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5231355.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88549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523135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523135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523135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523135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523135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52313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5231355.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基地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1读下面文字,按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时间过得真快,九年的语文旅 程不知不觉已接近终点,愿这一程的语文学习成为你新的起点。这次旅行成功与否,关键在你自己。你能主动地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吗?你能积极地与同学切cu 学问,砥 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吗?你能zh 疑问难,深入探究问题吗?相信你能,一定能!2诗文名句填空。(10分,另有书写分4分)(1) , 。 , 。(韦应物滁州西涧)(2)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3)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我爱这土地)(4)李贺雁门太守

2、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诗句是 , 。(5)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策之不以其道 得道者多助 B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然后能改C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4名著阅读。(5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的原意均指诗经里的“风”。B沈从文边城中的傩送大老决定离开故乡,主要是因为和弟弟天保之间的情爱争斗,他想忘记以往的一切,以成全弟弟天保。C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

3、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小说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D“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充分体现了简爱自尊自爱、追求精神平等独立、敢于追求幸福的性格。且说晁盖与吴用、公孙胜、刘唐三人道:“你们认得那来相见的这个人么?”吴用道:“却怎地慌慌忙忙便去了?正是谁人?”晁盖道:“你三位还不知哩!我们不是他来时,性命只在咫尺休了!”三人大惊道:“莫不走了消息,这件事发了?”(水浒传)(2分)文中的“他”是 (填人名),“这件事”是指 一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

4、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三国演义)(1分)从文中可以看出杨修具有 性格。5语言表达运用。(4分)一夜之间,AlphaGo成了世界瞩目的明星。即便是不懂围棋的人,也都知道一台名叫AlphaGo的机器,4:1大胜曾经独孤求败的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AlphaGo是人工智能的代表,围棋是人类最复杂智力游戏的代表,李世石是世界最顶尖职业棋手的代表。这“三方代表”演绎出的结果是令人震撼的。人类最顶尖的高手落败了,而对手只是一台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冰冷机器。这种震撼不仅让人感叹,甚至让人有些生畏

5、,因为,它完美地直播了人类制造的工具是如何战胜人类的。很多人认为人类败了,败给了人工智能。你的看法怎样?请你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不少于40字。 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孙子的麦收 王 旭(14分)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要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一年的收成,不能被雨水冲了。大老刘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了,跑一阵,走一阵,又喘几口气。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一看是儿子的,大老刘心里乐了,还是儿子好,跟老子亲,能打个电话问一下收麦的事。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买了房子,成了家,有了孩子。“爷”“哎是孙子哟。”大老刘

6、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儿子这般大时也只是拾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收”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围着头嗡嗡地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孔里钻。“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五折子叠在一起,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在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八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7、“爷爷不懂。”“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啦。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这不是旅游吗?”“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这一问难住了大老刘,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着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是二百六十棵!”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爷,唐诗错了!就是那句

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呀?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大老刘要盖麦子,要爬高上梯,这又是一场战斗。盖好麦子,换来一身汗泥,要是经雨一淋,还会感冒。“爷,你真是快乐,天天收麦,天天都这么爽,怪不得你那么健康。”“孙子呀,要下雨啦,爷爷还得盖麦子。”“爷,盖麦子也好玩吧?可以看云,看雨,多浪漫呀!我常和妈妈在雨中散步。”孙子不知道在收麦时农民最怕的就是下雨。大老刘张了张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孙子。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

9、016年第4期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7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揣摩加点词,用第一人称写出“大老刘”此时的心理活动。) “爷,你真是快乐,天天收麦,天天都这么爽,怪不得你那么健康。”(孙子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8题目“孙子的麦收”改为“爷爷的麦收”可以吗?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9“爷,唐诗错了!就是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唐诗错了,还是别的什么错了?结合小说,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删除古诗不是减负 戎国强(12分)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优美的古典

10、诗词的熏陶,这是一个久远的传统。某地区却将一年级语文新课本的古诗全部删去,原因是专家认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掌握知识。而一年级孩子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呢?就是“认字”。既然是认字,何必用和现代社会脱节的古诗?删除古诗可大大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是理所应当的减负举措。可我们知道,包括认字在内的“知识”,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任务。教育还要培育人的各种能力、态度、价值观,这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是单一的“知识教育”无法取代的。仅仅掌握了知识,而无审美和社会判断能力的人,只是工具意义上的人。教育专家所设计的教育要把孩子教成工具。那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学古诗到底有什么不可代替的益处呢?古

11、诗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极好范例。古诗在遣词造句中讲究平仄、对仗、韵律。古诗内容丰富,春、夏、秋、冬,写景、咏物、抒情,应有尽有。而儿童学习古诗一方面可以锻炼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另一方面能大量积累词汇,能丰富自身的文学语言。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诗,多背诗,能为其今后高雅风趣的谈吐、妙笔生辉的写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现在的儿童物质生活丰富,学的东西也很多,但值得儿童背诵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古诗便是儿童背诵、记忆的好素材。同时它还非常适宜于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贴近儿童生活、浅显易懂的古诗,可以打开儿童记忆能力的阀门,真是经典诵读素材。古诗

12、是儿童自由想象的载体。古诗语句简练,几句诗词就能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芙蓉向脸两边开”描写荷花像小朋友粉嫩红润的笑脸。“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仿佛感觉到白雪飘飘的寒气中阵阵袭来的梅花独特的香味。当然,对于五六岁的儿童来说,古诗中的许多意境确有不能完全理解的,我们要求不宜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慢慢领悟。古诗是儿童对文学兴趣的启蒙。萧红的呼兰河传是脍炙人口的,其中描写了祖父教她读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 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

13、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古诗都讲究韵律,暗合了儿童爱游戏喜音乐的天性。童年诵读古诗的经历,培养了萧红对语言的兴趣,让她热爱阅读,秀外慧中,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儿童开蒙之时的课本收录古诗,这更是文化教育的导向。像唐诗三百首当中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而伴随着这种对诗词经典的生疏,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不认同,是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远离。所以,传统经典不但不应远离儿童,反而应该走近儿童。让少年儿童通过对母语之美的感悟,爱上自己的文化,从心底开出飘着中国古韵的花。古诗益处很多,但却被说成是学生的负担,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不符合孩子心理发展规律、脱离学生实际的境遇理念不改,无论怎么改革都是无用功,是瞎折腾!而教育还是原来那个教育。所以,我认为,古诗益处多多,启蒙课本中不应删除古诗。选自“百度文库” 有删节10细读第段,依次概括一年级的孩子学古诗的不可代替的益处。(2分)可以积累词汇,丰富文学语言;可以提供背诵、记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