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生化关于消化和吸收相关问题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9887901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生化关于消化和吸收相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生理生化关于消化和吸收相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生理生化关于消化和吸收相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生理生化关于消化和吸收相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生理生化关于消化和吸收相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生化关于消化和吸收相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生化关于消化和吸收相关问题(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概述 第三节胃内消化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大肠内消化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第六节吸收 第一节概述 I 定义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II 消化的类型 I 机械性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 II 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I 消化digestion II 吸收absorption 定义 被分解的小分子以及维生素 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 一般特性1 舒缩迟缓 20s 2 富有伸展性3 具有紧张性 肌源性的 4 节律性收缩 缓慢且不规则 4 对电刺激不敏感 对机械牵拉 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 二 电

2、生理特性 1 静息电位 RP不稳定 50 60mV 形成 K 外流 钠钾泵的生电作用 2 起源 纵行肌与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胞 3 原因 不清 钠泵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1 定义 平滑肌RP并不恒定地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能够在RP的基础上 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 称为慢波电位 slowwave 或基本电节律 basicelectricalrhythm 快速去极相和缓慢的复极相 2 慢波 基本电节律 BER 1 特点 与慢波比 时程短10 20ms2 形成 1 去极相 Ca2 内流 也有Na 2 复极相 K 外流4 慢波 动作电位 收缩三者的关系慢波控制动作电位的出现

3、后者控制肌肉的收缩 3 动作电位 AP 膜电位 收缩波 慢波是AP的基础 AP产生收缩 AP的频率决定收缩的强度 二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1 分解食物的各种成分 2 为消化酶提供合适的pH 3 稀释食物 4 保护消化道粘膜 三 胃肠的神经支配 中枢神经系统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平滑肌细胞外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管 消化道壁的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 外来神经 肠神经系统 一般 副交感神经兴奋 活动增强 交感神经兴奋 活动减弱 但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mucosa submucosa Circularmuscle Longitudinalmuscle outer i

4、nner 四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1 胃肠激素 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 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统称为胃肠激素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激素的统称 2 主要的胃肠激素 分布分散 数量巨大 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消化道 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3 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1 远距分泌 激素释放后 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如胃泌素 胰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等 2 旁分泌 激素释放后 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用 如胃窦部或胰岛内的D细胞释放的生长抑素主要以旁分泌形式对邻近的胃泌素细胞或胰岛B细胞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的 3 神经分泌 VIP

5、P物质等可能是神经分泌激素 4 腔内分泌 还有一些激素释放后 从细胞间隙透过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腔内 但进入胃肠腔后的生理意义尚不清楚 3 胃肠激素的作用 1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与消化管的运动 2 调节其它激素的分泌 3 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4 脑肠肽脑内与消化道内共存的肽类 第二节口腔与食管的消化 一 唾液及作用 唾液的成分和作用近中性 低渗 水 99 粘蛋白 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作用 1 湿润与溶解食物2 引起味觉3消化作用 分解淀粉为麦芽糖4 保护 清洁口腔5 抗菌作用 溶菌酶杀菌6 排泄 碘化钾 铅 汞 调节 完全是神经反射的 条件和非条件 二 咀嚼 三 吞

6、咽 二 咀嚼和吞咽 一 咀嚼 粉碎 搅拌 混合 二 吞咽 吞咽过程分三期 第一期 口腔 咽部 随意动作 第二期 咽 食管上端 反射动作 第三期 食管 胃 食管蠕动 蠕动 是空腔器官平滑肌前面舒张 后面收缩 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是一种由神经介导的反射活动 食团后端兴奋性反应 环行肌收缩 纵行肌舒张 食团扩张刺激 食团前端抑制性反应 环行肌舒张 纵行肌收缩 食管内的压力 中段 胸内压 两端 胸内压 上段 咽 食管连接处 1 3cm 的高压区 6 67 10 7kPa 作用 防吸入空气进入食管 避免食管内的食物被吸出而入肺 食管 胃连接处 1 2cm 的高压区 内压比胃高0

