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85798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卷面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非选择题时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民歌一直就是时尚。“歌谣所生,宜自生民始也。”作为口头语言

2、艺术的民歌,其起源即昭示着人类的起源。人类自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刻起,也就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很自然地体现在他们的言谈歌咏之中,作为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两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诗经,其“国风”部分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从先秦的歌谣,到汉魏乐府,再到唐宋间的曲子词、竹枝词等体式的流变,民歌生长在百姓的唇吻和心灵之上,始终是社会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明代沈德符记录了万历年间江南小调的流行状况:“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致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我们也可以说,民

3、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问题是,今天当很多人在叫嚣“娱乐至死”、张扬多元价值的时候,当多数民歌所塑造的农耕甚至游牧、渔猎生活情境离绝大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和民歌生活在一起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现代性并非一种全然固定的僵死结构,它应该是开放的,既对空间开放也对时间开放,它应该是一种建构性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间我们可以把现代性变得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人的诗意生存的需要。这样来理解,传统就不再是一个被降服、被审判、被耻笑、被切割、被虚假玩弄的概念,而应该是唤起我们敬畏感的、我们借此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传统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回归人

4、类应然的统一存在。民歌正是自传统社会以来,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自然洞开的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在欣赏民歌的时候,我们感到在传统人文世界中找到了人应该为人的那种存在的方式,我们觉得人应该那样和这个世界进行美好的连接,应该那样诗意地栖居。这种人的本真的状态,并不以样貌的陈旧而过时。反倒是,我们越是在非熟人社会孤独地存在,越需要追寻这种源自文化母体深处的熟稔和亲切。同时,在民歌的歌唱中,艺术活动和人的肉身体验、生命器官高度合一,是在深层次上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在歌唱中,身体这一自然客体、心灵寓体的能量被强烈激发,人的主体意义被充分地释放,这是艺术的解放,更是人的解放。今天,我们在理解民歌价值的时候

5、,应该有更宽广和更深层的追问。唯有如此,我们对民歌艺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才可能会有更多的期待。而对民歌的自信,也正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摘编自杨晓华民歌,可以重新成为时尚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诞生之日起,人类就自觉地通过言谈歌咏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B弹歌诗经同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二者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C借助对民歌的欣赏,人们可尝试感知源自文化母体深处的熟稔和亲切。D有了对民歌的自信才会有民族文化自信,民歌也才会有更大发展空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手法,简要概述了民歌艺术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B

6、文章基于当今社会生活与民歌自身价值的激烈冲突,将论证推向了深入。C文章以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为前提,阐述了民歌欣赏与歌唱的价值。D文章主要论述民歌是否具有时代价值的问题,整体上采用了层进式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因而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一直就是时尚。B将现代性视为开放的结构和建构性的场域,将有助于人们理解传统的意义。C传统可用来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民歌正是这样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D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意义的释放,能够在歌唱民歌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材料一浅阅读

7、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印证。有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但是,复旦大学

8、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梁教授所称的那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呈“浅阅读”趋势)材料三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

9、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领、聊天、打游戏为主。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

10、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的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材料四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以及“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则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

11、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4.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则材料: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B.第二则材料: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的主流及困惑C.第三则材料: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D.第四则材料: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

12、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B.一些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C.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D.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6.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屋顶上的猫夏阳春天就要来了。猫在不远处叫了起来。只不过那猫的叫声过于悲恸,类似婴儿

13、般号啕大哭,里面夹杂着满腔委屈和无奈,无休无止,昏天暗地,用一种近乎神经质的疯狂,让周庄的午夜烦躁不安。这对于居住在春来客栈的游客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飞机、高铁、大巴,他们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无非是想在这静夜安逸中枕水而眠,酣然入梦。可是,他们的美梦全让这猫叫搅乱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两个常住客退房走了,其他游客也是瞪着熊猫眼,纷纷向客栈的老板娘春兰表达自己的愤怒。春兰坐不住了,气呼呼地叫醒丈夫春来:“去,你去说说你妈,养什么破猫,这客栈还开不开?”未了,忍不住嘀咕了一句:“想不到人老了老了,心思却不少。”春来知道老婆的意思,无非是指前街的王二伯和娘两人彼此意思很明显。最匪夷所思的是,王二伯

14、家里也养了一只猫,唉,公的,猫通人性。春来找到娘时,正是晌午,老人在隔壁自家院子里晒太阳。年关的阳光,饱满壮实,黄澄澄的,笼罩着整个小院。老人窝在椅子上打盹儿,时不时地,睁开眼睛看看猫。猫,灰不溜秋,乖乖地趴在屋顶的黑瓦之上,也在打盹儿,偶尔也睁开一双黄溜溜的圆眼睛,瞅一眼老人。猫的头顶,是天空,白云缱绻。春来对娘说的话意思很简洁,赶紧把这罪魁祸首的猫撵走,否则游客会跑光的。一家人的吃喝,都指望这客栈嘞。临走,他也和老婆一样,小声嘀咕道:“还是多为儿孙的脸皮想想吧。”猫毫不理会这人世间的曲直,到了晚上,依然是午夜,依然号啕不止。开始是在屋顶,看见老人拿竹竿来赶,嗖的一声蹿入夜色茫茫中,毫无踪迹

15、。待老人刚进屋,它又在河边的老树上,远离着人群灯火,于夜幕下继续它长夜难挨的哀鸣。老人追赶了几次,便垂头丧气地坐在床上,一个劲地叹气:“前世的老冤家,你把你那猫放出来会死啊?”叹完气,关了灯,黑暗里一个人蒙着被子,呜呜地哭。不远处,猫在屋顶上叫得更欢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更为疹人。周庄午夜的神经,在这猫的叫声里被无限膨胀,膨胀到让人的脑袋快要爆炸了。这次,不仅春来客栈顶不住了,就连住在周边几家客栈的游客也是义愤填膺。天还未亮透,老人还在床上睡觉,春兰就旋风一般闯了进来,一边用竹竿撵着猫打,一边嘴里骂骂咧咧:“你叫,我让你叫!”猫躲在衣柜上,泪汪汪地看着老人。老人拦住春兰,郑重地说:“我保证,它今晚不再叫了。”春兰将竹竿摔在地上,一边走出屋一边回头往地上吐唾沫:“呸,不要脸的东西!”又是晌午,老人和猫,一个在院子的椅子上,一个在屋顶,又是在晒太阳,偶尔,彼此对望一眼。老人默默地坐了好一阵,然后站起身,对猫招了招手。喵呜猫亲昵地应了一声,奔入老人的怀里。老人抱着猫进了里屋,坐在床上,拥入怀中嗯嗯嗯地哄着,像哄孩子睡觉一样。突然,老人一把扯过被子,捂在猫的头上,死死地勒住猫的颈脖不放。猫四条小腿拼命地乱蹬,蹬着蹬着,越来越慢。老人一迟疑,把手撒开,坐在床边大喘气。猫自个从被子里挣扎着爬了出来,一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