测量线、绳的长度。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你知道怎样快速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在认识周长的概念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探究方法,学生经历和体验周长的含义。从形象直观的描画、观察到测量、计算,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由形象到抽象,发展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对“封闭图形”的感知不清楚,在质疑环节教师出示不封闭的图形,并标出每段线段的长度,学生认为可以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在以后的练习

12、中,会创造多种条件丰富学生对封闭图形的认识,方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周长的含义。 我的反思:板书设计周长练 习 十 八题型结构分析题号题型建议1图文结合本题难度较小,可在课堂上学生独立完成。2解决实际问题本题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独立完成,集体汇报。3图文结合本题难度较大,应在课上让学生讨论完成。4操作题本题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测量。习题立体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判断哪些是封闭图形,再描出它的边线,巩固周长的含义。第2题:应用周长含义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做准备。第3题:考查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第4题:通过联系实际的测量活动巩固周长含义及测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习题参考答案1.第1、2、3、5个图形是封闭图形,第4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描线略。2.20+150+100+180+80=530(米)3.(1)一样长(2)不一样长想法略。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