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

上传人:当*** 文档编号:119885466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1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目 录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2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6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2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5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传统贸易理论研究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层面,假定企业同质;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firm)层面,假定企业异质。2答: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

2、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3答:北京师范大学李翀教授认为,马克思曾经有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准备研究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研究工作。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很有意

3、义的研究领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国际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因此,应该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在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国际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等基本范畴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生产资本本质的角度重新构建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在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要用国际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重新解释汇率形成的基础和货币资本流动的原因。另外,还需要揭示世界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论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命运。

4、李翀: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学术月刊2008年第6期。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且为直线。在自给自足经济下,各国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A和EB上达到均衡。需求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在自给自足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的不同选择,但这些不同并不会引起两国之间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是相同的。因此,不存在着贸易的基础。2答:因为,相对价格使得国际贸易成了物物交换的世界,消除了货币幻觉。3答: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小国福利改善程度更明显些。4答:(1)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均衡要求国内需求数量与国内供给数量

5、相等。设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出没有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无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为100,均衡数量为300。(2)当价格为120时,A国的需求数量为290,它的供给数量为400。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将出口110个单位的产品。(3)A国的消费者剩余将减少。在无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三角形。A国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在无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小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整个国家从贸易中

6、获得的净收益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之差。这一收益的大小等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它的底边是产品贸易数量(110),它的高是价格的变化量(120-100=20)。因此,总收益为1100。5答:他们的损失为,继续在国内销售48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的损失,加上少销售的4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总量的损失。生产者剩余的减少梯形a的面积,共损失25亿美元。PO0.25S4805200.3a6答:(1)在自由贸易及每桶18美元价格下,国内生产数量QS为18=0.6+6QS,或QS=29亿桶。国内消费数量18=42-4QD,或QD=60亿桶。见下图。(2)在无进口时,国内供给数量必须在国内均衡价格P处

7、等于国内需求数量(两者都等于QE):42-4QE=0.6+6QE,或QE=41.4亿桶(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利用其中一个等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国内价格为每桶25.44美元。(3)国内石油生产者将获益。他们得到了以图中面积a代表的生产者剩余。国内石油消费者将受到损失,即由图中面积a+b+c代表的消费者剩余。PO数量(10亿桶)18DSPO25.44abDS数量(10亿桶)c182.96.02.96.04.147答: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有5个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

8、争市场。如果5个条件同时成立,那么,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8解: (1)贸易前,国内供给等于需求。即2000-0.02P=1200+0.02P,得:P=20000,产量=1600。(2)自由贸易下,P=10000。则:供给=1400,需求=1800,进口=400。(3)自由贸易的影响:见下图。P20000数量100001200 1400 1600 1800 2000a b QS QD 消费者福利增加a+b=1/2*(1800+1600)*10000=1.7*107生产者福利减少a=1/2*(1400+1600)*10000=1.5*107

9、社会福利增加b=(a+b)-a=2*106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1)。(2)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5/4=PX/PY。因为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贸易三角形即可划出。2答: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因而,古典学派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可写成如下形式:Q=F(L)因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故根据规模收益不变的定义,对任意的常数0,则有:F(L)= F(L)由于可任意取值,不妨令=1/L,则:F(1)=(1L)F(L)上式左边是一常数,它表示单位劳

10、动投入的产出,而右边则表示平均劳动产出,即平均劳动生产率。由等式可知,平均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令a=F(1),上式整理后,可写成下列形式:F(L)=aL由上可知,古典生产函数实际上是线性函数形式,其中线性系数a表示劳动生产率。3答: (1)在第一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第二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第三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第四种情况下,A国和B国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2)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4单位小麦:3单位布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1单位小麦: 2单位布国际交换比例4单位

11、小麦: 4单位布 1/2PW4/3A国用4单位小麦换B国4单位布:A国在国内4单位小麦换3单位布,获利1单位小麦;B国在国内4单位布可以换2单位小麦,获利2单位小麦。 先国际交换,在国内交换4答:(1)B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一瓶酒需要更少的工时。B国在奶酪的生产上也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每一公斤奶酪所需要的工时数也更少。(2)A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3)在无贸易情况下,A国的奶酪相对价格为每公斤奶酪2/3瓶葡萄酒,在B国为2/5。写出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画图,并根据消费量确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4)开放贸易后,A国出口葡萄酒而B国出口奶酪

12、。如果均衡自由贸易价格为每千克奶酪等于1/2瓶葡萄酒, A国完全专业化于葡萄酒的生产而B国完全专业化于奶酪的生产。(5)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生产200万瓶葡萄酒。如果它出口100万瓶,它便消费掉l00万瓶。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200万千克奶酪。B国生产500万千克奶酪。如果它出口200万千克,它便消费掉300千克。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100万瓶葡萄酒。画图分析比较直观。(6)两国均从贸易中受益。两国都能够消费掉比本国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自由贸易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两国均达到了更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5答:在李嘉图模型中,国际贸易可提高各国的实际工资水平。现实中任

13、何以国家间工资水平差距悬殊为理由反对自由贸易的思想都是站不住脚的。假定:封闭条件下,所有市场(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此,两个部门名义工资相同,并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价值。(1)数学证明。 名义工资水平。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生产率。 实际工资水平。 贸易后的情况。A国完全生产X,名义工资水平发生了变化。因为, 所以, 贸易后,A国相对于出口X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变。但相对于进口商品Y而言,实际收入提高了。(2)从预算线角度的分析。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实际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于消费者来讲,实际收入水平可以

14、用预算线来衡量。预算线的上移说明了A国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6答:n个国家发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至少有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异。和两个国家的情形相同,当所有国家不存在技术差异时,任一国家都没有动力去参加国际贸易。设,a1、a2、an表示n国家X商品的劳动生产率,b1、b2、bn表示n个国家Y商品的劳动生产率,那么,n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从大到小排列为:这样,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就满足了,发生的充分条件为贸易条件位于最大和最小的比较优势之间:如果RS与某一国的比较优势相同,则该国将不参与国际贸易。如果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大于RS,而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小于RS:一旦条件(2-9)满足,我们说比较优势高于RS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X,而比较优势低于RS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Y。这个结论可以用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图形来直观解释。n个国家的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见下图。例如,从整个经济都专门生产X开始,将商品X转换成为Y的最优方案是先沿着第n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接着是第n-1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直持续到第1个国家。下图描绘了5个国家的转移曲线,图中的国际贸易价格为tag,以Y商品来度量的世界实际收入Q为:Q的最大点在E点达到。从图中得到,国家1、2和国家3专业化生产X商品,国家4和国家5专业化生产Y商品。5个国家的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图XY1OXY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