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1988542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他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心和祝福。二、教学目标知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过程目标:采用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悟情,读中悟美。情感目标: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教学重点:感悟诗情、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三、设计理念课标

2、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本课设计侧重从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体会法课件演示法五、教学准备:课件一、(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找地名,初读解题。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板书:送谁能用“送”组个词? 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说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啊,从古至今,“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落寞惆怅,总是特别的伤感难过。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

3、的送别,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1200多年前,也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传唱千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段深厚的情谊吧!(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2.谁会读这个课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元二:姓元,排行第二。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理解“使”:出使。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下面注释的)表扬学生:真好,学会了看注释,就能学的更快!去哪儿?(干什么?可以不去吗?)解读“安西”:安西又在哪儿呢?(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表扬:又多了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新疆是中国最西边一个遥远的地方。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板书:王维

4、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谁了解王维?谁还有补充的?你来读一读课题?听老师来把这个课题读一读?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你来读。表扬:翘起大拇指,我注意到你读得时候脑袋一点一点的,你在感受我们古诗的韵味儿。一起读。别读得那么有力。二、读全诗,掌握节奏。1.生自有反复地读。下面,请大家对照资料、注释,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顺口了为止。2.指名读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清清爽爽地读。3.读得不错!比如:后鼻音读得那么准!“朝雨”的“朝”在这里读“”,“客舍”的“舍”在这里读“”,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

5、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4.有味道了。我请你来推荐一个你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看!5.师生合作朗读全诗。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次,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6.生齐读诗歌。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三、知诗人,以画解诗。1.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画面、读出情绪来。2.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3.读王维的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把手放下,请大家轻轻地

6、读一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想想,画面上有些什么?(板书:雨)什么时候的雨?是怎样的雨呢? 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沉,而不湿路。雨也多情,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板书:柳)想象一下,怎样的柳树?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怪不得说“新”。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柳还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依依惜别。(板书:客舍)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你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吗

7、?这景真美,你再来读读前两句。谁还能陶醉其中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三、品诗意,三叹“更尽”。1.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同学们请看,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满眼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西出 阳关无故人啊!(板书:故人)2.这一去,要到哪里呀?(投影出示路线图)渭城在如今陕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称之为渭城。阳关在如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库车附近,古时候称为“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啊!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有那荒山野岭。如果是照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

8、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元二即将远行,此刻诗人王维心中该有多少话要对他说呀!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接着“元二呀”,写一写诗人心中那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播放乐曲阳关三叠)学生可能会写:生1: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师:好朋友,多关心啊。好一个知冷知热的朋友啊!生2:元二,多带些水去,不要渴了。路上要小心一点。师:照顾得多么无微不至呀!多么善解人意啊!元二,渭城的风景多么美啊!亲爱的朋友,我多想和你一起天天观赏美景啊,可你却要远行千里,不知何时才能相聚,此刻,只有-元二,亲爱的朋友啊,你在安西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相伴,我不放心你啊,却又无可奈何,此刻,只有-元二,亲爱的朋友,握着

9、你的手,千言万语,只化作4.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不舍,这份依恋,再次举杯劝君。(板书:依依惜别)生齐读。5.不知道喝了几杯了,这杯酒喝完了,元二也该启程上路了。来,我们踏歌吟诵全诗,为元二送上一程吧!(播放阳关三叠)从大家的声音,我感觉到你们都明白了这首诗,那你们能将这首诗默写下来吗?四、明古风,体会别意。1.多情自古伤别离,同学们古往今来送别的诗数不胜数。听,这是李白在目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听,这是高适在安慰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同学们,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10、朋友虽然远去了,但我们更相信:(课件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短暂的40分钟到了,老师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真有些舍不得。就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吟吟这首诗,作为临别赠言吧!五、背古诗,课外积累老师为你们搜集了一些送别诗印在资料的后面,同学们可以好好地读一读,记一记,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编一个故事呢!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雨 客舍 依依惜别柳 故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品读诗歌,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

11、怀。难点:体会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和当权者的昏庸无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渲染气氛。师: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板书:宋 陆游师:陆游,一位我们并不陌生的诗人。谁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他?(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答)师: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

12、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来,一齐来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个呢?为什么?生:感师:“感”是什么意思?生:感想、感受、感慨。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了什么呢?哪个字告诉了你?生:凉 感受到清凉师:诗人仅仅只是感受到秋日的清凉吗?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古诗。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师: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来读读这首诗?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读的不错,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一种音律、节奏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

13、歌,力求将这首诗读通、读顺,并把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读出来。生:自由读诗歌。师:好,相信同学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我想请男生出来读读这首诗。师:有一种豪壮的美感。谁来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意呢?(用自己的话说,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同学们,这短短的28个字就描述了诗人这么丰富的内心情感!全班再读。三、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心。师:诗歌不仅有音律美,更重要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心语。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生:作者描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这两样景物。师: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师: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提示 往东入海。生:

14、指的是黄河。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师: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生:不是,是突出了黄河的长。师:仅仅是长吗?你还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黄河呢?生:我可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远上白云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师:说得很好,你很善于积累,我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挟风带雨卷起万里沙的磅礴气势,一起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三万里河东入海”。师:“五千仞岳”呢?“岳”指的是什么?高山,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七、八尺为“仞”;“五千仞岳”说明了华山怎样?(高)高

15、到哪种程度(上摩天,直入云天)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师: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白居易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来,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祖国山河壮丽)板书:壮丽河山师: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生:高兴、激动、自豪、兴奋师: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遍(让每个发言的学生读)。师: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让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怎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师: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师: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生:从“泪”字体会到的。师:“泪”流到了哪种程度?(尽)泪流完了,哭出的是血、是痛,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