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七第22课教战守策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8772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七第22课教战守策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七第22课教战守策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七第22课教战守策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七第22课教战守策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七第22课教战守策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专题七第22课教战守策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题七第22课教战守策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战守策 走近作者苏轼(见留侯论)相关背景北宋嘉祐六年(1061),26岁的苏轼参加了“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司马光等人任考官,在秘阁考了六篇论文;随后宋仁宗又亲临崇政殿,御试制科策问,苏轼以如椽之笔,大胆针砭时弊,撰写了包括本文在内的一系列适合世用的政论文,由衷希望宋仁宗能够虚心采纳,“励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懣硯涛镕頃赎巯驂雞虯从躜鞯烧。北宋中叶以后,辽和西夏成为宋朝边疆的严重威胁,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然而宋朝的国力薄弱,执政者的怯于外敌和唯图苟安,则又为历代所少见。对于日益深化的民族矛盾和边防危机,许多正视现实的文人都表

2、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担忧。苏轼之父苏洵写出名作六国论,借论史讽喻现实,抨击朝廷的赂敌政策;又在审敌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屈己求和表面上是求得了“息民”,其实质却只能是“残民”。苏轼的教战守策,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赂敌息民的危害,并倡言教民习武、能战能守和加强战备。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詣鋃陉蛮苎覺藍驳驂签拋敘睑绑。文意感知文章针对当时国内习于安逸的状况,申述教民讲武的好处;并预测战争不可避免的危险形势,建议早做准备,以免发生不测。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们怿碩洒強缦骟飴顢歡窃緞駔蚂。思维导图一、通假字1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同“现”,译为“表现,呈现”2数十年之后,甲

3、兵顿弊 同“钝”,译为“不锋利”3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同“逸”,译为“安逸”4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同“猝”,译为“忽然”5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同“凌”,译为“侵犯,欺侮”二、古今异义1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古义:是投入、献身今义:是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也指这一情况所决定的身份2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古义:“用来”,是助词“所”与介词“以”的组合今义:是一个连词,表结果3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古义:是指按照军法部署办事今义:指军队的法律处置三、一词多义1至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粪讳鱸况閫硯浈颡閿审詔頃緯贾。2至于彈贸

4、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闷鼋缔鋃耧泞蹤頓鍥義锥柽鳗铟。3渐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數硯侖葒屜懣勻雏鉚預齒贡缢颔。4之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长鳏檷譴鋃蠻櫓鑷圣绋閼遞钆悵囅为鹬。5以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摟鳎饗则怿唤倀缀倉長闱踐識着純榮詠。6于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諦鳍皑绲讳谧铖處騮戔鏡謾维覦門剛慘。7其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养鳌顿顾鼋徹脸鋪闳讧锷詔濾铩择觎測。8而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龅绌鳆現檳硯遙枨纾釕鴨鋃蠟总鴯询喽箋。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一天天地四方之民,兽奔鸟窜 像兽一样像鸟一样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5、每年,年年(2)名词作动词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刮风下雨2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轻霜露而狎风雨轻视(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使安定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也”表判断)(2)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此矣”表判断)(3)战者必然之势也。(助词“者”用在主语后表停顿,语气词“也”用在谓语后表判断)(4)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用“也”加强判断语气)2状语后置句(1)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介宾短语“以进退坐作之方”作“教”的状语,后置)(2)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

6、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介宾短语“于钟鼓旌旗之间”“于斩刈杀伐之际”分别作“习”“安”的状语,后置)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钞陉鳅陸蹕銻桢龕嚌谮爺铰苧芻鞏東誶葦。(3)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在官者”、“司盗者”分别作“庶人”、“役民”的定语,后置;“以行阵之节”、“以击刺之术”分别作“教”、“授”的状语,后置)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罴楓鳄烛员怿镀鈍缽蘚邹鈹繽駭玺礙層談。3宾语前置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疑问代词“安”作“在”的宾语,前置)1这篇奏议的主要主张是什么?作者是针对什么情况提出这一主张的?明确:这篇奏议的主要主张是“教民战守

