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浙江专用文档: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8563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浙江专用文档: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浙江专用文档: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浙江专用文档: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浙江专用文档: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浙江专用文档: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浙江专用文档: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2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浙江专用文档: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课时2 Word版含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2鲁尔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分析鲁尔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2.分析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3.理解鲁尔区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1.鲁尔区的位置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2.鲁尔区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与水资源。(2)便捷的水陆交通。3.主要工业部门: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业。4.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5.主要工业城市: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思考1.鲁尔区工业部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答案鲁尔区工业部门均是在当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煤炭资源丰富

2、,发展了采煤工业和电力工业;因为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发展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因为水资源丰富,发展了化学工业。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1.时间: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出现危机。2.衰落原因及表现思考2.危害人类环境的酸雨主要是由燃煤引起的。目前,欧洲、北美洲及东亚地区都是酸雨危害严重的地区。解释燃煤与酸雨形成的关系。答案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5.6的降水称为酸雨。危害人类的酸雨主要是由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人类活动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这两类强酸随雨、雪、雹、雾等降落到地面,便形成酸雨、酸雪、酸雾等,统称为

3、酸雨。三、鲁尔区的新发展1.综合整治的措施措施具体内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合并煤炭、钢铁两大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调整工业布局布局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传统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合理布局企业,兴建环保企业,植树造林等2.环境保护卓有成效思考3.鲁尔区的治理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启示?答案当前发展中国家大都处在传统基础工业的建设阶段,为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应当借鉴鲁尔区的宝贵经验,努力创建一个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同时要注意发展科技、完善交通网、治理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探究点一鲁尔区繁荣的发展条件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的鲁尔区,其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而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回答下列各题。1.结合鲁尔区示意图,描述鲁尔区交通区位优势,并分析莱茵河航运发达的自然原因有哪些?答案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莱茵河流域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域内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流量大而稳定,没有明显的枯水期;流域内落差较小,主要流经平原地区,通航里程长。2.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答

5、案鲁尔区处在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和内河航运。莱茵河与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主要依靠近口:一是通过陆上交通就近从法国洛林铁矿进口;二是进口瑞典、俄罗斯等国的铁矿砂到荷兰的鹿特丹港,再经莱茵河运到鲁尔区。3.鲁尔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这些工业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案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这些工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特点。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具体体现影响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丰富的煤

6、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离铁矿区较近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俄罗斯,鲁尔区距其都较近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钢铁工业成为鲁尔区的主导产业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水资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便捷的水陆交通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六方面”分析区域资源开发条件鲁尔区形成于19世

7、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据此完成12题。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得益于()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便利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充沛的水源A.B.C.D.2.鲁尔区的很多钢铁企业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再将炼出来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轧材。这样做的目的是()A.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进口的铁矿石B.荷兰的劳动力成本低C.荷兰海边煤铁资源丰富D.荷兰的炼铁技术更高答案1.A2.A解析第1题,鲁尔区拥有便利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充沛的水源,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8、石油工业不是鲁尔区的主要工业类型,没有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第2题,荷兰作为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并不低;由于冶炼技术的进步,冶炼1吨生铁所需的煤炭和铁矿石的量越来越少,钢铁厂可以在煤、铁资源均贫乏的港口地区分布;荷兰鹿特丹位于莱茵河河口,是世界性的大港口;大型、超大型船舶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铁矿石的运输成本,使得鲁尔区的钢铁企业转到荷兰海边炼铁。探究点二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

9、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德国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鲁尔区材料二鲁尔区不同时期工业分布图。1.鲁尔区存在着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答案垃圾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热污染等。2.从图中看出,在综合整治中鲁尔区对工业结构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答案鲁尔区针对传统工业衰落和经济结构单一的实际,减少了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新建或迁入了电子、汽车、石油化工等多个工业部门以及服务业,形成了以传统工业为主,经济结构多元的综合性工业区。3.新建的电子、石油加工等企业在布局上有何特点?答案

10、大多布局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4.该区钢铁工业布局有何调整?答案钢铁工业布局改变了过去的就煤模式,针对铁矿石进口的实际情况,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布局钢铁企业,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措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鲁尔区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为促进该传统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下图所示:除上述措施外,鲁尔区还进一步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调整工业布局,不但减少运费、少占土地,而且降低污染。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以及资源型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矿造成的大气污染(粉尘)、水污染(洗矿)和固体废弃

11、物污染(矿渣堆积除造成污染外还占用大量农田)。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地下水的影响等。(2)资源型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区域资源不断减少或枯竭,开采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区域空间不断加大,产业部门不断增多,资源供给与需求出现矛盾,导致区域经济衰落,这是此类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应对市场变化困难,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能源、资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性重工业产品过剩导致的传统产业衰落。内部经营与管理体制落后,技术更新缓慢,导致企业竞争能力降低等。(3)实现

12、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做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应针对区域条件和存在问题,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科学技术、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读“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4题。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答案3.D4.B解析第3题,右图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

13、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4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采取的共同措施。1.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鲁尔区位于德国东部、莱茵河左岸B.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C.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D.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答案C解析鲁尔区位于德国

14、西部、莱茵河右岸;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是其工业发展的基础;铁矿资源需进口;鲁尔区内河航运发达,可直通海洋。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的示意图是()答案B解析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相结合,促使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又为机械工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表示1958年,表示199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重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C.园艺业比重增大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4.为改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

15、结构多元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答案3.B4.D解析第3题,据图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之前,第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是18%、62%、20%,调整之后的比重分别约是30%、40%、30%,由此得出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4题,据题意可知,“改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措施,A、B、C三项均不能达成。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资源型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其中44座城市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如何通过国家扶持再造产业优势,全面解决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材料二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最大的难处在于他们既要选择城市突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