7、67 1 33kPa 作用 防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 起到了类似生理性括约肌的作用 故称为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 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受神经 体液的调节 如食团的机械刺激 可反射性的引起其舒张 而当食团入胃后 引起胃泌素的释放又加强其收缩 下段 食管下括约肌 8 s 第三节胃内消化 暂存食物 部分消化 一 胃的分泌1 外分泌细胞构成外分泌腺 贲门腺区粘液腺 泌酸腺区 幽门腺区粘液细胞和G细胞 壁细胞 盐酸内因子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颈粘液细胞 粘液 2 内分泌细胞 G细胞 胃泌素和ACTH样物质D细胞 生长抑素肠嗜鉻样细胞 合成和释放组胺 pH0 9 1 5 1

8、 5 2 5L day 无色酸性液体1 胃酸 盐酸 由壁细胞的质子泵主动分泌基础胃酸分泌 正常人空腹时的盐酸排出量 0 5mmol h盐酸最大分泌量 食物或药物刺激下盐酸排出量 20 25mmol h 一 胃液的性质 成分与作用 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 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 胃酸分泌机制 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的 其分泌过程如图所示 质子泵已被证实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酸分泌的最后通路 选择性抑制质子泵的药物 如奥美拉唑又叫洛赛克 可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 分泌小管 分泌小管膜 1 壁细胞分泌的H 是由胞质中的水解离生成的 同时换回一个K 2 在壁细胞内 H 被质子泵泵出后 留在胞质中

9、的OH 则和CO2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形成HCO3 3 胞质内的HCO3 通过壁细胞的基底侧膜上的Cl HCO3 逆向转运体 与来自血浆中的Cl 进行交换 与Na 形成NaHCO3 而Cl 则经顶端膜上的Cl 通道进入分泌小管腔 不断地与H 形成HCl4 壁细胞基底膜上的钠泵会将钠泵出去 将K 泵回来 不断补充到分泌小管腔内 盐酸的作用 1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提供最适pH 2 可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 使之易于被消化 3 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4 可与钙离子和铁离子结合 形成可溶性盐 从而促进铁和钙在小肠内的吸收 5 进入十二指肠后 可促进促胰液素 缩胆囊素的释放 进而促进胰液 胆汁和小

10、肠液的分泌 2 胃蛋白酶原来源 主细胞分泌 主要 特点 始无活性 最适pH 2 0 3 5 pH 5 0则失活 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 小肠的蛋白酶作用为主 安静时 少量 恒定的速率分泌 刺激时 大量 迅速分泌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蛋白质 月示胨 HCl 最适pH2 0 分泌 作用 胃蛋白酶原 粘液和HCO3 来源 润滑 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 中和胃酸 HCO3 H H2CO3 减慢高 H 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 形成胃粘液 HCO3 屏障 保护胃粘膜 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 PH值为中性 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 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 泌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 HC

11、O3 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 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 成分 作用 pH2 pH7 HCO3 粘液 3 粘液与碳酸氢盐 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 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4 内因子 分泌 壁细胞成分 糖蛋白作用 促进vitaminB12的吸收机制 内因子有两个结合部位 一个与VB12结合 保护其不被小肠内的水解酶破坏 另一个与回肠粘膜上皮的特殊受体结合 促进vitaminB12的吸收 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促进抑制 食物蛋白质糖盐酸脂肪高渗溶液 激素胃泌素糖皮质激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ACTH胰岛素生长抑素抑胃肽PG缩胆囊素肠泌酸素肠抑胃素球抑胃素 药物ACh组胺阿托品甲氰咪呱咖啡因乙醇奥美拉唑

12、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神经迷走N 壁内N丛反射交感N 肠 胃反射迷走 迷走反射情绪应激状态恶劣情绪 二 胃液分泌的调节 1 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很多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 蛋白质等 一些药物 Ach 组胺 乙醇等 和激素 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等 也是胃液分泌的刺激物 应激状态 如舰员出海 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 ACTH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可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下面主要从内源性物质和消化期二个方面对胃液分泌的影响进行阐述 促进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ACh 组胺 胃泌素 胆碱能N元 嗜铬样细胞 G细胞 磷脂酰肌醇系统腺苷酸环化酶 磷脂酰肌醇系统 Ca2 cAMP