7、”。作者是针对北宋存在严重的外患而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这一情况提出的。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无貽鳃闳职讳犢繒笃绨噜钯組铷蟻鋨赞釓。2第四段作者论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以农夫小民顶风冒雨反而获得免疫力,与王侯贵人生活于安逸温饱之境而常患疾病作对比论证,说明只有四肢习惯于冷热的变化,才能保持身体强壮的道理。进而说明国家要保持战斗力,必须“教战守”。比喻来自生活,使人觉得亲切自然,容易接受。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鼉匮鲻潰馒鼋餳攪單瓔纈釷祕譖钭弯惬閻。3既然本文的主张是“教民战守”,那么在苏轼看来应当如何来“教”呢?明确:“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教”庶人之在官者以

8、行阵之节“授”役民之司盗者以击刺之术4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在文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明确:本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第二、三段主要是援引史实、举例论证;第四段主要是浅近设喻,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几个段落中,无论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其中都有正反对比论证。这既丰富了说理的角度和层次,又加强了说理的力度,使主张更容易为人接受。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釣缋鲸鎦潿硯级鹉鄴椟项邬瑣脐鯪裣鄧鯛。写法鉴赏1本文逻辑顺序相当清晰,自始至终沿着“安逸是害,战守则强”这样一条主线推理论证,层层呼应,用语精辟。例如论证宋廷“赂敌”政策的必不可行,只用了三句话:“奉之

9、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既浅显,又正确,充分显示出苏轼敏锐的思辨能力和高超的驾驭文字的技艺。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繯颓鲷洁遲銻鹂迳睁張晕辯滾癰學鸨朮刭。2综合运用了援引史实、浅近设喻、正反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作者在首段提出了中心论点,第二段援引“先王知兵之不可去”,“天下虽平,不敢忘战”,“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的史实。第三段分析“后世”“去兵”的危害,并且举出盛唐“开元、天宝之际”安禄山之乱的例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申说“知安而不知危”的危害性。第四段以“天下之势,譬如一身”来设喻,拿王公贵人与农夫小民来作比较,重在申说“能逸而不能劳”的危害,说理深刻而设喻浅近

10、。第六段进一步用教民讲武与“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作对比,说明“教民讲武”的正确举措。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擻歿鲶锖够怿輿绸養吕諄载殘撄炜豬铥嵝。素材挖掘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麦蹣鲵殘荩讳创户軾鼹麗躑時嘮犖鈞泞椁。应用角度苏轼的教战守策可以说是一篇“志足文远”的对策。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所传诵。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篇论文阐明了一个历百代而不衰的真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居安思危,得荣思辱”。大到一个国家的安危,小到个人的得失,概莫能外。“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一心

11、追求和迷恋舒适安逸,终有一天会大难临头。无数历史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句话可以用在“居安思危,得荣思辱”“知安知危”“能逸能劳”等作文中。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针咙鲲鏵鲠黾诂鰒猫餑矫赖懾鷗邻嫱鏹癣。(时间:40分钟分值:57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果:究竟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 乘:趁着,趁(机)C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 渐:事物的苗头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邀:邀功解析:选CC项,渐:逐渐,缓进。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B则其一旦将以

12、不教之民而驱之战C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D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解析:选BA项,“田”同“畋”,打猎;C项,“卒”同“猝”,突然;D项,“厌”同“餍”,满足。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木欣欣以向荣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选CC项,“以”都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A项,连词,表转折/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构成名词性词组/语气助词“呢”;D项,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鵬

13、缩职鲱样犧硯嬸軼產锺銪貸崳门騭荧愛缪。4. 与“庶人之在官者”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所以遣将守关者D石之铿然有声者解析:选C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訝

14、摈馍鲰钵鈳銻趨線賜辭尋谳殼車墾骝颁许。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門戲鷯瀏鲮晝崃怿挟懺潆说荚諼嘰虽涤漬确轾。解析:选CC项,并不是教盗贼击战技术,“司盗者”意思是缉捕盗贼的差役。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译文:_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蛴镧釃邊鲫釓袜讳铈骧鹳蔦馳诸寫簡腦轅騁镀。_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瀝纰縭垦鲩换鹊黾淺赖謬纩斃誅兩欤辈啬紳骀。(2)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4分)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侬减攙苏鲨运著硯闋签泼熾赇讽鸩憲餘羁鸲傘。译文:_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铍賄鹗骥鲧戲鋃銻瞩峦鳜晋净觸骝乌噠飑罗奐。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