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19887864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 自己在环保领域也工作4、5年了,各种污水也见识了不少,各种工艺也都领教过了,现在倒反而迷惑了,有多少工艺是有技术含量的高,特别是在工业污水方面。也可能是自己的道行还是很浅,或是自己眼力有限,下面是自己的几个疑问,请老前辈们回答。 问题一:个人觉得活性污泥法虽然传统,但还是很有生命力的,现在的工艺五花八门,sbr,cass,baf,mbr有多少工艺是在处理能力上有明显强于其它工艺呢? 问题二:在环保工程领域,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主要体现是哪方面呢?上学的时候觉得的是理论,后来觉得是设计,再后来觉得是调试,再到后来,反而觉得忽悠的本事才是技术能力的体现。 理论方面就不多说了

2、,书本上的知识而已,有解释的通的,也有解释不通的,大家都差不多。设计方面的能力就有点差异了,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水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工艺流程的全面把握,设计能力的高力最终体现的是能不能在形式上更加完善化,合理化。但是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 调试方面就更加迷惑了,有很多调试经验,以及设计方案,总体来说大同小异,技术含量是说给外行听的,能不能调出来全靠运气,再说工业污水有多少是靠真本事调试合格的。这方面的案例估计很少吧。 最后,就是评价一个人技术能力如何,还得看他的口才好不好,口才好的,能把事情说清楚,能把工作条理化的就是好。自己觉得自己懂很多,但就是说不清楚的人

3、技术能力永远不会好到哪里去。 以上是自己这几年来的工作总结,想到哪说到哪,请大家批评指点。 第二篇: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 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 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 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 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 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

4、物质等。 7.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 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 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 总有机碳(

5、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 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 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

6、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 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 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 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 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

7、 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 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 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 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 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 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 胶体的稳定性

8、: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 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指水中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是指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 25. 描述水的混凝现象的四种机理: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吸附和电荷中和作用机理、吸附 架桥作用机理、沉淀物网捕作用机理 26.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ph值、碱度、悬浮物含量、水力条件 27. 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28. 沉淀的主要构筑物:沉淀池、气浮池、澄清池 29. 沉淀池的

9、类型:一类是沉淀有机固体为主的装置,统称为沉淀池;另一类则以沉淀无机 固体为主的装置,通称为沉砂池。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30. 沉砂池: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或初次沉淀池前,用来减轻机械、管道的磨损, 以及减轻沉砂池负荷,改善污泥处理条件。 31. 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32. 单位体积滤层中所截留的杂质量称为滤层截污量。在一个过滤周期内,整个滤层单位体 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称“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为g/cm3或kg/m3. 33. 普通快滤池又称四阀滤池。过滤时,关闭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与排水阀5,开启进水 支管2与清水支管

10、3上的阀门,原水经进水总管1、进水支管2由浑水渠13流入冲洗排水槽6后从槽的两侧溢流进入滤池,经过滤料层7、承托层8后,由底部配水的配水支管9汇集,再经配水系统干管10、清水支管3、进入清水总管12流往清水池。反冲洗时,关闭进水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开启排水阀5与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冲洗水由冲洗水总管11、冲洗水支管4、经底部配水系统的配水干管10、配水支管9及支管上均匀分配的孔眼中流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滤池平面上,自上而下穿过承托层7即滤料层8 。 34. k80的大小反应了滤料颗粒粗细不均匀程度,k80越大,则粗细颗粒的尺寸相差越大, 颗粒越不均匀,对过滤和反冲洗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

11、影响。 35. 配水系统位于滤池底部,其作用:一是反冲洗时,使反冲洗水在整个滤池平面上均匀分 布;二是过滤时,能均匀的收集滤后水。 36. 大阻力配水系统是“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它是由居中的配水干管和干管两侧接出 的若干根间距相等且彼此平行的支管构成。在支管下部开有两排与管中心铅垂线成45度角且交错排列的配水孔。优点:配水均匀性较好,但系统结构较复杂,检修困难,而且水头损失很大,冲洗时需要专门设备,动力耗能多,故不能用于反冲洗水头有限的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37. 中、小阻力配水系统:如果将干管起端流速v1和支管起端流速v2减小至一定程度,配 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就会大大消弱,此时即使不

12、增大孔口阻力系数s1,同样可以实现均匀配水,这就是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38.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 间。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 39. 吸附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特征1.是放热反应2.没有特定的选择性3.在较低温下即 可进行,不需要活化能4.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可以较易解吸5.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化学吸附:特征1.吸附热大,相当于化学吸附热2.有选择性 3.化学吸附比较稳定,当吸附的化学键力较大时,吸附反应为不可逆4.吸附剂表面的化学性能、吸附质的化学性质以及温度条件等,对化学吸附有较大的影

13、响。离子交换吸附:特征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吸附越强。电荷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40. 消毒的目的就是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41. 消毒法:1.二氧化氯消毒2.漂白粉和漂白粉消毒3.次氯酸钠消毒4.氯胺消毒5.臭氧消 毒6.紫外线消毒。给水处理中易常用的是氯消毒法。其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等优点。 42. 循环水处理包括对结垢、污垢(含黏垢)和腐蚀的控制。 43. 防止结垢的方法:用排污法减少浓缩浓度、降低补充水碳酸盐硬度、提高循环水中允许 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加二氧化碳 44. 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特征在溶解氧充足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污水中的易于被 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转化,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