13、 Ca2 壁细胞 M3受体 H2受体 特异受体 特异受体 M受体 泌酸 质子泵 质子泵 生长抑素 甲氰咪呱 奥美拉唑 阿托品 阿托品 胃酸分泌的阻断剂 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1 乙酰胆碱 迷走神经 2 组胺 肠嗜铬细胞 3 胃泌素 G细胞 4 生长抑素 D细胞 1 抑制G细胞释放胃泌素2 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3 直接抑制壁细胞 3 肠期 刺激来自小肠感受器量少 2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的特点与调节 1 头期 刺激来自头部感受器 假饲 量大 30 与食欲有关 2 胃期 刺激来自胃部感受器 小胃 量大 60 头期 分泌机制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 迷走N为共同传出N 其末梢递质Ach引起胃腺分泌

14、迷走 胃泌素 迷走N的末梢递质GRP 胃泌素释放肽 引起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 分泌特点 口腔机械 化学刺激 分泌量 酸度和消化力 胃蛋白酶量 都很高 分泌量与食欲 精神因素有关 胃期 分泌机制 扩张胃体和胃底 迷走 迷走长反射和壁内N丛短反射 胃腺分泌 扩张胃窦部 壁内N丛短反射 G细胞释放胃泌素 或迷走 迷走长反射 胃腺分泌 食物的化学成分 G细胞释放胃泌素 分泌特点 分泌量和酸度很高 消化力 胃蛋白酶量 头期 胃期 食物的扩张 迷走神经 中枢 迷走神经 Ach 胃腺细胞 HCl 食物的扩张 局部反射 蛋白分解产物 G 细胞 胃泌素 肠期 分泌机制 与胃期相似 即机械 化学刺激量方面发挥作

15、用 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体液调节因素有 胃泌素 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尚未提纯 分泌特点 分泌量 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较低 与同时产生的抑制性体液因素 胰泌素等有关 3 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1 HCl PH值过低 抑制胃泌素释放 2 脂肪 肠抑胃素 3 高张溶液 肠 胃反射 2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盐酸 胃窦pH1 2 1 5 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 胃窦pH1 2 1 5 刺激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和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 12指肠pH 2 5 刺激S细胞分泌胰泌素 抑制胃泌素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 12指肠pH 2 5 刺激 细胞分泌球抑胃素 抑制胃泌素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 神经降压素

16、 抑胃肽等 脂肪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 肠抑胃素 抑制胃液分泌 恶劣的情绪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药物 阿托品 甲氰咪呱等 激素 胰泌素 抑胃肽 PG等 高渗溶液 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 肠 胃反射 抑制胃液分泌 刺激小肠粘膜 肠抑胃素 抑制胃液分泌 抑制胃液分泌 其他 小结 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促进抑制 食物蛋白质糖盐酸脂肪高渗溶液 激素胃泌素糖皮质激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ACTH胰岛素生长抑素抑胃肽PG缩胆囊素肠泌酸素肠抑胃素球抑胃素 药物ACh组胺阿托品甲氰咪呱咖啡因乙醇奥美拉唑 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神经迷走N 壁内N丛反射交感N 肠 胃反射迷走 迷走反射情绪应激状态恶劣情绪 二 胃的运动 胃运动的功能 容纳搅拌推送 一 胃运动的主要形式1 容受性舒张 头区途径 食物 咽和食管感受器 迷走 迷走反射 多肽 orNO 胃平滑肌舒张 2 蠕动尾区 1 概念 胃平滑肌顺序收缩与舒张所产生的向前推进的运动 3 min 由慢波控制 起源于胃大弯 2 作用 磨碎 混合和推进食物 3 调节 迷走神经 胃泌素和胃动素 交感神经 胰泌素和抑胃肽 3 紧张性收缩 二 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1 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